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發(fā)現了唐代“羅馬浴場”?這是一個荒唐的玩笑
原文地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94314277011735
原作者:生民無疆
? ? ? ?去年底,看到一篇報道,說是考古學家在“新疆發(fā)現唐宋時期浴場,兼具羅馬與中原風格”。據說,因為這個浴場是“半地穴式結構,由上下兩層建筑空間構成,下層為煙道和供熱系統(tǒng),上層為浴場使用的活動空間”,即今天所謂的“地暖”模式,所以,有專家認為,這是來自于古羅馬采暖技術,有報道索性直接稱之為“中國的‘羅馬浴場’”。
? ? ? ?奇怪的是,近日,這事兒又被翻出來,以“新疆考古重大發(fā)現”的名義,宣稱“唐朝墩古城驚現景教和羅馬浴場遺址”,一些自媒體也緊跟熱炒。
? ? ? ?這個唐宋時期的浴場位于新疆奇臺縣“唐朝墩”故城遺址。該遺址是唐朝北庭都護府所在地,距北庭故城遺址約30公里地??脊虐l(fā)掘團隊據地層關系和出土遺物分析,浴場修建時間應該在唐宋時期;又據碳十四測年結果判斷,唐朝墩遺址始建于唐早期,后被改建沿用,約公元13世紀末廢棄。
? ? ? ?其興建、使用、廢棄的時間,與史書記載相符。唐朝貞觀十四年(640年),唐軍平高昌以其地設庭州;長安二年(702年)在庭州設立北庭大都護府,統(tǒng)轄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以南廣大地區(qū)。安史之亂后,這里雖經吐蕃、西遼統(tǒng)治,但一直是高昌回鶻的區(qū)域。其后,為蒙古大軍所統(tǒng)一??梢?,浴場的建設時間與唐朝設置北庭都護府(庭州)的時間一致;其廢棄時間則與蒙古大軍滅西遼的時間一致(關于高昌回鶻,請點擊參閱《元朝色目人的中國化》)。
? ? ? ?據史書記載,唐朝在北庭都護府駐軍多達2萬人,其主力正駐扎在這一地區(qū)。唐代著名詩人岑參的“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就是寫于這里。
? ? ? ?中國人自古就特愛干凈,圍繞著“用水”講衛(wèi)生,專門創(chuàng)造了好多的專用文字。據《說文解字》:
盥,澡手也。(即洗手)
洗,灑足也。(即洗腳)
沐,濯發(fā)也。(即洗頭發(fā))
浴,灑身也。(即洗全身)
? ? ? ?這才叫“洗澡文明”。念過中學的人都能背誦白居易《長恨歌》中這幾句:
? ? ? ? ? ? ? ? ? ? ? ? ? ? ? ?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 ? ? ? ? ? ? ? ? ? ? ? ? ? ? ?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 ? ? ?楊貴妃在華清池洗浴的時候,唐朝北庭都護府的廣大官兵,也要洗澡。眾多的官兵,必然需要規(guī)模巨大的澡堂。北疆冬季天氣寒冷,自然需要解決采暖問題,以確保官兵身體健康。于是,這里的澡堂建有地暖設施。
? ? ? ?那么,唐朝是否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暖技術呢?
? ? ? ?答案是肯定的!
? ? ? ?最晚在戰(zhàn)國時期,中國就已經掌握壁暖技術。
? ? ? ?某些“專家”放著中國汗牛充棟的歷史文獻不讀、不用、不信,動不動就要“考古”“實證”。這就如同放著自家的家譜不信,硬要挖墳掘墓之后才相信自己真的是有祖宗的。
? ? ? ?與依靠出土“吉姆在這里”來“證實”古羅馬文明不一樣,中國作為有可靠的家譜的國家,是最經得起“考古”“實證”的??脊抛C實,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宮殿,就已經擁有了成熟的壁暖技術。據2020年12月20日《華商報》(標題《西安閻良發(fā)現秦后宮遺址 清理出浴室、壁爐等遺跡》):“從2018年到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遺址內三號古城北側區(qū)域進行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fā)掘,完整揭露了櫟陽城遺址的多座宮城建筑,以及浴室、壁爐等設施和灶址、水井等生活遺跡,清理出了戰(zhàn)國秦漢宮城區(qū)域內的‘后宮’區(qū)。”
? ? ? ?這一類的考古發(fā)現,早就見諸報道。因為早在1974年的秦都城遺址考古中就發(fā)現了壁爐設施。
? ? ? ?早在漢朝,采暖技術已經用于溫室種植,據《漢書·召信臣傳》:“太官園種冬生蔥韭菜茹,覆以屋廡,晝夜然蘊火,待溫氣乃生?!?/strong>
? ? ? ?可見,2000多年前,中國又已經掌握溫室種植技術,可以讓身處西安的皇帝一年四季吃上新鮮蔬菜瓜果了。
? ? ? ?在中國北方,廣為人知、最為普及的冬季采暖方式,便是家家戶戶建有火炕。

? ? ? ?根據現有的考古成果,最晚在漢朝,火炕便進入了民居。2006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qū)大王店鎮(zhèn)東黑山村考古,發(fā)現了漢代大面積的建有火炕的民居遺址,面積達150萬平方米。2013年3月,東黑山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 ?火炕,本質上就是一種地暖與壁暖相結合的采暖方式。
? ? ? ?最晚在北魏時期(386—534年),大型的地暖設施就誕生了,并見諸于歷史文獻,《水經注》卷十四:“《魏土地記》曰,薊城東北三百里,有右北平城。鮑邱水又東,巨梁水注之。水出土垠縣北陳宮山。西南流逕觀雞山,謂之觀雞水。水東有觀雞寺,寺內起大堂,甚高廣,可容千僧。下悉結石為之,上加涂塈?;鶅仁柰ǎ浢}散。基側室外,四出爨火,炎勢內流,一堂盡溫。”
? ? ? ?這便是典型的地暖形式了。北魏時期,在今河北豐潤縣的觀雞山,有一個觀雞寺,寺內有一座可容納前人的大堂,堂內石地板下設有蜘蛛網般的暖氣通道,與室外的爐窯相連。爐窯生火后,“一堂盡溫”。
? ? ? ?明朝末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在云南游覽的時候,因為這里的溫泉多,所以他一路的泡溫泉。到了偏遠的雞足山悉檀寺,則是在依靠燒火加溫的巨大浴池里,好好泡了一個熱水澡,《徐霞客游記》:時已暮,寺中具池湯候浴。遂與四長老及沈公就浴池中。池以磚甃,長丈五,闊八尺,湯深四尺,炊從隔壁釜中,竟日乃溫。浴者先從池外,挽水滌體,然后入池,坐水中浸一時,復出池外,擦而滌之,再浸再擦。浸時不一動,恐垢落池中也。
? ? ? ?徐霞客在日記中記載得非常清楚,這一天是崇禎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時間、地點、一起泡澡的人物,皆明明白白。
? ? ? ?到了二、三百年前清朝,歐洲來華傳教士在中國見到了地暖設施,并將之詳細介紹給了西方。
? ? ? ?1773年1月26日,乾隆皇帝接見了法國傳教士蔣友仁一行。在《北京傳教士蔣友仁神父致某先生的信》中(《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中國回憶錄》第六卷(大象出版社,2005年5月)第24頁),他詳細記載了這一過程:“由于當時正值嚴寒,房間中央有個裝滿燃燒著的火炭的青銅火盆,它被擱在一個底座上,火炭上蓋著爐灰以便氣溫適中。除這類火盆外,中國還使用烘箱式的取暖方法,即在房間地面下布設管道,使之與建在房間外面窗戶對面處的爐窯相通,爐窯點燃后,其熱量經由管道使房間地面升溫,從而使整個房間均勻地變暖,而且既無煙塵,也無異味。不過皇帝不大怕冷,所以很少讓人點爐窯?!?/strong>
? ? ? ?實際上,在乾隆皇帝的房間里,蔣友仁并沒有見到地暖,因為:“陛下房間里從沒有椅子,也沒有凳子……地面上當然是鋪著地毯的?!?/strong>
? ? ? ?那么,蔣友仁是怎么知道這房間里有地暖的呢?請看本頁的一句簡單的注釋,請注意,這是“原注”:(中國)“比較富裕的人家常用此法取暖。傳教士就此向法國寄去了準確詳細的說明。——原注”
? ? ? ?可見,在當時的北京城,地暖是十分普及、富裕人家必備的一種采暖設施。因此,蔣友仁斷定,乾隆皇帝的房間里一定也是有的。
? ? ? ?歐洲有地暖嗎?當然沒有!蔣友仁見過地暖嗎?當然沒有!否則,蔣友仁就不會感到如此新奇,并且如此細致的描述地暖的建設方法;更不會發(fā)生“傳教士就此向法國寄去了準確詳細的說明”的事情了。
? ? ? ?按照現行西方史,1500年,西方人開始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誕生了文藝復興運動。經過長達二百年復興,西方人因為完全領會并且超越了古希臘羅馬,于是,掀起了啟蒙運動高潮。
? ? ? ?據西方偽史,古希臘、羅馬人特愛洗澡。尤其是古羅馬人,到處建公共澡堂;澡堂文明,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 ? ? ?然而,眾所周知,在早已完成了“文藝復興”的18世紀的歐洲,不洗臉不洗手、隨地大小便、亂扔死尸之類,依然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 ? ? ?如果說西歐人唯獨忘了“復興”古希臘羅馬的“洗澡文明”,那么,隨地大小便、亂扔死尸,不知該如何解釋?
? ? ? ?難道是:西歐人在幾百年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中,發(fā)現了無數的古希臘羅馬雕塑,發(fā)現了大片的古希臘羅馬建筑,唯獨沒有發(fā)現古希臘、羅馬澡堂?
? ? ? ?難道是:眾多的建筑學家、畫家、數學家、醫(yī)學家們,包括達芬奇等人,早就發(fā)現了無數的澡堂,但是一直沒弄明白是干啥用的?
? ? ? ?唯一的可能是:古希臘、羅馬澡堂本來就是子虛烏有。
? ? ? ?不洗臉、不洗手、不洗澡的西方,給特愛干凈的中國人帶來了洗澡文明?
? ? ? ?近些年,在絲綢之路進行考古,什么東西都往“古希臘羅馬”上扯;古代的任何科技發(fā)明,都往“西學東漸”上扯,甚至讓連天文臺都沒有的歐洲的利瑪竇等人幫中國編制了歷法。諸如此類的“學術”成果招搖于市,是很不正常、十分荒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