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緒文:自媒體做好的標志是知行合一
當一看到知行合一的時候,不少人馬上就能想到王陽明,沒錯,就是王陽明。
說到王陽明,那四句經(jīng)典名言,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以及心學中講的致良知。
知是知道嗎?行是知道之后的行為嗎?

貌似是,也貌似不是,如果是,為什么知道了這么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道理是假的?不算假啊,比如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都知道要好好學習,但是為什么愿意學習的人很少,愿意刷手機,打游戲的人反而很多?
他們不知道嗎?知道啊,但是為什么不去行呢?
所以不行,是不知道嗎?好像不是。
再比如,都知道,做自媒體,要原創(chuàng),不要抄襲,但是抄襲的人還是很多,都在找捷徑。
寧肯冒著被封號的風險,也要去做搬運,以及違反平臺規(guī)則的事情,他們不知道嗎?
知道,但是為什么不去行呢?
說到底,他們還是不知道,不知道?怎么會不知道呢?
如果知道,他們根本就不會思考,而是直接就做了。
不信?舉例,洗臉的時候,你會想應該怎么洗臉嗎?刷牙你會想應該怎么刷牙嗎?
再比如,在家里,你會思考應該怎么叫爸爸和媽媽嗎?
不會,對嗎?因為你知道,那就是你的爸爸媽媽,根本不用考慮。
而這就是知行合一。
不需要思考,憑著本心去做的,就是知行合一。
而我們所謂的致良知,其實致的是我們的本心。
也就是讓我們的所行更能符合我們自己的本心,不委屈自己,不難為他人。
不委屈自己,就是順著自己的心做事,不難為他人,就是尊重他人的課題,不去橫加干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這才是致良知的根本。
那么遷移到自媒體上,怎么理解呢?
有人總是感覺做不好自媒體,于是就各種糾結(jié),內(nèi)耗,實際上,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找個地方靜坐下來,想想,自己心里面到底想表達什么,想傳遞什么,自己想要做的是什么,而不是看著別人做什么,感覺火,自己就去做什么。
憑著本心做事,在心的指導下去做自媒體。
感覺哪個環(huán)節(jié)不懂,哪個流程不熟悉,去刻意練習,即使是刻意練習,也是在自己非常想做的情況下,不需要思考,應該不應該做。
而是不假思索的做,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也才能真正的吧自媒體做好。
想想人生是不是也是這樣呢?想做個工作,想做個事業(yè),想堅持一個夢想,想談一場戀愛,到最后失敗的原因,全部都是敗在了思考上。
憑著本心,憑著良知,這里面我們講的良知就是跟隨著心走的認知,不是善良,也不是道德,而是心,你怎么想的,你就怎么做。
道德每個時代不一樣,我們堅守住自己認為對的,就足夠,大的范圍不犯錯,小的范圍不需要刻意計較。
內(nèi)耗一少,人生也就沒了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