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面雨帶開始北移,我國大河中總落差最小的“淮河”將面臨考驗
新聞資料:根據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網站消息,受7月10日以來的強降水影響,淮河干流王家壩水文站水位持續(xù)上漲,并在7月17日22時48分達到警戒水位27.50米,為2020年首次達到警戒水位,目前水位仍舊在上漲,淮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根據《淮河流域水情預警發(fā)布暫行規(guī)定》升級發(fā)布洪水黃色預警。根據《全國主要江河洪水編號規(guī)定》,此次洪水編號為“淮河2020年第1號洪水”。

淮河形成2020年第1號洪水
今年入夏以來,我國南方地區(qū)由于冷暖空氣的交鋒,從而形成了鋒面雨帶,雨帶長時間停留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江淮地區(qū)”。我國東部季風區(qū)的降水主要是由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帶來,每年春季開始,東南季風的勢力開始增強,并推動鋒面雨帶逐漸北移,每年到了6月至7月左右,鋒面雨帶剛好位于我國的江淮地區(qū),此時冷暖空氣勢力相當,開始拉鋸,使得雨帶長時間停留在江淮地區(qū),從而形成了我們熟悉的“梅雨”天氣。

淮河洪水
不過,今年的梅雨時間來得比往年要早,我國長江流域差不多在5月底至6月初就進入了梅雨季節(jié),然后一直持續(xù)到了7月中旬。氣象學家推測,差不多在7月20日左右,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包括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等地會陸續(xù)出梅。這么算來,今年長江流域的梅雨季節(jié)差不多持續(xù)了50多天,遠遠多于30多天的平均值。今年的梅雨不僅持續(xù)時間長,而且?guī)缀跏冀K都有一條橫貫東西的清晰雨帶,并帶來多輪強降水,直接導致了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發(fā)生了全流域的洪澇災害。

長江、黃河和淮河流域分布圖
隨著,我國長江以南省份陸續(xù)出梅,也就意味著夏季風的勢力繼續(xù)增強,并推動雨帶往北移動,特別是東部雨帶位置明顯北抬,使得雨帶呈東北西南走向,從而也讓我國的淮河流域覆蓋在了雨帶當中。鋒面雨帶帶來的強降水,迅速提高了淮河水位,繼長江之后淮河又將面臨嚴峻的考驗,而在我國七大水系中,淮河是一條洪澇災害十分多發(fā)的河流,以前甚至有“十年九澇”的說法,在1931年、1954年、1991年和2003年都發(fā)生了全流域的大洪水。

7月21日至22日全國降水分布圖
當然引起淮河全流域大洪水的最主要原因,都是由于鋒面雨帶帶來的暴雨,但是淮河流域也有多發(fā)洪澇的潛在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原因是“地勢低平,總落差小”,淮河位于我國長江和黃河之間,流向也呈自西向東流動,淮河發(fā)源于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干流流經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蘇省三個省份,干流全長約為1000千米,在我國的大河當中流程并不是很長。但是,淮河在1000千米的干流上,總落差僅為約200米,平均比降很小,河流流速很慢。

淮河流域地形和水系分布圖
第二方面原因是“水系龐大,支流眾多”,淮河流域總面積約為27萬平方千米,淮河支流眾多,其中流域面積在1萬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級支流共有4條,流域面積大于2000平方千米的一級支流共有16條,流域面積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一級支流共有21條?;春又Я鞅姸?,一旦全流域發(fā)生降水,支流匯水速度極快,加上中游地區(qū)河道彎曲狹窄,排水不暢。第三方面原因是“黃河奪淮,無天然入??凇保捎诒狈降狞S河河道經常擺動,在歷史上曾經發(fā)生黃河奪淮入海,后來由于黃河泥沙淤積堵塞了淮河入海河道,至此,淮河只能借道長江入海。

淮河水系圖
新中國成立之后,在1951年開工建設了“蘇北灌溉總渠”,西起洪澤湖邊的高良澗,流經洪澤,清浦、淮安,阜寧、射陽,濱海等六縣往東入海,成為淮河洪澤湖以下排洪入海通道之一。到了1998年又開工建設了“淮河入海水道”,位于蘇北灌溉總渠北側并與之平行,河道西起于淮河下游洪澤湖東二河閘,往東入海。這些人工水渠的修建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淮河洪水入海的問題,但是如果遇到大洪水,行洪能力依舊不足。近些年,我們對于淮河的治理取得了很大成就,今年的梅雨季對于淮河來說是一次重大的考驗。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