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瘋狂攻擊中國,是擔心中國從俄烏沖突中獲利

文/行走斯圖卡
俄烏沖突爆發(fā)后,世界分成了三個陣營:俄羅斯、正在被俄羅斯狠揍的烏克蘭和背后的西方主子、堅持中立立場的發(fā)展中國家。對于中國這樣堅持原則的國家,最近俄羅斯方面予以肯定。
據俄新社4月4日報道,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日前中俄外長會晤十分深刻,中方公開表達了一貫立場,即要理解其中深層次的進程。她強調,“中國對于烏克蘭危機看得很深且明白問題的本源”。
她還指出,與中國相比,歐洲顯得十分“膚淺”,在看待烏克蘭危機時不去區(qū)分真假信息。扎哈羅娃這么說,并非無的放矢。自從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西方的“認知作戰(zhàn)”已經發(fā)展到了“自欺欺人”的地步,以至于前不久烏克蘭空軍都不得不專門在社交媒體上澄清一些謠言,比如“俄軍正在節(jié)節(jié)敗退”、“沒有空軍也能擊退俄軍”、“毒刺可以替代山毛櫸和S-300”等等。
前些日子,烏克蘭基輔郊區(qū)的布查鎮(zhèn)出現了所謂“410名被屠殺平民”的事件,盡管這件事有諸多疑點,也有很多烏克蘭方面的信息顯示這件事可能另有隱情,俄羅斯呼吁聯合國安理會進行調查,但是輪值主席國英國直接予以拒絕——在沒有經過任何調查的情況下,西方將黑鍋扣在俄羅斯的頭上。
這些事件,都指向了一件事實,那就是美國試圖將俄羅斯塑造為“世界公敵”的形象,這是華盛頓給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樹立了一個標靶,意思就是說,“給我譴責、給我制裁”,然后歐洲二話不說就沖上去撕咬。
然而實際效果讓美國很不滿意,因為它身邊的聲音稀稀拉拉;所以華盛頓想逼迫其他國家站隊,尤其是中國和印度。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美國在俄烏沖突問題上對中國發(fā)動輿論攻擊,不僅僅是為了逼迫中國站隊、圍堵俄羅斯、離間中俄關系,還有很深的地緣政治考量。
此次烏克蘭危機清楚地告訴我們,什么才是大國博弈?事實上,這次危機就是由俄羅斯發(fā)起的,對現有國際政治、利益格局的一次挑戰(zhàn);雙方爭奪的核心不是烏克蘭,而是整個歐盟的控制權。對美國來說,這是在捍衛(wèi)歐盟控制權,告訴俄羅斯和中國,歐盟是美國的自留地,而且“跨大西洋聯盟”牢不可破;對俄羅斯來說是動搖美國對歐盟的控制力,為國際政治多元化制造機遇,進而獲得一些歐洲國家的認同。
中國開始就定位于第三方,就是告訴大家對歐盟擺脫美國控制是樂見其成。在這次博弈中,烏克蘭是可憐的小卒,歐盟是大一點的棋子,中國則是可以改變戰(zhàn)局的關鍵點。美國對中國瘋狂輿論攻擊,是因為他不愿中國成為棋手并且獲利。
是的,對于華盛頓來說,俄烏沖突是它的一個機會,更是一個威脅,因為從長遠看將會對美國的霸權體系產生嚴重后果;對于中國來說,短期內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但是從長期看也是一次機遇,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戰(zhàn)略定力、堅持自己的原則!
我們站在歷史正義的一邊,順應歷史潮流的發(fā)展趨勢,向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當然會取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