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注解篇~【第八十一章】損?(上篇-原文及注釋)

【原文】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六五?;蛞嬷笾敚タ诉`,元吉。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 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彖》曰: 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一人行,三則疑也。
損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注釋】
1)損:
解1.卦名。通行本為第四十一卦,帛書本為第十二卦?!皳p”是減損、斂抑。從卦象上看,內卦或曰下卦,為《兌》澤,外卦或曰上卦,為《艮》山;內卦謂己,外卦謂人;澤卑山高、己卑人高,正是自我減損、卑抑之象,故卦名題為《損》。《文子·上仁》“自卑下故能高人,自損弊故實堅”,斯之謂也。另從卦爻上看,《乾》天高,《坤》地卑,內卦《乾》自損一陽以益外卦之《坤》,則己之《乾》天高而自損為《兌》澤卑,亦是卦名“損”之義。
解2.象徽“減損”,其義主于“損下益上”。
2)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
解1.“有孚”統(tǒng)領以下數(shù)句占辭,即謂有大吉、無害、宜于占問、行往有利等卦兆。
解2.這幾句說明“減損〞之道的吉祥、無害、可正、可行,其中強調處損當以“孚信”為前提。
3)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解1.此或斷向為“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意思相同?!瓣轮谩奔础岸轮谩保岸眱勺置珊蠖?。“曷”同“何”。“之”,復指前面所省的賓語“二簋”?!绑?,圓形食器。二簋之食,喻微薄之物?!跋怼?,祭祀。處損之時,祭物正宜簡約,所謂“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
解2.這兩句以設問的形式,說明 “損”之道惟在心誠,不必損其過甚而務以豐物益上。故擬“二簋用享”為喻,言當損之時,只要心存孚信,雖微薄之物亦足以奉獻于上。
4)已事遄往,無咎:
解1.帛書“已”作“已”,《集解》引虞翻作“祀”。經中“祀”字兩見,均見于《困》卦,而帛書不作“已”,亦作“祀”。因此“已事”讀為“祀事”,可能是漢后的事。然而讀為“祀事”確實較他說為順暢,理由一是此爻“祀事酌損之”正承卦辭“二簋可用享”而說;理由二是《益》卦六三“兇事益之”與此爻“祀事?lián)p之”正相為對。參照“益”卦之“兇事”,可知此爻之“祀事”是指祈福的祭事?!板住?,速。
解2.“已”,競也,猶言告成;“事”,句中當指“修養(yǎng)”之事;“遄”,迅速。此謂初九當“損”之始,陽剛處下,上應六四,故于“自修〞之事初成,宜速往應四,以為輔助,即明“益上”之義。
5)酌損之:
解1.酌量減損。處損之時,祈福之祭在規(guī)模、數(shù)量等方面要適度為之。
解2.初應六四,猶損剛益柔,唯此時不可盲目過損其剛,故以“酌損”為宜。
6)利貞。征兇,弗損益之:
解1.“征”,謂征伐別人以自益。“弗損益之”,謂處損之時,不應損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是對“征兇”的解釋。上九“弗損益之”與此同訓。
解2.“弗損”,指九二不自損;益之,指有益于六五。此言“減損”之道是損有余以益不足,九二陽居陰位,剛柔適中,非“有余”者;六五陰居陽位,亦剛柔適中,非“不足”者:兩者雖為正應,但九二不可“遄往”,惟不自損而長守其正,即可“益上”,故曰“利貞,征兇”。
7)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解1.此謂人雜則不同心,不同心則事敗;反之則同德,同德則事成?!皳p一人”、“得其友”,比喻事成、事敗?!叭诵袆t損一人”,即所謂“損有余”;“一人行則得其友”,即所謂“補不足”。
解2.“三人”,泛稱多人,文中特指陰性;“一人”,前指上九,后指六三。這四向說明六三居下兌之極,應于上九,悅而求之,但若群陰并行以求,必損上九一陽;若己一人獨往,則陰陽專情和合,故得其友朋。
8)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解1.“損其疾”,疾患減輕;引申之,凡不順、晦氣、毛病缺點等皆可謂之“疾”。“有喜”,病愈;引申之,由不順轉順、由不良轉良亦可謂之“有喜”?!捌洹保噶淖陨?,即問蓍者。
解2.“疾”,指六四思戀初九所致“相思之疾”。此謂六四柔正得位,處上艮之,與初相應,能自損其疾,速納陽剛,故“有喜”而“無咎”。
9)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解1.“或”,不定代詞,指有人。因六五處君位,故“或”可能是指大人、貴人。古以貝為貨幣,用繩串起,一串五貝,兩串為一朋?!笆蟆?,價值百貝。百貝之龜,蓋即古所謂大寶龜,長一尺二才(見《史記·龜策列傳》)。貴人以大寶龜助益之,自是大吉之兆,不能拒絕。“克”,能?!斑`”,背、拒絕。
解2.這三句說明六五柔中居尊,為“虛中”自損而不自益之象,故天下紛紛“益之”,乃至受益“十朋之龜”,未能辭謝,即喻其尊居“君位”,遂獲“元吉”。
10)弗損益之,無咎,貞吉。 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解1.“往”,出去做事,“得臣”,謂得為國君之臣而食朝祿?!盁o家”,不再閑居于家。“得臣無家”可與《大畜》卦“不家食”對看。經過不斷地自損、益人,至上九自家始得受益也。
解2.此言上九以陽剛居《損》之終,“損下益上”必將轉化為“損上益下”;但上九受下之益已極,毋須“自損”便有以施惠其下,故有“弗損益之”之象?!盁o家”,猶言不限一家。上九能“弗損”而“益”下,即可“無咎”;但宜守“正”然后得“吉”,以此有往必利,必將大得“臣民”而不限一“家”。此極言“益下〞之德弘大,從而也獲“得臣無家”之吉。
11)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
解1.“損”,舉卦名?!皳p下益上”,釋卦象?!稉p》卦卦象為減損下卦《乾》之一陽爻而增益上卦《坤》,使下卦《乾》變?yōu)椤秲丁?,上卦《坤〉變?yōu)椤遏蕖贰!跋隆奔嬷妇酉挛坏某济?,“上”兼指居上位的君上;抽取在下臣民之賦貢以增益國家之財政,亦即“損下益上”?!捌涞馈?,指卦象“損下益上”的內涵?!吧稀?,君上?!靶小?,奉,下給于上曰行、曰奉。
解2.“上行”,猶言向上奉獻,即下者自行滅損以奉于上。這兩向以上下卦象釋卦名“損”之義,謂上艮為陽能止于上,下兌為陰能悅而順之,故有“損下益上”之象。
12)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
解1.“損”,指在下之臣民自我減損而奉上。“孚”,誠。
13)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
解1.《彖傳》把祭祀冥冥在上的神靈比喻為在下的臣民供奉在上的君主,因此便將卦辭“曷之用,二簋可用享”理解為在下的臣民減少對在上的貢物?!跺鑲鳌氛J為在特殊的時境下才可以減少向上的貢賦納稅,如疾疫、兇荒之年等,故云“二簋應有時”。
解2.行“損”必須適時;即不論以“二簋”奉上,還是損下之剛以益上之柔,均當順應其“時”不可濫為。
14)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解1.“損剛益柔”即“損下益上”。因為《損》卦是通過損去下卦《乾》剛的一個陽爻以增益上卦《坤》柔而成了下《兌》上<艮》?!百伞?,共、同。此處強調損下益上要取法損益盈虛的客觀規(guī)律。要因時而行、適可而止,陳夢雷說“當其可之謂時”也是這個意思。如逢疾疫兇荒之年、戰(zhàn)爭衰敗之際,則不可復行損下益上,而當發(fā)倉放糧、振乏救匱。
解2.自然之質,各定其分,短者不為不足,長者不為有余,損益將何加焉?非道之常,故必“與時偕行”也。
15)山下有澤,損:
解1.《損》卦上《艮》山,下《兌》澤,上卦也叫外卦,象他人;下卦也叫內卦,象自我。山高澤卑,因此《損》卦即象征自損使卑,益人使高,損己益人;這種解釋可以從下句“君子以懲憤窒欲”得到證明。所以,看來《象傳》的《大象》對《損》卦的理解與經文接近,而與《彖傳》有異;《彖傳》是從“為君之道”的角度講損民益君之理,而《象傳》則從“為臣之道”的角度講損己益人的君子修養(yǎng)之道。
16)君子以懲憤窒欲:
解1.“懲”,抑止?!爸稀?,阻塞。《大象》從損欲、損憤兩個角度講損己益人之道。膨脹一己之貪欲以滿足其物質需求是為損人益己;反之,遏塞一己之物欲以救乏濟困則是損己益人。泛濫一己之憤怒以滿足其心理需求是為損人益己;反之,抑止一己之憤怒以寬和待人則是損己益人?!饵S帝四經·十大經·本伐》云:“世兵道三,有為利者,有為義者,有行憤者”?!盀槔?、“行憤”是兵道之大忌,亦為損道之大忌。
解2.君子以法此“損”道,以懲止憤怒,窒塞情欲。夫人之情也,感物而動;境有順逆,故情有憤欲。懲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憤、欲皆有往來,懲、窒互文而相足也。
解3.君子觀此卦象及卦名,認為外物浸蝕人,或觸動人之憤怒,或引起人之貪欲,皆損害人之德行,猶澤水浸蝕山根,損害山體,從而制止其憤怒,堵塞其貪欲。
17)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解1.“尚”同“上”,指在上的應爻六四。此條《小象》與《彖傳》一樣,也是以祭祀在上的神靈喻自損以益上?!豆茏印ぞ忌稀贰懊癫簧⒍虾稀保c此“尚合”同。
解2.孔穎達認為本爻猶言人臣“竟事速往”、“損己奉上”,合有“學而優(yōu)則仕”的意味。
18)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解1.“貞”,正。九二居下卦之中位,故言“中”。
解2.夫自守而不妄進,宜若無益于上矣,然由是而啟時君尊德樂道之心,止士大夫奔競之習,其益于上也不少。是“弗損”乃所以“益之”也。
19)一人行,三則疑也:
解1.“行”,成,事成?!靶小迸c“疑”在此互文見義,此言一人做事則專一而事成,三人共事則多疑而事敗。
解2.“一人行”體現(xiàn)著陰陽互合的“專一”之道。從“三人行,則損一人”中,又可以看出,不適合的“益上”,事實上是“損上”之舉。
20)損其疾,亦可喜也:
解1.“疾”,蓋就憤怒貪欲而言,憤、欲為人之大患,故人能損去之,實可喜之事?!耙唷保瑢?,實在。
21)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解1.“上”,注家訓為上天。疑“上”指在上之大人、貴人。
22)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解1.損極則益。不損人益己,而是損己益人,到頭來自己反會受益,這即是所謂“大得志”。
【預告】
下一章?lián)p?(下篇-通說及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