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榮耀:沉冤得雪 兒子孝順 為何她拒絕回王府享受榮華
得回紇可汗相助,李俶通過吐蕃叛將東則布一案,將楊國忠的罪證公布于眾。雖楊貴妃跪了幾個時辰,用苦肉計保住了楊國忠的相位,但楊國忠總算暫時遠離了朝堂。
這也算一場小小的勝利。
畢竟,此舉不但還沈家清白,也還了前太子妃韋氏娘家的清白。
當初被楊國忠誣陷,李俶的舅家人全部被誅殺,前太子妃因此被和離,皈依佛門常伴青燈為懲罰。
如今沉冤得雪,重情重義的孝子李俶自然是喜不自禁要帶母親回王府,表孝心享天倫之樂。
可韋氏為何拒絕重回王府享受榮華了呢?
我覺得有2個原因。
1.皇家無情
記得韋氏離宮那天,曾說過感情于皇家是最無用的東西。她對李俶兄妹視如己出,撫養(yǎng)他們長大,盡了一個后母的所有責任。
太子在夾縫中求生存,東宮位置隨時岌岌可危。隨便一個動作都能被當作以下犯上的欲加之詞。這不,李俶的舅舅就被當作擋箭牌給推了出去。因此滿門被滅。
李亨后怕皇帝一日殺3子的前車之鑒,怕有嘴說不清,越描越黑。便一股腦將所有的錯誤甩鍋給了韋家人。
于他,這是最低成本的犧牲了。
他將自己撇了干凈。將妻子和無辜的妻子娘家人置于何地?說是皇家無情,不如說是男人自私無擔當,丈夫無情。多年同床共枕,擔驚受怕的陪伴,一到危急時刻,真心還是狠心,一目了然。
2. 只見新人笑
只見新人笑,誰聞舊人哭?
前腳被和離出家,后腳李亨便有了新的太子妃張氏。
張氏還心心念要給李亨開枝散葉母以子貴呢?
雖還韋家清白,但東宮早已沒有了她的位置。當初沒有人為她據(jù)理力爭,如今真相大白,斯人已去,她也只能是認命當犧牲品。
即便入廣平王府,還有崔彩屏這樣好宮斗的婦人。她這個母親,與其給李俶帶來困擾,不如保持距離,更美好。
經(jīng)過了佛法的洗禮,她對前半生身不由己的后宮生涯感到厭倦。那種在富貴中忐忑不安的日子,哪有勞作一畝田地清心寡欲來的自由愜意呢?
韋氏寧愿回吳興故里,遠離長安繁華。是死了心。是看破了紅塵,也看透了皇家復雜和人情冷暖。
不稀罕刀尖上的富貴,煩透了人心勢利,余生只愿一處安寧。
沈珍珠理解李俶母親的抉擇,并尊重這個抉擇。后來弟弟沈安被找到,她也只愿他和慕容林致學學醫(yī),不進官場不入皇家。己所不欲,她身在其中,已然嘗盡了這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