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島世界】錄像帶小說的制作商們(起源篇)
【注意,和平島世界屬平行時空,故事內容純屬虛構,與現實世界無關?!?/strong>
????1919年13月11日,華松音效培訓班成立,這是一家隸屬于中島市明星電影公司(后改名大木電影制片廠)的專門為電影添加音效、配樂和配音進行培訓的相關機構,成立之初的華松音效培訓班只有十三名學院,成立三個月后增加至五十八名員工,學院年齡不等,最小的只有十八歲,最老的有三十五歲。
????1924年5月18日,華松音效培訓班在接收了共五屆學員之后,因為業(yè)績不佳遭到解散,最后一批學員中的李思還和萬紹軍因成績優(yōu)異幸運地進入了明星電影公司擔任音效師,并在片場內結識了劉澤華、張曉梅、良德成和王剛宇,六人日后成為要好的朋友,以“江南六怪”自稱。
????1927年8月4日,“江南六怪”全體成員因為薪水問題先后從明星電影公司辭職,萬紹軍直到1928年5月14日才辭職,因為他的能力相對出眾,業(yè)績也最為可觀。萬紹軍辭職后的一個星期,他便同李思還被淮松電影公司錄取,并加入了淮松電影公司的音效制作組。
????1930年1月11日,淮松電影公司美術組的配音演員李秋明與“江南六怪”結實,后幾人更名為“江南七怪”。其中萬紹軍和李思還被李秋明介紹給了美術組擔任音效師,兩人因為工作勤奮態(tài)度認真得到了同行的賞識,后來天賦更加出眾的萬紹軍成功當上了配音演員,并先后在1932年、1933年和1935年為多部賣座動畫電影配音,李思還無論是在片場還是在“江南七怪”團體內都徹底活在了萬紹軍的陰影之下。李思還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離開音效組,并加入了淮松電影公司的廣播站,開始擔任《夜半歌聲》節(jié)目的副講解員,其獨特的聲線和風格化講解方式很快得到了重用。
????1931年春,除李思還、萬紹軍和李秋明之外的“江南七怪”在朋友的推薦下加入了商明制片廠,并開始就任廣告拍攝工作。后來商明要求制作一系列關于當下熱銷小說的廣告片,并希望通過為觀眾提供文章試讀的方式來促進銷量,七怪之一的張曉梅提交了一份當時熱銷小說《火中刀》第一章前三頁的精簡版,并被廣告片導演劉田看重。由于此類嘗試之前從未出現,張曉梅的方案沒有得到重視,導演劉田也只好利用較低的成本零時組建了一個草臺班子為一個并不出名的小說《劫難》拍攝了一條以播放精簡版小說內容為表現方式的廣告,而這個朗讀精簡內容的配音演員就是李思還。
????起初商明高層對這種廣告形式并不看好,但是在經過播出之后,小說《劫難》卻意外地因為廣告新穎的表現形式獲得了大批銷量,張曉梅和劉田抓住了機會,相應制作了更多類似的廣告,并都取得了相當可觀的成果。
????1933年秋,萬紹軍在觀看了一條這樣的廣告之后購買了一本小說,并向張曉梅提議將這種通過屏幕播放文本的方式制作成家庭娛樂。張曉梅經過萬紹軍介紹,向淮松的家庭娛樂組(彼時淮松的家庭娛樂部正與商明處于合作狀態(tài))提供了自己的方案,并在當時具有相當話語權的萬紹軍的支持下成功推出了第一部將文本作為影音媒介錄入家用錄像帶(VHS)的視覺小說——《十三轉》,作品于1933年12月11日發(fā)布,同樣因為表現形式新穎而大獲成功。
????淮松抓住了商機,并聘請張曉梅進入了家庭娛樂部,還成立了相關的制作組,張曉梅基于這種作品的播放媒介特性將其取名為“錄像帶小說”。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