沈華:玉文化知識課程之漢代玉器佩飾器的鑒定特點
第九課 漢代玉器佩飾器物的種類和特點(玉璜 韘型佩)
上一堂課我們介紹了一下玉龍鳳配和玉環(huán)的特點,這堂課我們接著介紹漢代時期玉佩飾的種類和特點,

3、漢代時期的玉璜。
玉璜的造型古而有之,這一種佩飾,經過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造型因循的消沉之后,到了漢代時期,出現(xiàn)了獨具時代造型特征的新的樣式,這也是漢代玉器的一個亮點,使我們繼玉璧之后再一次領略到漢代造型藝術設計的強大優(yōu)勢,特別是在漢代玉璜的設計角度,在這個簡單而又傳統(tǒng)的種類式樣中,出現(xiàn)了與戰(zhàn)國時期玉器完全不同的設計風格。

根據出土的實物和國內各傳世物品的實物種類,我們總結出漢代玉璜,常見的有三種式樣:
第一種是延續(xù)著戰(zhàn)國時期的制式,造型基本與戰(zhàn)國玉璜相同,玉璜整體使用鉤撤法雕出紋飾,兩端直邊,中間有凹;或各雕有變形的龍首。但是與戰(zhàn)國時期的玉璜相比,這種玉璜的雕工琢磨技藝明顯不如戰(zhàn)國工匠,紋飾也簡化許多,多飾以勾云紋或雷紋。

第二種就是出廓玉璜,跟漢代出廓的玉璧突然增多一樣,在玉璜拱頂上鏤雕有云紋等不同的圖案,還有些同時在玉璜體內邊拱頂上再鏤雕圖案。為何會有這種繁復的設計,是出廓玉璧的殘件修改所得,還是標新立異的新產品,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一點,這種造型是漢代時期獨有的樣式,屬于漢代的一個創(chuàng)新品種。

第三種就是將玉璜兩端的龍頸設計成為最低點,龍首卷上,其他的沒有變化。
通過對以上這幾種玉璜的造型分類,我們可以宏觀地看出在漢代時期,玉璜器形的設計,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增大了龍首在璜體中的比例。

當然,這種變化也是相對的,只有在比較嫻熟地掌握了戰(zhàn)國玉璜的比例特點,才能據此做出正確的判斷。
換句話說,如果你諳熟了漢代玉璜的特點,對你鑒定戰(zhàn)國時期的玉璜特征也會有所幫助,提高辨識的準確度。

4、漢代時期的韘形佩。
韘形佩又稱“雞心佩”,是從古代的玉韘衍變過來的一種佩飾,以前也專門寫過文章介紹,有興趣可以點擊關注,看看以前的詳細介紹,這篇文字我們就化繁為簡,只提出他們的鑒別特點,供大家掌握。

漢代時期的玉韘形狀較復雜,每個階段的玉韘造型都有細微的區(qū)別,例如西漢早期的韘形佩正面外凸,同位的背面內凹,一端琢有小舌頭伸出。

到了漢代中期以后,玉韘整體的設計上凹凸開始漸平。
總體來說,在玉韘器型的設計上,西漢時期的雕飾比較簡單,發(fā)展到東漢時期以后,設計又開始漸趨復雜多變,完全沒有了玉韘的原始味道。
由于韘形佩的實物考證資料并不是很全面,至今還沒有戰(zhàn)國時期出土玉韘器型的公布材料,而漢代滅亡后也極少有出土器出現(xiàn),雖然市場上以此器型為主的物品較多,但是此類器型后世也是仿制的重災區(qū),所以,鑒定時需要客觀冷靜。

要知道韘形玉佩是漢代時期的專有器形,只有將東西漢的器物做出比較,才能更客觀的看出器型演變的差異,由于兩漢的時期玉匠人的制作手法幾乎都延續(xù)的一致的制作傳統(tǒng),所以這類器型不存在著朝代之間的器形更替。

最后強調:免費的文章是我上一個專欄視頻課程《漢代玉器》的文字稿,如果想讓自己的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可以訂閱下面的課程鏈接,從十一月一日到十一月十一日,我所有的玉文化專題系列課程參加頭條雙十一大促銷活動,僅用一包煙的費用,可以每天一堂課,連續(xù)觀看一個月的內容,目前有九個專題311節(jié)課程內容,全部訂閱可以觀看近一年的時間,已經有1200多位學員認真參加了課程的訂閱學習,并且整體課程都是滿分五星的好評,希望大家不要錯過這個機會,感謝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