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走姿和坐姿,到底好不好,早已預(yù)示了他的福禍
01
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
該怎么站,怎么坐,怎么吃,怎么睡,都是有講究的。這表面上顯露出來的“相”,不僅僅是外貌那么簡單,還跟人之性格、內(nèi)心有關(guān)系。
性格浮夸,那他就會有浮夸之相,這日常的行為舉止,也都有浮夸的氣息在里頭。放縱自己浮夸下去,非但不能事業(yè)有成,還會禍及己身。
性格沉穩(wěn),那他就會有沉穩(wěn)之相,這日常的言行舉止,也都有踏實的意味在里頭。堅持沉穩(wěn),堅持自律,堅持個人的原則,前途必然光明璀璨。
別小看了日常的一舉一動,也別小看了這所謂的站姿和坐姿。要知道,成功源自于一點一滴的小事,失敗也源自于一點一滴的瑣事。
在做大事之前,必先要把小事做好。在修身養(yǎng)性的過程中,也要從小事做起。

02
先來談?wù)勛咦说膯栴}。
走姿和站姿,這兩者是相似的。一個人如何站,如何走,選擇了什么道路,就會決定他這輩子的前途和福禍。
曾仕強教授說過,最好的走姿,莫過于穩(wěn)步前行,安如泰山,穩(wěn)如江海,誰都不能撼動你。而走路腳跟不著地的人,多半很短命,福都不太夠。
穩(wěn)步前行,我們可以借助一句名言來理解:“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君子,就該學習大地的沉穩(wěn)和踏實,可以容忍身邊的一切事兒,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德行,修好個人的內(nèi)心,增添自身的福氣。
沉穩(wěn)的本質(zhì),用三個字來解釋,就是“接地氣”。人,頭頂天,腳踏地,思想要遵循天道,雙腳要接觸大地。這,就是“三才者,天地人”的合一。
反過來,不接地氣的人,都習慣于踮著腳走路,讓腳后跟不著地。對此,古人有言,足不履地,乃是短命之相。
走起路來,搖搖晃晃,擺來擺去,絲毫不夠穩(wěn)重,就像被風一吹,就要倒下來一樣。如此,哪還有福氣可言呢?

03
再來談一談坐姿的問題。
在一次面試當中,面試官讓四個人坐在那里答題。在面試者答題的時候,面試官就觀察這四個人的坐姿和一舉一動。
一個人一邊坐著,就一邊抖腿,還被身邊人說了幾句;一個人一邊坐著,還一邊翹起了二郎腿,比較得意;一個人時而趴著,時而倚靠著椅子,特別慵懶。
唯有坐在最旁邊的面試者,聚精會神,雙腳踏地,坐姿端莊,背挺得特別直,毫無慵懶和懈怠之感。
在筆試結(jié)束后,面試官當場就錄取了這個坐姿端莊,做事認真的年輕人。在他看來,平常就如此踏實自律的人,工作的時候絕對不會差到哪里去。
后來,面試官看了試卷一眼,發(fā)現(xiàn)還是這個年輕人最高分。另外,這個年輕人做事很有一套,也懂得幫團隊打配合,是個很值得信賴的人。
有這么一個詞,正襟危坐,形容人們坐著的時候,嚴肅拘謹?shù)臉幼樱扔猩缃坏亩Y儀,也有個人的威嚴,容易受到他人的尊重。
坐姿,就是一個人內(nèi)心的體現(xiàn)。內(nèi)心足夠沉靜,那人們的坐姿就不會特別傲慢,也不會特別慵懶。反之,內(nèi)心躁動不安,連端正地坐著都做不到,何談成事兒呢?

04
不論是人之站姿,人之走姿,還是人之坐姿,最好要跟“穩(wěn)”這個字沾邊。
一代名臣曾國藩看人很有一套,他覺得,人生有四大貴相,分別是端莊厚重、謙卑含容、事有歸著、心存濟物。這四點,也跟走姿和坐姿有關(guān)。
端莊厚重,就是讓人戒驕戒躁,不要有任何浮夸的想法和心思。無論是待人,還是接物,都要端莊穩(wěn)重一點,盡量做到不出錯,不得罪人,步步為營。
謙卑含容,就是讓人虛懷若谷,保持謙卑,切勿小有成就,就沾沾自喜。比如,那些不可一世的人,有點錢就走出六親不認的步伐,驕橫猖狂,遲早連小命都保不住。
事有歸著,就是讓人堅持自律,善始善終,做事不要有三分鐘的熱度。這需要考驗人之心性。那些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的人,自然就坐得住,足夠沉穩(wěn)。
心存濟物,就是讓人包容身邊人,接納現(xiàn)實中的一切事兒,不論好與壞。不能因為憤世嫉俗而站不穩(wěn),也不能因為心胸狹隘而坐不住。這,就是對于普通人的修煉。

05
寫到最后
走得如何,前途就如何。坐得如何,處境就如何。越是有點錢,有點地位的人,越要三省吾身,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上,下功夫。
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事不做何以做大事?!辈灰J為,小事不重要。也許,影響人一生的,恰恰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小動作。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