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諸刺王僚
公元前548年,吳王諸樊去世。臨終之時,留下遺言,遺命將王位傳給次弟余祭,并這樣兄終弟及,依次相傳,最終將王位傳給季札。對,就是“季札掛劍”那個季札。
為什么這樣做呢?這是因為諸樊之父壽夢有四子,分別是:長子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眛(或作夷末、夷昧),四子季札。季札最賢德,壽夢想要立他為太子,季札謙讓不應(yīng)承,于是就立長子諸樊為繼承人。
因此,諸樊為了實現(xiàn)父親的愿望,臨終之時留下這樣的遺命。
公元前527年,余眛去世,按照壽夢愿望、諸樊遺命,季札應(yīng)該繼承王位。但季札仍然推辭不就,于是余眛之子僚(即吳王僚)繼承了王位。這就引起了諸樊之子公子光的不滿,暗中打算奪位。
公元前515年,吳王僚派兩個弟弟公子掩余、公子燭庸進攻楚國潛邑,受到楚人阻截,進退兩難。公子光認為,這正是弒君奪位的好時機。
于是,公子光與勇士專諸相謀劃。專諸將母親、兒子托付給公子光自己冒死去刺殺王僚。
這年四月,公子光在府內(nèi)地下室埋伏下甲士,然后設(shè)享宴請吳王僚。吳王僚也做足了戒備,命令甲士列于道旁,以至于大門、臺階、里門、坐席之側(cè)都是親兵。親兵手持短劍,衛(wèi)護吳王。端菜侍從之人,都要先脫光接受檢查,換上專門衣服才能進入。進門口后,要膝行而入,并有親兵以劍相抵。
宴會之上,公子光假托足疾,進入地下室。專諸將短劍藏于魚腹之中,按照侍從的要求進入堂上。專諸抽出短劍,猛然刺向王僚。但專諸也被衛(wèi)士所殺。后公子光即位,即吳王闔閭。
相傳,刺死王僚的寶劍,是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因藏于魚腹之中刺殺吳王,故稱魚腸劍。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