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美考研887藝術概論真題解析及備考建議



總體來說,2022年藝術概論考試難度適中,出題思路與去年幾乎一致,沒有太大的改動。值得一提的變化是將名解分數(shù)下降到25分,將論述的分數(shù)再次上調至65分,字數(shù)要求則保持2000字。

名詞解釋難度一般,在下調分數(shù)后難度進一步降低。其考察的類型和知識結構都在課上強調過。
觀眾之眼,是貢布里希提出的視錯覺理論中的概念,考點較小,但本身內容簡單,有印象就能答出。
純粹感性判斷,康德相關知識點,比較基礎。
《現(xiàn)代生活的畫家》。是波德萊爾的重要代表作,注意不要和T.J.克拉克的《現(xiàn)代生活的畫像》弄混即可。另外,藝術概論考試幾乎已經(jīng)形成每年考一兩本著作的慣例,同學們對于重要著作可以在有余力的情況下多翻閱了解。
文質彬彬,屬于中國工藝美學史范疇,是儒家工藝美學思想的核心。即強調內在內容和外在形式兼重。
《考工記》屬于基礎考點。

吳冠中“風箏不斷線”,基礎考點。吳冠中的藝術思想非常重要,16年至今已考過四次(形式美2016,筆墨為零2017,風箏不斷線2019,風箏不斷線2022),需要重點記憶。在藝概模擬卷中也有覆蓋(模擬四)。

結合藝術創(chuàng)作實例簡述題材與主題的區(qū)別,屬于藝術本體論范疇。尤其是題材和主題的問題,2018年考過原題,2020年也考過類似的內容(2018:藝術創(chuàng)作的題材與主題的區(qū)別;2020:如何從“題材”角度理解抽象繪畫),較為簡單。夢清藝術概論復習資料中也有較完整的總結(詞條87):

簡述傳統(tǒng)手工藝的當代價值。此題也屬老生常談,總體上屬于傳統(tǒng)工藝的現(xiàn)代發(fā)展這一命題,與2020年論述第二題類似,在模擬卷第三套中也有強調(2020:如何從科技史角度看待中國傳統(tǒng)工藝)。

總得來說,此次簡答非常簡單,課程和資料基本全部都有覆蓋。

兩道論述基本還是遵循一樣的規(guī)律,一道時事題,一道論理題。雖然去掉了可以結合以工藝、設計史的部分,但其實也比較簡單。
第一題也是熱點人工智能藝術,相信大家都有所準備,需要大家對當代藝術發(fā)展有所理解。人工智能相關問題在藝術概論模擬卷一種有涉及。



對藝術和設計的影響,總體思路其實大同小異,只是舉出的實例有所區(qū)別。在邏輯上,二者都應該從人工智能本身的特性出發(fā),主要可以延伸出以下幾個論點:
1,人工智能改變傳統(tǒng)藝術/設計的方式和手段;
2,人工智能改變人們的生活與思維方式,從而改變藝術/設計的內容;
3,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危害及其局限,而藝術/設計對此的使命等等。
?
第二題則又是藝術本體論問題。大家在平時學習中,多思考關于藝術本體的問題,多積累,這樣的問題中往往能見出精彩的論理和深刻的思想,是一道比較好發(fā)揮的題目。解題過程中,如果能結合以一些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觀點,將分論點進行比較嚴密的組織,高分則可以期待。夢清的藝術概論模擬卷中,有數(shù)道論述都在引導同學們進行類似的本體論思考,比如:
模擬第一套:在社會歷史的大變革時期,世界如何進入藝術作品?
模擬第二套:當代藝術與大眾文化
模擬第三套:科技探索日新月異的今天 ,藝術與世界的關系
模擬第四套:論新時代的美育;論設計與經(jīng)濟
這些模擬題分別是在討論藝術/設計與社會歷史總體、文化、科學技術、教育民生、經(jīng)濟發(fā)展等方面的關系,而這些都是本題的“社會功能”的范疇,如果有同學在考前認真思考過這幾道模擬論述題,那么面對這道考題自然就能游刃有余。?
最后再補充一點。在今年的中外藝術史和藝術概論考試中,都出現(xiàn)美術史方面分值完全超過設計史分值的情況,以至于對史論系同學而言,兩場專業(yè)課考試四道論述全部都是美術史相關內容。就專業(yè)傾向而言,對設計史方向的同學確實有些不太公平,如果平時對設計更感興趣,那么自然會積累更多設計史和工藝史方面的材料和實例,到了考場上卻無處發(fā)揮,心情難免失落。但轉念一想,這其實正是清華美院史論系對設計史科目高標準、嚴要求的體現(xiàn),設計史和工藝史是清華在藝術史論方面招牌性的學科,老師們再三強調同學們要具備多學科的學術視野,尤其是要有扎實的美術史功底,這也是2020年試卷改革的初衷。所以同學們千萬不要氣餒,只要將目標定為“成為一個合格的藝術史/設計史研究生”,進行全面、扎實的學習,就無懼考題的變化了。
夢想清華清美考研教研中心
史論教研組
202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