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資本沒有寒冬
2022年6月,紅杉資本全球執(zhí)行合伙人沈南鵬的一個回答,曾出現(xiàn)在不少投資人的朋友圈中。彼時橋水基金創(chuàng)始人瑞·達利歐問:“如果有20億美元用來投資除了中國或美國之外的地區(qū),你會投哪兒?”沈南鵬答:“去東南亞?!? 東南亞,人口年輕(平均年齡30.2歲)、經濟增長迅速(2022年東南亞經濟增長率5.5%)、土地便宜、勞動力廉價,這些要素一度令其成為資本的熱土。 據(jù)Pitchbook統(tǒng)計,截至2022年9月,流入東南亞初創(chuàng)公司的風險資本達到114億美元,比2021之前的任何一年都要多。而據(j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22年,凈流入新加坡的資金高達2.3萬億人民幣。洶涌的熱錢一度超出銀行的儲蓄能力,大量投資人涌來,也令新加坡酒店一房難求。 不過,這片喧鬧很快平息下去。 隨著美聯(lián)儲加息等宏觀環(huán)境的變化,謹慎,成了東南亞資本機構新的態(tài)度。 “今年許多投資機構都躺平了,只看不投是常態(tài)?!钡潞秃饴伤呒壓匣锶?、新加坡睿趣咨詢出海商務顧問楊琪告訴虎嗅。即使是身家豐厚的家族辦公室,也寧愿將資金放在銀行掙固定收益,也不愿用于投資。 東南亞資本市場是否還有機會,變成許多人心底的疑問。 “東南亞大消費賽道正進入黃金發(fā)展期,但目前優(yōu)質公司數(shù)量不太多,留有一定創(chuàng)業(yè)和投資機會?!睂W⒂跂|南亞市場的投資機構ATM Capital創(chuàng)始合伙人梁民俊對虎嗅說。除此之外,科技金融、物流、AI等賽道仍受到資本機構密切關注。 “相較于國內,東南亞還是相對好融資的?!绷好窨⊙a充道。 東南亞的資本市場,還遠遠沒有進入寒冬。 從狂熱到保守 近兩年,匯集在東南亞的各路資本,主要來自歐美、日韓、中國及東南亞本土。 其中,歐美背景的資金影響最大,它們的大量涌入與前兩年美國資金放水有較大關系,偏好投資成熟的行業(yè)和大公司。而日韓資金則是早年在東南亞做了大量產業(yè)鏈投資,已在東南亞形成了長期的戰(zhàn)略性投資策略。東南亞本土資本大多數(shù)規(guī)模較小,喜歡跟投熱門行業(yè)。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Web3暴雷后、瑞士銀行與美國硅谷銀行暴雷后,涌過來的資金,由于新加坡沒有外匯管制,且銀行體系相對穩(wěn)定,它們多匯聚在新加坡。 中國投資人涌入東南亞則是分了幾個階段。 第一波熱潮大致在2017年至2018年開始,彼時許多中國資本秉持“時光機”理論,偏好投資打車、外賣、電商等在國內已成功的賽道,Grab、Sea、Gojek等平臺都有中國投資機構的身影。 第二波熱潮則是受復雜的中美關系影響,彼時美元基金在國內投資難度增大、限制增多,一些歐美背景的LP不再在中國投資。為了尋求更好的投資業(yè)績,自2021年年底,一批中國投資者開始去往東南亞找新的市場機會。不過這批投資人有部分認為東南亞好項目不夠多而撤退,有部分則認為相較于國內市場的冷淡,東南亞還有一定空間。 不過,東南亞資本市場的熱度并沒有一直持續(xù),美聯(lián)儲加息令各路資本從狂熱到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