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隱藏的神秘詩人,古波斯詩壇的最強人物
?(上次更新好像還是六個月以前
。
。
。
?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

? ? 如果你有幸讀過《倚天屠龍記》,或許會對這段劇情有印象:茫茫大海之上,昏睡中的蛛兒喃喃吟誦上面的詩,謝遜、張無忌等一時豪杰聽后,頓感人生悲涼。隨后,謝遜回憶起明教群雄的波斯往事……
? ? 這句詩出自《魯拜集》,作者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歐瑪爾·海亞姆,一位11世紀的波斯詩人??吹竭@里你可能會問:古代波斯也有詩人?
? 對于中國人而言,波斯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

? ?我們從語文課上知道,出生于中亞碎葉城的李白詩中有大量波斯元素;我們從歷史課上了解,波斯王子卑路斯曾流亡唐朝客死長安……
? ?然而,對于媲美盛唐的波斯詩歌,一般人可能毫無概念。因此,在認識海亞姆之前,我們必須先走進這個被歌德譽為“詩國”的文學殿堂。
? ?
? ? 十世紀至十五世紀之間,波斯詩歌達到極盛。從文學上來說,這段時期相當于波斯的唐朝,波斯文學“四大柱石”相繼誕生——菲爾多西、莫拉維、薩迪、哈菲茲。順便提一句,伊本·白圖泰旅行南宋時,曾在杭州聽到歌女唱薩迪的詩。
? ?
? ?波斯詩壇相當發(fā)達, 菲爾多西寫下了波斯民族史詩,可以比擬司馬遷;莫拉維以敘事諷刺詩見長,可以比擬白居易;薩迪為人民而寫詩,可以比擬杜甫;哈菲茲一生借酒抒情,可以比擬李白。當然,這一系列類比純屬個人印象。
而至于海亞姆,則難以比擬。

? ? 魯拜體,波斯文原意即四行詩體。第一、二、四行需押尾韻,這與中國的絕句在形式與內(nèi)容上都極相似。在魯拜體詩人中,海亞姆最為知名,因而其101首四行詩直接被命名為《魯拜集》。
? ? 除了語言古雅流暢,其意境似乎也有相似之處,比如在第十七首注釋里,郭沫若建議“此首宜與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并讀”。
天地是飄搖的逆旅,
晝夜是逆旅的門戶。
多少蘇丹與榮華,
住不多時,又匆匆離去。
——《魯拜集》第十七首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春夜宴桃李園序》(節(jié)選)(是不是有內(nèi)味兒了)

? ? 由李白的“秉燭夜游”,我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古詩十九首》。海亞姆的思想底色,正是魏晉式的悲觀。
? ? 與魏晉名士們一樣,海亞姆一面用生死無常諷刺當權者的殘暴統(tǒng)治,為底層的人們提供哲學的慰藉;一面用及時行樂打破宗教家的思想禁錮,在黑暗的時代重新確立人的價值。
? ?他諷刺歷代暴君,“花園已與薔薇消亡”;他不信神學教條,“我自己便是地獄,便是天堂”;他挑戰(zhàn)神的霸權,“你請容赦人,你也受人容赦”;他追問人的意義,反思生命“何故來”“何故往”……
而西方,還要等到兩百多年后的文藝復興,才能重新找回人的價值。
也正因此,海亞姆的詩一經(jīng)翻譯,便在西方引起轟動。
? ?1859年,一個名叫菲茨杰拉德的英國三流詩人,翻譯出版了《魯拜集》,海亞姆隨即風靡歐洲各國。據(jù)統(tǒng)計,目前單是英譯本就有32種之多。在中國,胡適、聞一多等也都對海亞姆推崇備至。

? ?但其實,在古代波斯人眼中,海亞姆的文學地位并不高。波斯人民重新認識海亞姆,是在他風靡世界以后。這與中國的詩僧寒山相似,都屬于“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
? ??
? ?在古代世界,東西方對于詩歌的看法不同。東方重抒情,無論是唐詩宋詞還是和歌俳句,都是抒情短詩;西方偏敘事,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只談悲劇和史詩,抒情詩被視為低等的音樂藝術。
? 或許在地處東西方之間的波斯,兩者皆長。
? ?敘事詩的代表首推菲爾多西,西方人讀其《列王紀》一定會想到荷馬;抒情詩的極致則是哈菲茲,李白若能讀其詩一定會大呼過癮。

? ? 而海亞姆,則既不“東方”也不“西方”,甚至突破了波斯本土的文化局限。他的詩,直指人類共通的、普遍的情感,探索人類永恒的、無解的主題。這樣的詩人,我稱之為“世界性詩人”。
? ?如果抽象的類比的話,在西方是莎士比亞,在東方則是老子。相比于彌爾頓,中國人更能理解莎士比亞;相比于杜甫,英國人會更著迷于老子。前者是各民族的精神代言,后者是全人類的心靈捕手。
,
,
,
? ?其實,在波斯歷史上,海亞姆并不以詩名世,而是以數(shù)學家與科學家的身份載于史冊。他曾參與修訂帝國歷法,同代人稱他“通曉希臘人的學問”。但在《魯拜集》第57首中,他又如此自嘲:
啊,人們說我的推算高明,
我曾經(jīng)把舊歷的歲時改正——
誰知道那只是從歷書之中,
消去未生的明日和已死的昨晨。
? ?這份悲觀與明悟,令他超脫于一時一地,集中西詩歌大成,最終成為“世界性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