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為何至今沒有裝備水漂彈頭?


水漂彈頭的正式亮相,讓這種傳說多年的打擊武器終于被徹底證實是確定存在的。雖然這種武器至少在5年前就已經(jīng)被部署在亞洲的X波段雷達探測到過他的特殊彈道。水漂彈頭和水漂彈道都是通俗的說法,西方一般稱為WAVERIDE,直譯過來就是騎波者,或者可以更好的翻譯成乘波體飛行物。這是由于不論水面還是比較稠密的大氣層,本質上都是流體,而在不同的流體界面,一定速度和一定形狀的物體會發(fā)生乘波跳躍現(xiàn)象。在水面用比較扁平的石子打水漂就是最簡單的乘波體現(xiàn)象,因此也被俗稱水漂彈道或者水漂彈頭。水漂彈頭作為武器,本質上有兩個最大的厲害之處。第一,就是他對現(xiàn)有的反導系統(tǒng)的計算機體系幾乎都是無解的。因為任何用傳統(tǒng)的反導導彈攔截高空的來襲彈道導彈,首先要計算出他的初始彈道。

計算出初始彈道,后面剩下的大氣層外真空飛行段基本就是一個簡單的拋物線。此時發(fā)射攔截導彈就可以實現(xiàn)在大氣層外的中段碰撞。但是乘波體飛行物根本不按照這個規(guī)律來,他在初始彈道過后,還會有無數(shù)個彈道的起伏,這樣對初始彈道和其中任何一段彈道的計算都沒有什么用處,也就是攔截系統(tǒng)的計算機從一開始就算不出他下一步的彈道高度和速度,也算不出彈頭最終要落在什么位置,打擊什么目標。可能水漂彈頭飛到自己的頭頂上了,仍然不知道他到底要選擇打擊哪個具體的目標。第二,就在于水漂彈頭可以比傳統(tǒng)的拋物線彈道的彈頭,打擊距離至少可以延長三分之二甚至可以延長一倍還多。這樣就可以讓本來能打擊1500公里的導彈變成打擊3000公里外目標的導彈。過去可打擊4000公里外目標的導彈可以變成打擊7500公里的洲際導彈。
而如果洲際導彈也攜帶水漂彈頭,那么不但無法防御甚至可以打到1.8萬公里以上。如此好的技術,那么美國為何至今沒有裝備這種武器呢?事實上是美國軍方和一些知名的軍火企業(yè),對水漂彈頭研制的非常早。二戰(zhàn)以后就開始了。甚至制造過多種外形的滑翔乘波體彈頭用于測試,并且發(fā)現(xiàn)了聲波體的一些規(guī)律。這就是同樣是高超音速乘波體,假設從5馬赫一直到25馬赫,他們能夠穩(wěn)定乘波飛行的外形是不一樣的。用行話說,就是他們的馬赫數(shù)的方程解差距巨大。無法單純設計一種彈頭的外形,從5馬赫一直包圓到25馬赫穩(wěn)定飛行。而且每種乘波體的控制率,也和普通的飛機完全不同。甚至流體力學上的物理機制都有不同。這樣說有點過于專業(yè)。瀚海狼山通俗的解釋一下。就是乘波體彈頭的設計非常復雜,幾乎是一個速度段,就要單獨設計一種外形。不存在某種彈頭既可以安裝在短程彈道導彈上,也可以安裝的洲際導彈上。

而且乘波體彈頭,即使按照每個速度段和飛行距離的理論設計出來了,也不能確保這種彈頭可以穩(wěn)定乘波飛行,因為不存在理論上完全可靠的外形和計算方程式。一種新彈頭能不能確??捎?,只有兩個辦法:第一,先用超高音速風洞測試過關;第二,則是安裝在導彈上實際發(fā)射試驗。但現(xiàn)在美國根本沒有10馬赫到35馬赫的超級風洞,全球只有誰誰家有;而且美國已經(jīng)廢了中導30多年,連拿來試驗彈頭的中導都沒有了。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研發(fā)這種超級利器需要海量的一個字,現(xiàn)在美弟也恰恰最缺這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