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講 肺之脾胃虛論-升陽益胃湯
原文
脾胃之虛,急惰嗜臥,四肢不收。時值秋燥令行,濕熱少退。體重節(jié)痛,口苦舌干,食無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shù),不嗜食,食不消。兼見肺病,瀝淅惡寒,慘慘不樂,面色惡而不和,乃陽氣不伸故也。當升陽益胃,名之曰升陽益胃湯。
升陽益胃湯
黃芪二兩、半夏湯洗,此一味脈澀者用,人參去蘆,甘草炙,已上各一兩,防風以其秋旺,故以辛溫瀉之,白芍藥、羌活、獨活已上各五錢,橘皮連瓤四錢,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澤瀉不淋勿用,柴胡、白術以上各三錢,黃連三錢。
何故秋旺用人參、白術、芍藥之類反補肺為脾胃虛則肺最受病,故因時而補,易為力也。
右?咀,每服三錢,生姜五片、棗二枚去核,水三盞,同煎至一盞,去渣,溫服,早飯、午飯之間服之,禁忌如前。其藥漸加至五錢止。服藥后,如小便罷而病加增劇,是不宜利小便,當少去獲苓、澤瀉。
?
白話
脾胃虛弱,表現(xiàn)為疲乏懶動,四肢無力。時令正當秋季氣候干燥,但長夏濕熱之氣還未完全減退,病人仍有身體沉重,關節(jié)疼痛,口中無味,不思飲食,或飲食宿積不能消化,口苦舌干,大便不正常,小便次數(shù)頻繁,這是脾胃虛弱濕熱未清而滯留的表現(xiàn)。脾胃虛弱,母病及子,不能顧護肺氣,時當秋令,肺氣當旺不旺而受邪,肺病則見病人怕冷戰(zhàn)栗,表情痛苦憂郁、憔悴、面色不好等癥,這是表虛,陽氣郁而不舒的緣故。應用升脾陽益胃氣法,取方名為升陽益胃湯。
升陽益胃湯
該方有補中升陽之功效,用黃芪、人參、炙甘草補益肺氣;柴胡、防風、羌活、獨活升清陽以燥濕,用白術、茯苓、半夏、橘皮益胃化濕,使?jié)袢ザ枤馍l(fā);黃連有辛開苦降之功能,以清熱燥濕祛長夏保留濕熱之邪;澤瀉引導濕熱從小便而解;芍藥苦酸和營收斂,斂肺氣并能制約柴胡、防風、羌活、獨活的辛燥作用。
為什么在秋季肺氣當旺之時,反用人參、白術、芍藥等藥物以補肺氣呢?因為脾胃虛弱不能生化津液氣血以補肺所以肺氣當旺而不旺的時候補益肺氣,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上藥物切碎后,每次三錢,加生姜五片,大棗兩枚去核,水一盞,同煎至二盞,去渣,溫服,早飯、午飯之間服之,禁忌如前。其藥漸加至五錢止。服藥后,如在小便以后病情加重的,就不適合用淡滲利尿的藥物,當減少獲苓、澤瀉的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