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土通行證——你需要一把武器(近戰(zhàn)武器中篇)

提要:本文為對輻射系列中出現(xiàn)過的武器的匯總與簡介(可能的話會盡量找出各種武器的出處),內(nèi)容主要來源為輻射wikia詞條,槍炮世界和imfdb(一個熱衷于搜集各影視作品中登場武器的網(wǎng)站),并在后續(xù)的修正和增補過程中得到吧友@yuri141、@若楓清怡、@nimez、@蓋世傻雄、@游騎兵··先鋒等人的大力協(xié)助,特此鳴謝。????? ?????
? 另,本文不提供各型武器在游戲中的各項數(shù)值,因此對于游戲過程而言是無意義的,乃至于帖子內(nèi)容可能與游戲中性能數(shù)據(jù)發(fā)生矛盾,因為本帖的目的僅在于盡可能地完善廢土的背景設定,讓這個想象中的世界變得更加生動真實。 本文中所有配圖均源自網(wǎng)絡公開信息,圖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近戰(zhàn)武器中篇:
手斧:

一把短柄斧子在求生的時候是非常有用的,它的體積比雙手使用的那種要小得多,這就使得你可以較容易地隨身攜帶它,這同時也意味著它劈砍的力道及不上雙手的那種,但你可以仍然輕易地用它劈斷木料,也可以很方便地用它做一些細致的手工活。當然,這并不是短柄斧子的唯一用途,在格斗中,它劈開敵人的頭顱或是劈斷他們的肢體就像是劈開木料一樣容易,對自己的投擲技術有信心的人甚至會把它甩出去攻擊較遠處的目標。



雙手斧:

總的來說這就是一把大一號的需要雙手使用的斧頭,在多數(shù)人的認知里,這樣的斧頭用來劈柴才是正經(jīng),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它用來劈人效果其實也挺嚇人的,因為雙手使用的緣故,它揮出的一記劈砍的威力要遠遠超過較為輕便的手斧,不過相應地想要靈活快速地揮舞它就不那么容易了,沒有經(jīng)驗的使用者有時候會發(fā)現(xiàn)是自己被斧頭帶著左搖右晃而不是自己把斧頭左右揮舞得虎虎生風。


雖然對于許多人來說,木工斧是對于雙手斧頭最直觀的印象,但實際上在城市里這樣的斧頭的少見的,取而代之的是消防斧。這種斧頭一般只能在消防局和普通建筑物中放置消防器材的地方才能找到。通常這種斧子是為了劈開或者撬開擋路的大門而設置的。為此它除去前端鋒利的斧刃之外在背部還設有一個尖銳的翹點。為了便于目測辨識,它的前端被涂成了顯眼的紅色。在核戰(zhàn)過后的兩百年里,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還在乎它原來的用途了,本當是為了救命而設置的器材現(xiàn)在卻總是被殺人者握在手中。
?

?
質(zhì)子斧:

這把斧子看起來就像是未來武器,它的斧刃由發(fā)出藍色光芒的能量場組成,看起來就像是一塊閃閃發(fā)光的藍色水晶,在斧刃的表面還時不時地跳動著電弧。由于構成這種武器斧刃的能量場本身具有的物理性質(zhì),它在劈砍電子設備的時候會對它造成嚴重的傷害。在斧柄的另一側設有兩個電容,但具體作用未知,但可以想見對能量場的生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啟動的時候,能量場會出現(xiàn)在兩根如同電極般伸出的金屬桿之間,因此可以推測若是這兩根金屬桿扭曲或是被破壞了的話這把武器就等同于報廢了。
除了大山脈研究所的那些科學家們之外恐怕沒什么人能夠理解這種武器的運作原理,不過它們看起來似乎是和英克雷軍常用的力場護盾有著某種相似之處。

質(zhì)子斧的一個改進版本是反質(zhì)子斧,它的運作原理同樣不為外人所知,但是它的威力和耐用性都比前者上了一個臺階。從外觀上能夠很方便地區(qū)分出后者,因為它產(chǎn)生的能量場相比原型號有著更深的色調(diào),它的握柄也被刻意地施加了黑色表面處理工藝以便在未啟動的時候加以區(qū)別。

?
質(zhì)子/反質(zhì)子飛斧:


這種武器相當于質(zhì)子/反質(zhì)子斧的縮短版,不過其運行狀態(tài)卻并不如后者那么穩(wěn)定,在遭遇大力撞擊的時候就會發(fā)生崩潰并且爆炸,因此它們無法被用于近距離的格斗而只適合作為一次性的武器投擲出去攻擊敵人。
?
?
斧柄:

打架的時候有一把斧頭當然是好事,但是情急之間要是實在找不到斧刃在那輪著斧柄也得上。在毆斗的時候各種短木棒之間的區(qū)別并不是很大,比如接下來要介紹的部落戰(zhàn)棍縱然有著各種精美的裝飾,但本質(zhì)上來說并沒有對增強這種棍棒的打擊效果有什么幫助……
戰(zhàn)棍:

這是一種由部落土著制造的用于戰(zhàn)斗的棍棒,它們通常是取材與靠近部落生長的質(zhì)地堅硬的木材,并且會被雕刻成部落所崇拜的圖騰的形象,比如說,居于錫安峽谷中的死馬部落的土著民就常常使用一種被雕刻成馬頭形狀的戰(zhàn)棍。有的戰(zhàn)棍較為樸素,在馬頭形象之外僅有一些簡單的花紋和羽飾,而有些較為精美的制品則往往還在其上鑲嵌有小金屬部件或是纏繞著珠飾。

?

卸胎棒:

在大戰(zhàn)前用于卸下橡膠輪胎的堅實金屬棍棒,其形制與撬棍相仿,但其彎曲一頭為內(nèi)六角扳手以用于緊固或松弛輪轂上的螺栓。在現(xiàn)今廢土上已經(jīng)幾乎找不到可以讓它發(fā)揮本職工作的地方,但是它堅實的結構和扁平尖銳的端部使得人們依舊很樂意用它從別人身上“卸下”點什么。


當然了,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而把它改造成與原來完全不同的武器這種事情也是存在的,利用棍棒本體的彎曲以三個螺接點可以很牢固地將斧刃固定在棍棒上。

金屬水管:

在毆斗中一根金屬水管能夠起到的作用與一根沉重的金屬棍棒基本相同,總的來說任何一截拆下來的水管用來毆打?qū)Ψ蕉际呛苓m用的,不過帶著端頭螺母或是突出的部分會更受歡迎一點,因為可以起到類似錘擊的效果。不過話說回來,要是水管還保持完好并且螺紋無損的話,還是把它用在正經(jīng)用途上比較好,畢竟廢土上任何能夠找到的堪用的金屬部件都彌足珍貴。

印第安戰(zhàn)斧:

這種被戲稱為印第安戰(zhàn)斧的武器充滿著后現(xiàn)代古典主義的風格,制作它的材料全部來自于工業(yè)時代的產(chǎn)物,然而卻能被組裝成這樣一副復古的模樣,兩枚道釘被并排捆綁在水管的端部,然后隨便涂上點部落特色的紋飾了事。這種武器的風格可以說反應了經(jīng)常使用它們的白腿部落的一個特征:他們既不懂得現(xiàn)代的文明,對古老的生存之道也缺乏了解,除了野蠻的劫掠本性之外別無他物。
?

?
扳手:


“大家不要緊張,我本身呢是一個汽車修理工,這個扳子呢是我用來上螺絲用的,很合理吧?!?br/>
?

錘子:

“正如我剛才所說,我身為一個汽車維修員,有個錘子在身邊也很合邏輯。”
?

管鉗:

管鉗是一種用于夾持并旋轉(zhuǎn)管類工件的工具,其鉗口帶有鋸齒并有一定的錐度,從而保證其能夠穩(wěn)固地夾持管件。早在戰(zhàn)前人們就發(fā)現(xiàn)用它來修理不聽話的機器或是不長眼的蠢材都同樣地好用。不過,雖然從結構上來看,板鉗是一枝極其堅實厚重的金屬棍棒,但若是果真頻繁用其大力敲擊,它還是很快就會失去夾緊管件的功能。
?

若是完全不準備將其作為修理工具繼續(xù)使用的話,倒是可以考慮一次性為其添加一些極具殺傷力或者威懾力的部件。


?
甩棍:

這種棍棒為了攜帶方便而做成了套筒式結構,在完全展開時它的長度是折疊狀態(tài)的兩倍以上。在它的把手位置刻有防滑紋以使其不易脫手。這種棍棒的結構并不是為了經(jīng)常性地使用而設置的,因為就算再怎么結實的甩棍,它天生的薄壁筒狀外殼就決定了它在經(jīng)常性或是粗暴地使用下容易變形卡死,從而失去伸出或縮回的功能。不過它本來也就是為了應付零散的暴力而設計出來的一種工具。時至今日,大概只有那些避難所的警衛(wèi)們還熱衷于攜帶它以便維護“必要的秩序”,除此之外就只有想惹麻煩的家伙們還會用它了。至于那些同樣宣稱是為了維護秩序而行動的NCR軍警與憲兵們,他們更加偏愛可以把人痛打一頓并且同時電個爽的趕畜棒。

趕畜棒:

“瓦爾茨電子設備公司出品,農(nóng)場主的好朋友!”
這種帶電的棍棒原本是用來收拾不聽話的畜生的,現(xiàn)在則被用來收拾不聽話的人,老實說這倆也沒什么區(qū)別。在它的頂端可以看到兩個像是泰瑟槍一樣的電極,因此用它的前端狠狠地戳向?qū)κ謳缀蹩隙〞顾驗殡姄艉椭負舻碾p重痛苦而陷入痙攣。此外,在它的頂端還設置有一個粗大的與電池連同的導電線圈,這個設計則是為了在揮舞著電棍狠揍你的敵人的同時給它來點更刺激的享受。這種棍棒使用小型能量電池包供能,電池包的安裝位置靠近手柄以免影響揮動。

把趕畜棒的電路改進一下可以增大電壓的輸出,不過這也意味著在擊打的時候會消耗更多的能量。


搟面杖:

老奶奶之怒。
?

?
?
手杖:

紳士之怒。
?

斯文掃地:


大木片子:

算不上有多么結實,但是憑借自身的重量在徹底斷裂之前還是可以揮出一兩下比較強力的敲擊。

?
帶釘木棒:

一根簡單粗陋的木棒,在頭部潦草地敲進了不少釘子以求增大殺傷力和威懾力。這種武器沒什么耐用性,因為在用力地敲擊幾次之后端部的釘子就會松掉,但是說認真的,也沒人經(jīng)得起這玩意“用力地敲上幾次”。
?

?
棒球棍:

一根精致的棍棒,有木材和金屬等多重樣式,在戰(zhàn)前這是一種很流行的球類體育運動中使用的器材,但在戰(zhàn)后它們主要的功用就不再是“打”球了。為棒球棍的握把纏上布條或是膠帶可以更加穩(wěn)固地揮舞它,而為它添加鐵釘則可以增強揮擊的殺傷力和威力。

當然,如下所示,更加喪心病狂的改造方案總是存在的:如果說純金屬棒身加上焊接上去的鐵釘只能算作木棒加釘?shù)募訌姲娴脑挘菫榻饘偾虬糁車砑右蝗θτ欣饨堑膿翳F則近乎把它變成了一柄戰(zhàn)錘,乃至于鋸片……



?
撬棍:

一根非常堅實的實心六棱鋼棍,是一種幾乎不用擔心損壞可以隨意粗暴使用的工具。其一段彎曲分叉,另一端則較為筆直扁平,這是為了應付不同的任務而做出的設計,前者主要用于起出大型的釘子,而后者則常用來撬開緊閉的大門。這是一種用途非常廣泛的工具,因為撬這個功能幾乎在每一種體力工作中都能找到用武之地,你可以用它來撬開一扇鎖死的鐵門,或是利用它的尖端用力地把木門戳出一個足以伸過手臂的大洞,又或者干脆揮舞著它為某個腦袋不太靈光的蠢貨開開竅……

高爾夫球桿:

雖然看起來十分地纖細易折,但高爾夫球桿實際上仍然是一根還算結實的金屬棍棒(但一定要用力掰的話還是免不了要變彎),加之前端的重量,在用力揮擊的時候若是命中頭部是很有可能致命的。另外,如果把它端部擊球部位給卸下來的話,余下的那根金屬桿在磨尖了之后可以客串一下標槍或是魚叉的角色。
?

?
?
鏟子:

這種工具的前端扁平寬大以適應其挖掘的功能,通常情況下,鏟子的鏟面是會略帶弧形的,但也有鏟面完全平直的樣式存在。這種工具幾乎伴隨著工兵部隊度過了每一場戰(zhàn)爭,并且很快地就衍生出了專門的軍用型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那血腥泥濘的塹壕中,短柄的德國工兵鏟就以其強大的肉搏功能贏得了響亮的名聲,有的德軍士兵甚至會自發(fā)地為配發(fā)到手中的軍鍬開刃,好讓它能像斧頭一樣把敵人劈開,這樣做會讓鏟子的邊緣磨損加快,但是再怎么說也不會快過士兵丟掉小命。


?
鋼筋混凝土大錘:

看起來像是從戰(zhàn)前鋼筋混凝土建筑的廢墟中回收的一種武器,它就是一根端部還粘著不少水泥塊的鋼筋束,在把手的位置用皮帶或是布條扎緊而已。只有身體力量超強的變種人才能使用如此沉重的棍棒,但他們也只會在實在找不到更好的武器的時候才會用這種湊合品將就一下,因為這種大錘前端的水泥塊在大力揮砸?guī)紫轮缶蜁榱衙撀淞恕?/p>
?
Nuka Breaker:

Nuka cola hits on you,literally...
大錘:

用于擊碎巖石和混凝土的大錘,或者也可以用來打樁。這種工具在采石場、建筑工地以及拆遷處都很容易見到。


動力小錘:

這種錘子和超級動力錘相似,只是體積要小的多,不過它還是成功地在端部搭載了動能儲存——釋放裝置。
?
?
超級動力錘:

超級動力錘最早由鋼鐵兄弟會利用先進的技術制造而成,這是一把沉重的雙手戰(zhàn)錘,內(nèi)置有一個動能儲存裝置,在擊打的瞬間將動能釋放以獲得最佳的殺傷效果。超級動力錘十分笨重,揮舞的時候也不甚靈敏,但它的每一擊都強而有力。

雖然超級動力錘在廢土上相當罕見,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廢土上最強大的近戰(zhàn)武器之一。一次有效的命中足以打倒甚至打飛絕大多數(shù)敵人(往往也同時打死了他們),但是如果不是實在身強力壯或是身著動力盔甲的話,要想揮舞這把武器的時候就得好好地自己掂量掂量了。
?
以下是個人關于動力錘的“動能儲存裝置”的一點推測:
輻射1、2中的動力錘造型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在錘頭在某個地方細了一圈。
而在輻射3與新維加斯中這個結構也同樣清晰可見,不同的是在錘頭與錘柄之間多了一圈均布的緩沖裝置。
基于這個發(fā)現(xiàn),以輻射1、2代的超級動力錘為例,個人推測超級動力錘的錘頭結構可能如下圖所示:
這是個簡單的剖面圖。

圖中:A是錘柄,B、C是錘頭的兩個組成部分,BC以類似活塞-活塞缸的方式相連,在錘頭(也就是C部分)擊中目標的時候,B會對C施加一個瞬時的強大推力,使得錘擊的效果更加明顯。
從輻射1、2代中的超級動力錘結構推測,B對C施加的應該是安培力,也就是之前提到過的高斯步槍的彈丸加速的動力來源。從機械結構上來看這是合乎邏輯的,因為B正好包覆著C,將B設計成導軌C設計成被加速體完全可行。
輻射3和NV中的超級動力錘原理與此應該大致相同,只不過3和NV里的超級動力錘的錘頭是雙向的。
當然,根據(jù)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個原則,對C施加的強大的安培力最終要由握著錘柄A的人的雙手來承擔,動力錘的威力巨大,這個反作用力想來也不會讓人舒服到哪里去,這就使得三代和新維加斯中,錘頭與錘柄之間設置的緩沖裝置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
?
火箭動力錘:

很顯然不同的人對“動力”這個詞的理解并不完全一樣,但最終得到的效果總算還是殊途同歸,這種武器設置有一個加速度感應器,在揮動錘子的力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激活火箭噴射裝置為錘頭加速,可謂是簡單而粗暴,若是不能正確地掌握這把戰(zhàn)錘的使用方法,則十分容易在錘頭加速途中脫手或是因為握持方式不當而導致錘柄燃料罐與柄身連接處承受過大彎矩而發(fā)生形變乃至出現(xiàn)燃料泄漏或斷裂等危險現(xiàn)象。

對于原子神教而言,任何不帶核污染的武器都不是好武器,就連火箭動力錘也未能逃過這個思路指導下的改造。經(jīng)原子神教改造后,核融合核心被以四個一組的方式固定在原本是錘頭的位置,其下半部分均被人為地損壞從而暴露其內(nèi)部的放射源,故不論何時這種武器的端部都閃爍著幽綠色的輻射光芒。被這把錘子擊中的人自然毫無疑問地將遭受嚴重的輻射傷害,不過在那之前他還得先面對一個足以送搏斗雙方同時上天的潛在危險:核融合核心從來就不以機械結構上的強度著稱,而在已經(jīng)人為破壞其端部的情況下,任何進一步結構上的損壞都有可能直接導致電池本身的過載乃至爆炸,不過對于狂熱的原子教徒而言,因為這種原因而死似乎反而還能多了一絲殉教的自我滿足感。
“撕裂者”電鋸:

“撕裂者”電鋸以小型能量電池包供能,它有著一系列高頻運動著的鋼制鋸齒,它們在電機的驅(qū)動下以極高的速度旋轉(zhuǎn)著,帶給這把武器輕易撕裂血肉與骨骼的力量。
?

撕裂者電鋸可以單手使用,在使用時需要按下電源開關以讓鋸齒旋轉(zhuǎn)起來,在這之后使用者所需要做的就是用力地把它戳向敵人,然后保持住這個姿勢直到敵人變得四分五裂為止(由于鋸齒旋轉(zhuǎn)方向的緣故,撕裂者電鋸的使用方式更多地傾向于“戳”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劃割”)。這對使用者的臂力有著相當?shù)囊?,因為若是臂力不夠這把武器就很容易被飛速旋轉(zhuǎn)的鋸齒帶歪乃至有傷到使用者自身的可能。只要時間足夠,它可以切開任何的護甲,不過反過來說,那就是切開任何東西它都需要費點時間。因此使用它來對付行動敏捷的目標并不是那么地明智。
除去電池外,似乎撕裂者電鋸也有采用燃料驅(qū)動的型號,但除去這點不同之外它們的使用方式并沒有發(fā)生變化。

因為是鏈鋸的緣故,要更改鋸齒的運行軌道是很簡單的,這樣可以使撕裂者鏈鋸能夠更好地應對不同的使用環(huán)境:

?
鏈鋸:

在戰(zhàn)前這種由微型核融電池驅(qū)動的鏗鏘作響的工具常被用作伐木或是造材,但是在現(xiàn)在的廢土之上它又多了一個新的用途:把敵人大卸八塊。在戰(zhàn)前恐怖電影《電鋸殺人狂》中才能看到的血腥片段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只是一個臆想,而是成了一個實實在在的威脅。由于其龐大的體積和重量,它需要雙手同時握持才能使用,這會對它的靈活性造成一點影響,但是它的威懾力幾乎彌補了這個缺陷。

自動斧:

這種武器原本是用作切割金屬和混凝土的工業(yè)器材,在戰(zhàn)后的匹茲堡鋼城里,大量的奴隸被迫使用它們在將無數(shù)的廢金屬切割成適合重新冶煉的大小以供使用。然而,這些奴隸們并不是完全甘心地接受著這樣的命運——在匹茲堡惡劣的環(huán)境下,缺乏醫(yī)療的奴隸們遲早都會患上一種怪?。浩鹣仁瞧つw潰爛脫落,最后則是喪失心智變成渴求著新鮮血肉的怪物?;颊叩纳硇螘饾u變得佝僂,四肢卻反而變得更加有力,于是就造就了一種如同蛙類動物一樣伏在地上跳躍著前進的怪胎——糟糕的是,這樣的怪病即使是奴隸主也不能避免,這就使得呆在這個地方完全沒有希望。
在絕望的驅(qū)使下,反抗的暗潮開始在貌似恭謹?shù)膫窝b下涌動,奴隸們開始偷偷地打磨自己手中工具的鋸齒,把它們變得更加鋒利以適合切削血肉而不是建材,這樣的改造通常是以工具損壞維修為由的,那些磨利的鋸齒則被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以待有朝一日能夠用上。奴隸們都咬牙切齒地發(fā)誓:遲早要讓那些奴隸主們在飛旋的鋸刃下得到應有的報應。
?
?
熱噴槍:

熱噴槍是一種工業(yè)金屬加工工具,它通過前端管道輸送的加壓純氧與耗材(通常情況下是一根鋼條,有時候為了提高燃燒的溫度也會混進鋁)燃燒產(chǎn)生的高溫來切割金屬甚至是鋼筋混凝土。在輸氧管道的末端設置著把手,熱噴槍的遠端則設置著為氧氣預熱的工作室,高溫的氧氣通過管道與工作端的耗材接觸時會產(chǎn)生極為狂暴的高速熱流,因此可以迅速地切割極厚的材料。不過,這樣的燃燒會迅速地消耗前端的耗材,因此每隔幾分鐘使用者就必須停下來進行更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