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志《史記.日者列傳》唯一一篇記錄唯一一個風水師的列傳

導言:《史記.日者列傳》所謂日者,就是算卦的占卜的,在現代我們叫風水佬、陰陽師或風水師一類的人。在三教九流中屬于中九流里的中下流,社會地位不算高,但也未及賤下流。該列傳只記錄了卜筮人司馬季主一人的事跡,但通篇讀完是感覺司馬遷夾帶了私貨,借了一個冷門列傳去控訴和痛斥當朝的腐敗現象。其中,司馬遷的文學表述形式極其精彩,造詞華麗,句型鏗鏘有力非常值得鑒賞。故事情節(jié)也很簡單,基本就是司馬季主的自述,但過程中可以了解到一些道家的原理,有些原來不甚明白的道家話,看完后也忽然明白原來是這層含義。

?1、原文釋意: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興何嘗不以卜筮決於天命哉!其於周尤甚,及秦可見。代王之入,任於卜者。太卜之起,由漢興而有。
自古以來君王受命于天,哪個君王的興起何嘗不是用卜掛來取決天筮呢。這種潮流在周朝尤其盛行,到了秦還能看到。代王入朝繼承王位,也是聽任于占卜者。至于卜官的出現,在漢興之前就有了。
點評:在科學還沒存在的年代,占卜這類玄學可是支撐君王學說的主流理論,用來解釋各種無法解釋的情況和運勢的合理性。古人稱“經”是正統(tǒng)學說,“緯”是各類玄學說,指的就是這種。所謂受命于天,是尋求一種名正言順的正統(tǒng)性。你說是偶然的,還是人為刻意的,從結果來看都不重要了。
?
2、原文釋意:司馬季主者,楚人也。卜於長安東市。
司馬季主是楚國人。他在長安東市卜卦。
入選《日者列傳》唯一人物,咱們這次讀書志的主角。
?
3、原文釋意:宋忠為中大夫,賈誼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誦易先王圣人之道術,究遍人情,相視而嘆。賈誼曰:吾聞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yī)之中。今吾已見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試之卜數中以觀采。
宋忠(額,這名字......)賈誼,兩位同朝為官的朋友,一天一起出去澡堂洗澡,路上談論起古時候圣人的治理方法,如何深入地研究世道人心,心生感嘆。賈誼這時候就說了:“我聽說古代的圣人,不是在朝中當官,就是當占卜或者醫(yī)生。如今我們已經見識過朝中三公九卿當朝的士大夫,他們是啥情況我們都大概知道。要不今天去看看占卜者的風采吧。
點評:兩位閑得慌的小伙伴,為大家打開了這段歷史之旅。但也說出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以前懷才不遇、四體不勤、寧為清高的讀書人主要就業(yè)方向,就是從事玄學行業(yè),古時候的醫(yī)學跟玄學無異,當不了經天但也可以當緯地之才。
?
4、原文釋意:二人即同輿而之市,游於卜肆中。天新雨,道少人,司馬季主閑坐,弟子三四人侍,方辯天地之道,日月之運,陰陽吉兇之本。二大夫再拜謁。司馬季主視其狀貌,如類有知者,即禮之,使弟子延之坐。坐定,司馬季主復理前語,分別天地之終始,日月星辰之紀,差次仁義之際,列吉兇之符,語數千言,莫不順理。
兩位小伙伴一起到了市區(qū),在卜筮街中閑逛。天剛下完雨,路上人少,司馬季主閑坐著,弟子三四人在一邊,正在講習天地間的原理,日月運轉的道理,陰陽吉兇的本源。兩位小伙伴見到司馬季主作揖拜了拜。司馬季主看他們倆應該都是知識分子,便還禮。隨后讓弟子坐好,司馬季主就重復剛才說的內容,天地是如何周而復始,日月星辰的法則,區(qū)別仁義的關系,列舉吉兇的先兆,說了非常多,但沒感覺有不符合邏輯的。
點評:看來古代占卜業(yè)是很盛行,竟然還有占卜一條街。司馬季主見到他倆心想“業(yè)務來了”!便整理儀容儀表,開始一本正經地把熟練于心的話術講給他們聽,一副術高莫用的行頭。人家吃這行飯的,當然得講得有理有據,PPT里的內容都是經過打磨推敲的。
?
5、原文釋意: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曰:吾望先生之狀,聽先生之辭,小子竊觀於世,未嘗見也。今何居之卑,何行之污?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曰:觀大夫類有道術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辭之野也!今夫子所賢者何也?所高者誰也?今何以卑污長者?
兩位小伙伴聽得似懂非懂但又好像有所領悟,正襟危坐,說道:“我看先生的形象,聽先生的談吐,晚生這輩子從未見過。但為何您地位如此卑微,從事那么污濁的行業(yè)呢?”
司馬季主捧腹大笑說道:“兩位也是有學之士,今為何出言不遜,太膚淺了!你們所認為的賢者該是怎樣的呢?所認為的高人又是誰呢?為什么覺得占卜這行業(yè)是污濁的?
點評:司馬季主算是營銷成功了,但倆小伙伴說話情商不怎樣,司馬季主也是不客氣直接懟回去。感覺宋忠、賈誼兩位似乎也沒見過啥世面也不是啥大官,就是倆無聊找侃的哥們。
?
6、原文釋意:二君曰:尊官厚祿,世之所高也,賢才處之。今所處非其地,故謂之卑。言不信,行不驗,取不當,故謂之污。夫卜筮者,世俗之所賤簡也。世皆言曰:夫卜者多言夸嚴以得人情,虛高人祿命以說人志,擅言禍災以傷人心,矯言鬼神以盡人財,厚求拜謝以私於己。此吾之所恥,故謂之卑污也。
哥倆說:“ 高官厚祿,是世人所認為的高尚,賢人才能占據那地位。今先生所處并不是這種位置,所以說是卑微。說的不真實,預測不靈驗,索取不恰當,所以說是污濁的。卜筮人,被世俗所鄙視。世人都說‘卜者多夸大其詞討人情,虛抬仕途取悅人,編造謊言禍事傷人心,假借鬼神去騙錢財,貪圖酬謝利于己?!@都是我們認為可恥得行徑,所以說你是卑微污濁的。”
點評:哥倆不含糊,用盡刻薄言語回懟司馬季主。但他們說的也是實情,放眼古今,當官的和路邊算命的是不止一個階級的鴻溝,兩者就像平行線一樣永遠不相交,更沒可比性。說他社會地位低也不全無道理,在現在都行,更何況階級更嚴密的古代。
?
7、原文釋意:司馬季主曰:公且安坐。公見夫被發(fā)童子乎?日月照之則行,不照則止,問之日月疵瑕吉兇,則不能理。由是觀之,能知別賢與不肖者寡矣。
賢之行也,直道以正諫,三諫不聽則退。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故官非其任不處也,祿非其功不受也;見人不正,雖貴不敬也;見人有污,雖尊不下也;得不為喜,去不為恨;非其罪也,雖累辱而不愧也。
司馬季主說:“兩位且坐。兩位見過那些批發(fā)童子吧?日月照著就走路,不照就停止,問他們日月之事和人事吉兇,卻不知道。由此說明,能識別賢與不肖的人太少了。
但凡賢人當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去勸諫君王,多次勸諫不被采納就引退了。他們贊譽別人不圖別人回報,憎惡別人也不顧別人怨恨,只對國家和百姓有利為己任。所以,官職自己不能勝任就不擔任,俸祿不是自己的功勞就不接受;見別人心術不正,雖然尊貴也不恭敬他;看到有污點的人,雖身居高位也不奉承他;得到榮華富貴不為喜,失去財富也不苦惱;如果不是自己的罪過,雖然受牽連也不會感到羞恥。
點評:算命的開始站在道德制高點反擊,先說一通大道理,當官的應該為人民服務不謀私利不結黨營私,巴拉巴拉,讓在朝為官的哥倆先感到自己的不足。
?
8、原文釋意:今公所謂賢者,皆可為羞矣。卑疵而前,韱趨而言;相引以勢,相導以利;比周賓正,以求尊譽,以受公奉;事私利,枉主法,獵農民;以官為威,以法為機,求利逆暴:譬無異於操白刃劫人者也。初試官時,倍力為巧詐,飾虛功執(zhí)空文以主上,用居上為右;試官不讓賢陳功,見偽增實,以無為有,以少為多,以求便勢尊位;食飲驅馳,從姬歌兒,不顧於親,犯法害民,虛公家:此夫為盜不操矛弧者也,攻而不用弦刃者也,欺父母未有罪而弒君未伐者也。何以為高賢才乎?
現在你們所說的賢人,都是些足以讓他們羞愧的人。他們低聲下氣,滿嘴彩虹屁;趨炎附勢,結黨營私;排斥賢人,騙取榮譽,以享皇糧;謀私利,歪曲法度,掠奪農民財產;耍官威,擅用法律,為謀利倒行逆施;行徑跟拿刀搶劫的人沒什么區(qū)別。剛做官時,用盡渾身解數粉飾虛假的功勞,拿著華而不實的文章去忽悠君王,以便升遷;有官職后不僅不為賢者請功,而且還居其功而自夸,把沒的說成有,把少的說成多,以求權勢尊位;大吃大喝到處游樂,夜夜笙歌無所不有,不顧親人死活,專做傷天害理為難百姓的事,肆意揮霍公家財產;這些人是不拿弓矛的強盜,虐待父母卻未被定罪,欺君犯上卻又沒被討伐。憑什么認為他們是賢人?
點評:司馬季主乃憤青也!一番言論痛斥了當時官場上的腐敗現象。原文表述的非常精彩,建議細品。我估摸司馬季主也是經歷過什么或者見過什么,是個有經歷的人,這番話應該是憋了許久。
?
9、原文釋意:盜賊發(fā)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攝,奸邪起不能塞,官秏亂不能治,四時不和不能調,歲谷不孰不能適。才賢不為,是不忠也;才不賢而讬官位,利上奉,妨賢者處,是竊位也;有人者進,有財者禮,是偽也。子獨不見鴟梟之與鳳皇翔乎?蘭芷芎藭棄於廣野,蒿蕭成林,使君子退而不顯眾,公等是也。
盜賊橫行而不能禁止,蠻夷不服而不能震懾,奸邪興起而不能遏制,公家內耗而不能整治,耽誤生產而不能調節(jié),年度不好而不能調控。有才學而不作為,就是不忠;沒有才學而居官位,享受俸祿,妨礙賢能之人的晉升,這就是竊據;有關系的人就當官,有錢財的人就有禮遇,這就是虛偽。你們難道沒見過鴟[chī]梟與鳳凰一起飛嗎?蘭芷芎[xiōng]藭[qióng]被棄于荒野,而嵩蕭卻茂密成林,使正人君子不能顯名出眾,不就是你們導致的嗎?
點評:我感覺這段排比嘲諷是司馬遷借司馬季主講的,其實可能也是他自己想去嘲諷。文言排比非常鏗鏘有力,值得欣賞。
?
10、原文釋意:述而不作,君子義也。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時,順於仁義,分策定卦,旋式正釭,然後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敗。昔先王之定國家,必先龜策日月,而後乃敢代;正時日,乃後入家;產子必先占吉兇,後乃有之。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越王勾踐放文王八卦以破敵國,霸天下。由是言之,卜筮有何負哉!
解讀而不造作,是君子的本意。當今占卜者,一定是效法天地,取四時之變,順應仁義的原則,分辨筮策判斷卦象,操作器具占卜算卦,然后解說天地間的利與害,人事的成敗。以前先王安定國家,必先用龜策占卜日月,然后才敢替天治理百姓;選取吉時,隨后才能進入國都;家中產子必先占卜吉兇,然后才敢養(yǎng)育。從伏羲創(chuàng)造八卦,周文王演化成三百八十四爻而后天下大治。越王勾踐效仿文王八卦決策而大破敵國,稱霸天下。由此說來,卜筮有什么值得憂慮呢?
點評:這里有個歷史信息,就是前漢時期的中央決策機構有一段時間是靠占卜官做決策,智囊分析師之類的角色。這里的占卜肯定不是真的拍腦袋瞎蒙,應該更多的是策劃,只是有些無法決定的因素選擇用卜卦去決定。不要真覺得古人是傻,只是當時候沒科學和數學的概念,沒辦法像現代政府那樣科學決策,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
11、原文釋意:且夫卜筮者,埽除設坐,正其冠帶,然後乃言事,此有禮也。言而鬼神或以饗,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養(yǎng)其親,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而以義置數十百錢,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婦或以養(yǎng)生:此之為德,豈直數十百錢哉!此夫老子所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今夫卜筮者利大而謝少,老子之云豈異於是乎?
再說占卜師,打掃干凈才就坐,端正衣冠才去談論吉兇之事,這是合乎禮儀的表現。他們的言論,使鬼神或因有祭品,忠臣因而侍奉他的國君,孝子因而侍奉雙親,慈父因而教育孩子,這就是道德的表現。而問卜者處于道義用十錢百錢,或許能讓病者或痊愈,讓死者或復生,讓災害或消除,讓事情或成功,讓婚嫁或美滿,這種道德,豈值十錢百錢?這就是老夫子說的‘有大德的人不以大德自居,所以有德’。如今的占卜者施人大恩而收謝少,難道不就是老子說的這個道理嗎?
點評:司馬季主成功反將一軍。站在道德制高點,把自個職業(yè)收入低原因歸為自己有大德,口才十分凌厲。同樣的,上述的文言文排比句很值得欣賞。
?
12、原文釋意:莊子曰:君子內無饑寒之患,外無劫奪之憂,居上而敬,居下不為害,君子之道也。今夫卜筮者之為業(yè)也,積之無委聚,藏之不用府庫,徙之不用輜車,負裝之不重,止而用之無盡索之時。持不盡索之物,游於無窮之世,雖莊氏之行未能增於是也,子何故而云不可卜哉?天不足西北,星辰西北移;地不足東南,以海為池;日中必移,月滿必虧;先王之道,乍存乍亡。公責卜者言必信,不亦惑乎!
莊子說了:‘君子內無饑寒之患,外無被劫掠之顧慮,居上位而嚴謹恭敬,處下位不妒忌他人,這就是君子之道?!缃裾疾氛咚鶑氖碌模鉄o繼續(xù),內無府用,出行靠雙腿,輕裝易服,但用之不盡。拿著無盡的真理,游盡無窮的世界,即使莊子在世也不能比這好,你們?yōu)樯墩f不可以占卜呢?天到不了西北,星辰移向西北;地不到東南,就以海為池;太陽到中午必定移動,滿月也必將虧圓;先王的圣道,忽存忽亡。而兩位要求卜算人說話必定信實,不是也很讓人費解嗎?
點評:司馬季主繼續(xù)駁斥倆哥們上文所說的“言不信,行不驗,取不當”觀點,引用莊子的話,認為自己是掌握真理的高尚人,而且逍遙于市。
?
13、原文釋意:公見夫談士辯人乎?慮事定計,必是人也,然不能以一言說人主意,故言必稱先王,語必道上古;慮事定計,飾先王之成功,語其敗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多言夸嚴,莫大於此矣。然欲彊國成功,盡忠於上,非此不立。今夫卜者,導惑教愚也。夫愚惑之人,豈能以一言而知之哉!言不厭多。
你們有見過說客辯士吧?決策問題,必須靠這些人。然而他們不能只用一家之言打動君主,所以必須先托稱先王,說話必須引用上古經典;決策問題,先褒揚先王的成功,或說其失敗的原因,使君主心有所喜或懼,以實現他們的欲望。多講虛夸的詞,沒有比這更厲害了。可是想要國家富強,能夠效忠君主,不這樣做卻不行。今日的占卜者,多是教化百姓給的愚昧。那些愚昧的人,怎么能用一句話使他們聰明起來!所以,說話不厭其多。
點評:司馬季主知道自己長篇大論侃大山,所以替自己的職業(yè)和自己找了個理由,順便損了一下倆哥們是愚昧的人。這里能看出司馬季主這人口才十分了得而且思維也很嚴密,一個蘿卜一個坑,讓人無法插話反駁,值得學習。
?
14、原文釋意:故騏驥不能與罷驢為駟,而鳳皇不與燕雀為群,而賢者亦不與不肖者同列。故君子處卑隱以辟眾,自匿以辟倫,微見德順以除群害,以明天性,助上養(yǎng)下,多其功利,不求尊譽。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長者之道乎!
宋忠、賈誼忽而自失,芒乎無色,悵然噤口不能言。於是攝衣而起,再拜而辭。行洋洋也,出門僅能自上車,伏軾低頭,卒不能出氣。
所以說騏驥不和蠢驢同驅一車,鳳凰也不與燕雀為伍。賢者自然也不跟不肖者同列。所以君子常身居低位以避大眾,自己隱匿起來以避開人倫的束縛,暗中觀察順應世間人性以消除種種禍害,以彰顯上天的意志,輔助社稷養(yǎng)育圣靈,希望有更多功勞,而不求尊嚴和榮譽。你兩位不過是庸庸碌者,怎么知道這些圣人的道理呢?宋忠、賈誼被司馬季主說得無地自容啞口無言,于是起身多次拜別。出門后還竟一時找不到方向,始終沒回過神來。
點評:司馬季主不像一位普通的算命先生,更像一位懷才不遇的飽學之士,對當今腐敗現象深惡痛絕,而且句句深入痛處,讓兩位當官的哥們無地自容。不論是真有其人還是暗借他口,反正司馬遷是通過《日者列傳》這篇冷門列傳爽了一把,我是能感覺他向往望這種超凡脫世的在世隱士的小日子,說白了就是想當個有收入、有門徒、有良心的公知。
?
15、原文釋意:居三日,宋忠見賈誼於殿門外,乃相引屏語相謂自嘆曰: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居赫赫之勢,失身且有日矣。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此老子之所謂無名者萬物之始也。天地曠曠,物之熙熙,或安或危,莫知居之。我與若,何足預彼哉!彼久而愈安,雖曾氏之義未有以異也。
久之,宋忠使匈奴,不至而還,抵罪。而賈誼為梁懷王傅,王墮馬薨,誼不食,毒恨而死。此務華絕根者也。
過了三天,宋忠殿外遇到賈誼,便又湊一起避開他人又談起了這事,感嘆道:“道德越高位置越穩(wěn),權勢越高越危險。居顯赫的地位,喪身也是指日可待。算卦算得不準,也不見得會被奪去精米;為君王出謀劃策而不周密,就沒立身之地。這兩者相差太遠了,如同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正如老子說的‘無名是產生天下的根源’。天地空曠無邊,物產豐饒,或有安穩(wěn)或有危險,不知道該怎么處。我和你,哪值得干預他們的事呢?他們日子越久就便越安穩(wěn),即使莊子的主張也沒什么不同之處。
過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沒到完成任務久回來了,因此被判了罪。賈誼做了梁懷王的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引咎絕食,痛恨而死。這都是追求榮華而斷絕性命的事啊。
點評:倆哥們也暗自感嘆自己只是個小人物,算是開了竅,但最終結局都因為動機不純而無法善終。這里隱隱感覺司馬遷寫出了“天命論”的感覺,其實在當世也部分適用。說白了就是你沒這命,或者說你沒這本事,機會給你,你也是抓不住的說不準還會害了自己。也向世人說明了道家所謂“安貧樂道”的深層含義。
?
作者對《日者列傳》觀點
司馬遷表示:
古時候占卜者之所以不被多記載原因是在于他們事跡比較少。后來知道了司馬季主的事跡,才把他的言行記錄下來。
褚少孫表示:
他見過很多從事占卜的士大夫,行為舉止很有君子風范。但徐少孫還認為活在俗世,光有高尚品格還不夠,但各自還須學會一技之長立身于世,順著自己的興趣愛好發(fā)展,自然會有所獲得。
大器表示:
在古代時候直到近代晚清時期,玄學仍是占據了中國學科的主導地位,現代的科學主義也是陳獨秀開展新文化運動才興起的,所以我們不要用當代人的理解去閱讀《日者列傳》,嘗試用一個古代人的思維去閱讀。
古時候從事占卜行業(yè)的人還不像現代的單純占卜,而是更加接近于現在的分析師,畢竟古代信息渠道不發(fā)達也沒有科學基礎,一切的推斷和決策基本是依據經驗,尤其是“古人”的經驗,對于未知又無法解釋的事情只能靠玄學進行銜接,長達數千年這個銜接都是近乎“完美”的,直到近代中國被堅船利炮轟塌了原有的信仰高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