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明日方舟中阿爾圖羅角色形象的分析
注:本文內(nèi)容僅為個人觀點!
角色描寫是否有洗白:
有關(guān)阿爾圖羅角色目前的塑造,自從YJ發(fā)布了一張海報與角色專屬漫畫后,有關(guān)于角色“洗白”的爭論就開始不斷出現(xiàn)。就我本人觀點來說,目前對于阿爾圖羅的形象描繪還不算是洗白。
誠然,過去許多作品中(這里不作具體舉例)會有反派洗白的橋段,也有很多角色的洗白受人詬病。觀察這些洗白橋段,我們可以大致解析出一個洗白的公式:
描繪惡人形象——了解其過去(悲慘)經(jīng)歷——為其惡行找到“合理的借口”——原諒過去的所作所為——加入好人陣營——洗白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讀者所不能接受的點一般是從“為其惡行找到‘合理的借口’”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始的,尤為不能接受的在于洗白后不再過問其之前犯下的惡行。
而目前對于阿爾圖羅角色的描繪還停留在“了解其過去(悲慘)經(jīng)歷”這一環(huán)節(jié)上,這種手法可以說是完善人物形象的一種手段,但將其作為人物已經(jīng)洗白或者該人物一定會被洗白的判斷標準我認為是不準確的。了解其過去經(jīng)歷有助于我們理解角色當下的行為邏輯,但這種邏輯是否是正確的或者可被接受的則需要我們自身進行判斷。
阿爾圖羅人物分析:
那么我們回到對于阿爾圖羅本身角色的性格分析上來,從YJ最新給出的劇情信息上來說,阿爾圖羅似乎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愉悅犯的形象。從漫畫中看,阿爾圖羅堅持運用自己的源石技藝喚醒他人內(nèi)心深處渴望的行為一定程度上受到幼年所聽的巨人童話故事以及母親解釋的影響。巨人掙脫束縛后獲得自由而會感到快樂,因此阿爾圖羅擅自將這種情況普適性地代入到其他所有人的情況中,認為只要遵從內(nèi)心渴望就一定是正確的。但是兩者之間實際上有很多不同,其一就在于絲線對于巨人的束縛僅僅存在于精神上,掙脫束縛對于巨人并不會造成任何實質(zhì)性的傷害,但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束縛自身情感是因為現(xiàn)實情況不允許他們隨心所欲,阿爾圖羅強行喚醒他們的渴望很多時候只會造成悲劇的結(jié)果。
從這一點出發(fā),我個人認為阿爾圖羅并不是一個極惡的形象,她反而像是一個心智沒有受到完整教育的孩子。在母親告訴她“能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定會很開心的”這一觀點之后,她就形成了“只要能夠隨心所欲就一定是開心的”這一認知。之后她也以這一點作為自己行為的解釋與借口,即自己只是幫助受害者直面內(nèi)心的情感,一切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是他們自愿去做的。這里她完全不考慮他人壓抑情感的理由與現(xiàn)實因素,單純依照自己的價值觀行動。這成為了導致悲劇的關(guān)鍵,以及她對于自己惡行沒有自覺的理由。母親只告訴了她隨心所欲的快樂,而再沒有人教導她每個人的現(xiàn)實情況各有不同,不能以一蓋全。這使她之后的行動如同孩童一樣任性妄為,同時不知悔改。
另一個判斷她的行為不抱有惡意的原因在于,不論她見證了怎樣的悲劇,不論是塵影余音:

還是空想花亭中:


空想花亭 ?HE-8 愿跟隨主-后
她所感到愉悅的或者贊頌的都不是悲劇本身,而是事件發(fā)生過程中主人公表現(xiàn)出的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精神與感情。她自我滿足之處不在于自己引發(fā)了什么悲劇,而在于又有一人(不論是否因為她)直面了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她渴望看到的是人們遵循內(nèi)心行動,而非觀賞悲劇在他人身上發(fā)生。劇情中也有描寫她利用源石技藝為修道院中其他人提供慰藉的情節(jié)。
當然,這并不是說她的行為可以被諒解。盡管她的出發(fā)點:每個人應當遵從內(nèi)心最真實的情感行動,不能說是錯的(是否是對的也有待商榷),但她的思考方式、所作所為以及造成的后果都是極其危險的。這應當也是她受拉特蘭通緝的原因之一。
假若我們回到“該角色是否能被洗白”這一話題的討論上的話,首先應當做的是修正她的思考方式,同時她也應為自己犯下的惡行負責甚至付出代價之后再進行是否“洗白”的選擇。
以上分析僅為個人觀點,歡迎其他不同意見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