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燈市口:參觀老舍故居紀念館(丹柿小院)
在北京市東城區(qū)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內,有一座普通的四合院,為文學泰斗老舍故居。1949年12月9日,應周恩來總理邀請,老舍從美國回到北京。1950年4月,他購買了這座院落,在此度過人生最后的十六年。1984年5月12日,老舍故居被公布為第三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23年4月18日下午,前往王府井步行街途中,經過燈市口西街的時候,我來到胡同內的老舍故居。1999年2月1日,在老舍先生100周年誕辰之際,這里成為老舍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下午4點30分,我找到入口處,正巧趕上閉館,只是晚了幾秒鐘。在工作人員的通融之下,我才進入,抓緊時間,轉了一圈兒。

這里的大門坐西朝東,進門為一小院,只有兩間南房。繞過小院向北,為一座三合院,在迎面的影壁上,懸掛著老舍夫人胡絜青親手書寫的“?!弊?。1950年春天,老舍夫婦在院內種下兩棵柿子樹,每到金秋時節(jié),柿子掛滿枝頭,別有詩情畫意。當時,胡絜青還給小院起了一個雅號:丹柿小院。

這座院落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包括正房、東廂房和西廂房。在院落之中,豎立著老舍的半身像;在北側的正房內,按照曾經的原狀,展示老舍生活的場景;在東廂房和西廂房內,通過大量文字、圖片和實物,以“走進老舍的世界”為主題,展示老舍的生平事跡和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

走進正房,迎面的長桌上,擺放著老舍先生的遺照。在周圍的家具上,可以看到很多花卉和古玩等。據說,老舍寫作累了的時候,喜歡擦拭各種小擺設,欣賞收藏的珍貴古玩。同時,老舍還愛養(yǎng)花,家里的菊花就有百余種。
正房內東側是臥室,也是胡絜青的畫室,桌子上擺放著筆墨紙硯;正房內西側是客廳,老舍與很多名人在此促膝長談,周恩來總理也曾三次到此做客。在西側的墻壁上,懸掛著李可染的《歸牛圖》、齊白石的《梨花》和老舍題寫的“光明永在 潛力無窮”八個大字(復制品)。
在客廳西側,有一扇小門,通往老舍的臥室和書房。從1950年到1966年,老舍在這里寫下了著名的《龍須溝》《茶館》和大量曲藝、雜文、論文、詩歌、散文等。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于北京新街口小羊圈胡同五號院的一間平房內。第二天,正是立春,父親給他取名為“舒慶春”。在八國聯(lián)軍攻打北京時,他的父親作為護軍陣亡,全家靠母親替人做活維持生計。
1908年,在宗月大師資助下,九歲的舒慶春進入私塾,并且更名為“舒舍予”。1913年,他考入公費的北京師范學校。后來,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在報刊發(fā)表短篇小說。1926年,在英國學習之際,逐漸成為一名作家,署名“老舍”發(fā)表長篇小說。
1930年,老舍回國,任齊魯大學教授,開始一邊寫作一邊教學,先后發(fā)表《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月牙兒》等。1936年,老舍辭去教授,專心從事寫作,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駱駝祥子》和《四世同堂》。1951年,老舍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
1966年8月24日,在“文化大革命”中。老舍不忍屈辱,自沉于太平湖。1978年,老舍平反,恢復“人民藝術家”的稱號。如今,在老舍的墓碑上,刻著他的一句話:“文藝界盡責的小卒睡在這里?!?/p>
老舍在英國用過的酒壺

1939年,老舍翻譯的《金瓶梅》

老舍使用的《辭源》

老舍使用的硯臺

老舍訂婚紀念牌

老舍和胡絜青的婚書

老舍先生辭世處石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