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xué)小辭典·外國哲學(xué)史部分》3.15 唯我論
【本文轉(zhuǎn)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xué)習參考】
15、唯我論
? 一種極端的主觀唯心主義謬論。它認為世界上只有“我”是真實存在的,除“我”以外的整個世界只不過是“我”的感覺而已。如我國明朝儒家、主觀唯心主義者王守仁就說:“意之所在便是物”[1],“無心外之物”[2]。又如,英國資產(chǎn)階級大主教、主觀唯心主義者貝克萊宣稱,物是“觀念的集合”[3],“存在就是被感知”[4]?,F(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反動哲學(xué)流派內(nèi)在論者也叫嚷:“沒有這個自我,其余的世界是不可設(shè)想的”[5]。這都是十足的唯我論觀點。
? 堅持主觀唯心主義,必然要陷入唯我論泥坑。因為按照主觀唯心主義的說法,整個世界是人的主觀意識的產(chǎn)物,那末,除了“我”以外的所有的人,也是整個世界的一部分,當然只能是“我”的意識的產(chǎn)物,“從這個前提出發(fā),除了自己以外,就不能承認別人的存在,這是最純粹的唯我論?!?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6]
? 由于唯我論和人們的常識及自然科學(xué)存在明顯的矛盾,所以主觀唯心主義者往往用偽裝、詭辯的手法掩蓋唯我論的實質(zhì)。例如俄國的馬赫主義者用“世界要素”標榜自己的哲學(xué)是超越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上的“最公正的”哲學(xué)。列寧指出:這不過是“妄圖用一個比較‘客觀的’術(shù)語來掩飾唯我論真面目的唯心主義”。[7]
? 唯我論是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世界觀。從我黨的歷史來看,凡是機會主義路線的頭子都是唯我論者。他們否認億萬人民的偉大革命實踐,否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大搞以“我”為核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甚至自比“天馬”,以“至貴”、“超人”自居,仿佛離開了他們地球就不轉(zhuǎn)了。這是他們的階級本性所決定的。
注:
[1] 《王文成公全書》卷一。我意識到的就是事物。
[2] 《王文成公全書》卷一。在我意識之外的東西是沒有的。
[3] 《人類知識原理》20頁。
[4] 《人類知識原理》21頁。
[5] 轉(zhuǎn)引自《列寧選集》第二卷220頁。
[6] 《列寧選集》第二卷36頁。
[7] 《列寧選集》第二卷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