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五夜,我們在貴州“文化千島”穿越億萬年


今年最熱門的旅行方式,莫過于圍繞文化、歷史、地理等角度深入探訪城市的citywalk(城市漫步)!在中國大西南的 “山地公園省”貴州,多元地貌塑造百態(tài)山城,每座城的citywalk體驗都有不同,卻共同組成了貴州多彩的“文化千島”——
貴陽是貴州文化中心,人文勝跡無數(shù);“石頭城”安順,從鄉(xiāng)野屯堡到古城廟堂,無不銘刻著貴州建省之時的家國統(tǒng)一記憶;畢節(jié)織金,以山水秘境映照出貴州明清以來人才輩出的傳奇;黔東南的榕江、雷山,則有一座座“十里不同風”的人文村落,帶來citywalk之外的別樣山地風情……

2023年10月20日至10月25日,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與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聯(lián)合主辦的多彩貴州:“人文山水·時光峰巒”風物之旅正式啟程!此次風物之旅,風物君與風物嘉賓團以及文化學者走訪了貴陽、安順、畢節(jié)織金縣、黔東南榕江縣和雷山縣,以一次又一次滿滿人文韻味的citywalk,綜合探訪、發(fā)現(xiàn)貴州的人文山水。
-01-
風物之旅第一站,從“紅飄帶”飛越人文貴州
此次風物之旅的第一站,從貴陽的城市人文新地標“紅飄帶”(長征文化數(shù)字展示)開始。若你從高空俯瞰,這座色彩創(chuàng)意源于赤水丹霞的場館,仿若一部可以觸摸的革命史詩,一道道幕墻明暗相間,有如鋼琴琴鍵,奏出貴州山川的歷史交響。

在這里,我們舉辦了多彩貴州:“人文山水·時光峰巒”風物之旅啟動會。啟動會上,有諸多專家學者從人文地理、歷史脈絡、當代發(fā)展等角度解讀貴州文化。以紅色文化、陽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四大文化主題為代表的 “多彩貴州:人文山水·時光峰巒”人文景觀影像階段性成果展示里,近60張圖片讓這個山地公園大省的人文底蘊可感可見。此外,還有貴州文化綜合概覽、文化脈絡和文化面貌系列深度特色內(nèi)容的呈現(xiàn),都讓這場旅程的第一站,已然文化元素滿滿。

此后,我們在“紅飄帶”里,漫步于一場“紅飄帶·偉大征程”的紅色史詩全景展映。血戰(zhàn)湘江、黎平會議、遵義會議、茍壩會議、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紅軍長征途中發(fā)生的諸多重要事件,都被以行進式、沉浸式、全景式的綜合方式所展示。當年紅軍將士的壯懷激烈,仿佛映現(xiàn)、回響在我們耳際,實在令人心神震撼!

這座場館,不止展現(xiàn)了貴州的紅色文化,更有貴州自然人文的深遠魅力。你還可以在“紅飄帶·多彩飛越”項目里,用近7分鐘穿越貴州最具代表性的19個自然人文景點,一站打卡山地公園的人文山水!
“紅飄帶”的精彩,只是本次風物之旅的第一站,接下來,這次人文貴州旅程的精彩大幕,即將被緩緩拉開。

-02-
貴陽,一站打包貴州人文山水
行走路線:紅飄帶-地質(zhì)博物館-甲秀樓=翠微園=青云市集=青巖古鎮(zhèn)
在貴陽,你能夠深度探訪的,可遠不止一座“紅飄帶”,而是從古到今的貴州人文故事。
貴州省地質(zhì)博物館,有億萬年來山地大省的史詩開篇。在這里,我們夢回兩億年前貴州龍、魚龍、海百合等萬物生靈在貴州這片“淺?!甭蔚默F(xiàn)場。

南明河畔,處處銘刻著貴州六百年來的文脈發(fā)展。1509年,王陽明來到貴陽講學,深刻影響了貴州文教。他曾講學的文明書院遺址、留下詩篇的南庵(今翠微園),如今都成為人文地標。翠微園畔,以“科甲挺秀”為寓意的甲秀樓,更是見證明清之際貴州“六千舉人,七百進士”的文教興起。

凌晨依然燈火通明的青云市集,有馬尾繡、銀飾等貴州各地的非遺珍寶,有貴州各地市州的大千風味。在這里,你可以打卡一種種熱烈的貴州當代文化。
貴陽市郊的青巖古鎮(zhèn),則見證了貴州文化的融合與多彩。這里位于古代貴陽和貴州重要糧食產(chǎn)區(qū)惠水的中間,歷來人流繁多,商貿(mào)興盛,留下眾多人文寶藏。

譬如,從北門出發(fā),你沿途可以看見趙理倫百歲坊上的“下山獅子”,在背街上參觀周恩來父親的曾居地,走過萬壽宮、川主廟等各地會館,探訪貴州第一個文狀元故居……這條路上,有名人故居、有四海會館、有樓閣廟宇,貴州的文化融合,文脈流轉(zhuǎn),盡在青巖。

-03-
安順,“石頭城”里的六百年風華
行走路線:安順文廟-安順武廟-王若飛故居-九溪村
安順,位于烏江和北盤江流域的分水嶺地帶,是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區(qū),山川秀美之外,也是戰(zhàn)略重地。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發(fā)動“調(diào)北征南”之戰(zhàn),數(shù)十萬大軍沿清水江而上,取道黔中攻下云南大理。在這場家國統(tǒng)一的浩大史詩里,他們沿途設屯建堡,尤以在?“滇之喉,黔之腹,蜀粵之唇齒”的安順為多,無數(shù)屯堡連綴起中原和云貴,也串聯(lián)起六百年波瀾壯闊的貴州人文故事。
安順古城,是眾多屯堡村落拱衛(wèi)的中心。在這里,你大可漫步于一片文化底蘊滿滿的石頭世界。譬如,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移風易俗”的主旨被修建的安順文廟,就是軍屯大潮之后的一座石雕建筑藝術(shù)殿堂。

步入文廟,跨過一處處亭閣影壁,由低往高游賞,仿若是攀登一座知識殿堂。文廟的核心建筑大成殿前的游龍石柱,龍身頂天立地,龍須活靈活現(xiàn),正是安順文廟建筑的精華。傳說這些石柱修建時,酬金是以石粉計重,寸粉寸金。故事雖然夸張,卻也可見文廟石雕的精工巧作。

同一時期修建的安順武廟,亦以36根整料石柱構(gòu)成的大殿支架,見證了安順工匠的鬼斧神工。這些黔中山川的山地建筑文化殿堂,沉凝了巍峨雄渾的貴州建省六百年史詩開篇。
武廟不遠處,則是“100位為新中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著名的“四八烈士”之一王若飛的故居。正是在這里,他懷著“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壯志出發(fā),求學貴陽,遠赴莫斯科,回國轉(zhuǎn)戰(zhàn)大江南北,踏入延安,參與重慶談判……開啟波瀾壯闊的一生。這也正是貴州人家國情懷綿延不絕的縮影。

走出安順古城,周邊的屯堡村落里不乏當?shù)赝捅の幕膱允?。在九溪村,我們觀看了一場安順地戲,一聲老腔響遏行云,演員手執(zhí)戈矛刀戟威勢凜凜,仿若讓我們置身到六百年前的歷史大潮。
安順地戲,是屯堡文化最典型的符號,也是眾多屯堡村落的精神紐帶。在此次同行的安順學院貴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吳羽老師看來,屯堡村落,并不是一個一個單點的文化秘境,而是明清以來入黔將士、周邊居民、來往商賈等共同營造的一個活態(tài)文化系統(tǒng),讓活色生香的屯堡文化綿延不絕。

-04-
織金, “宮保雞丁”發(fā)明者丁寶楨的家鄉(xiāng)有多好逛?
行走路線:貫城五橋-財神廟=丁寶楨陳列館
織金,一處黔西北群山深處的山水勝地。早在貴州建省前的明洪武十五年(1382),這里就建起了一座城池,也就是今天的織金古城。

漫步在這座古城,正可見貴州人依托山水塑造城市的智慧。一水分南北的貫城河,將縣城劃為東西兩半。于是當?shù)厝艘?strong>“貫城五橋——日升橋、太平橋、回龍橋、月華橋、童生橋”為主軸,盤活了整座古城,并沿橋修建眾多亭臺樓閣。這其中,尤以織金財神廟為勝。這座形似寶塔的建筑,以其十八翼角,五十四條脊的獨特風貌,見證了當?shù)厣贁?shù)民族與漢族建筑的文化交融。

織金,還是許多文化名人的故鄉(xiāng)。在織金古城,我們就“邂逅”了傳說中發(fā)明了國民菜“宮保雞丁”的晚清重臣丁寶楨。一道川菜、魯菜、黔菜三屬性的宮保雞丁,恰對應了丁寶楨的人生:出生在貴州織金,在山東做過巡撫、在四川當過總督、官至太子太保(也就是宮保)。
在丁寶楨陳列館,我們看到了他在山東辦學校,修水利;在四川改革鹽政;延請知曉西學、精通機器制造的有志之士,開創(chuàng)山東、四川兩省近代工業(yè)之先河等眾多成就。貴州建省以來,文教勃興,人才輩出,在清末時達到高峰。丁寶楨正以貴州人堅韌的山地根骨,成為了百年未有大變局之際,“萬馬如龍出貴州”的眾多精英士子的代表。
-05-
榕江。見證貴州人文“七十二變”
行走路線:古州老街-紅七軍陳列館
“村超”體育場-大利侗寨-宰蕩侗寨
黔東南的榕江,位于貴陽和廣西桂林的交通要沖。在這里,你能感受貴州文化百年激越的無限可能。

清代時,榕江因水陸交匯成為商貿(mào)通衢,出現(xiàn)了十四個省份聯(lián)合成的“古州九大會館”,此后更因其戰(zhàn)略地位備受重視。1930年4月30日,自廣西遠道而來的紅七軍攻克榕江城,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軍隊第一次在貴州打勝仗,第一次攻克貴州的一座縣城,第一次在貴州召開慶祝“五一” 國際勞動節(jié)軍民聯(lián)歡大會。如是種種,讓榕江成為了貴州的一處紅色文化重鎮(zhèn)。

如今榕江最為知名的“村超”。則是文化融合的結(jié)果。據(jù)《榕江縣志》記載, 1944年,廣西大學遷到榕江。足球文化因這些大學生而在榕江被廣泛傳播。一來二去,村民們也都學會了帶球過人,盤球射門。如今,榕江足球進化為了貴州榕江(三寶侗寨)和美鄉(xiāng)村足球超級聯(lián)賽,這動輒數(shù)萬人參與,全國各地球隊輪番出場的村超,早已超越了最初的鄉(xiāng)村足球,成為貴州當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榕江位于黔東南群山之間,也深藏一處處民族文化秘境。譬如,在月亮山腹地里,有一處2012年就被列入了中國首批傳統(tǒng)村落的名單的大利侗寨。遠山之間,鼓樓、薩壇是侗寨的中樞,五座花橋盤活整座村寨,楊氏四合井院代表民族融合。在山野漫步,看村落如水墨粉黛,正是現(xiàn)代都市人所期待向往的遠方之美。

在宰蕩侗寨,我們則欣賞了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胡官美帶領鄉(xiāng)民齊唱侗族大歌,大人們以無伴奏的多聲部,唱出百轉(zhuǎn)千回,孩子們則稚聲悅耳,唱響童趣天籟,實在是令人流連忘返。
-06-
雷山,一處貴州的生態(tài)高地
行走路線:雷公山-格頭村-烏東苗寨
貴州是山地大省,走出城市,你會發(fā)現(xiàn)一片片更廣闊的天地。黔東南雷山縣,森林覆蓋率達72.8%,在這里,每一步都能看見不一樣的山川風景。
巍峨苗嶺的主峰雷公山,正在雷山縣。若你登上這座巍峨山脈,遍目所及,唯有蒼翠無際,生機勃發(fā)。在寒冷的第四紀冰川侵襲大地時,這座山峰沒有遭受寒潮侵襲,而是作為古老孑遺生物的避難所,成為了一處“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博物館。

這座山也是一座文化之山。山下森林蒼茫,水網(wǎng)密布。廣袤的苗嶺山區(qū),正成為苗族、侗族、水族等眾多民族同胞的家園。在雷公山腳下的村寨,我們看見了貴州人自在適意的生活——

在“中國禿杉之鄉(xiāng)”格頭村,我們?yōu)橐豢梦迦嗣銖姾媳У亩d杉之王驚嘆,見證了村民經(jīng)久不息保護生態(tài)的努力。這里有禿杉群3500余棵,千年禿杉就有200多棵,是我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數(shù)量最多,原生性最強的禿杉群;

在烏東苗寨,我們品味一杯山野佳釀,仿若感受到清代《滇行紀程》記載貴州“產(chǎn)米精絕……甘芳入妙”的韻味,“飯稻羹魚”的稻作文化傳統(tǒng)在這里依然留存。

-07-
黔山百味,藏著貴州的文化密碼
這次綜合探訪貴州文化的風物之旅,每一站路上必不可少的,自然是貴州熱辣鮮香的美食。貴州為西南樞要,也是移民大省。巴蜀之麻辣,湖湘之臘味,滇桂之奇特,江南之精細,各方風味在貴州匯聚一堂,呈現(xiàn)出了如同其文化一般的融合多彩。

“高山流水”的酒水里滿是貴州熱情。
黔味之多彩,源于一次次貴州與周邊省域的文化交流。從滿是中原風格的畢節(jié)織金“水八碗”,到在大西南各地民族村寨盛行的長桌佳宴……我們行程中的每一頓佳肴,都可見各種文化元素。
論貴州飲食文化融合,猶以安順飲食為代表。安順初為軍屯重地,數(shù)十萬“調(diào)北填南”的明軍將士帶來中原、江南等地的飲食風味,后為商貿(mào)重鎮(zhèn),經(jīng)濟興盛造就了飲食文化的繁榮。讓這里的飲食極為豐富多彩,從而有了那句——“安順的吃喝,貴陽的穿著”。

在安順,你可以吃到油炸粑、破酥包、雞蛋糕等數(shù)十余種米面小吃。一鍋奪奪粉,更是可煮萬物,自成一個風物宇宙。論菜肴,則有與江南做法相似的燉蹄膀,也有炸慈姑、腌水芹之類的江南“水八仙”同款。
黔味之多彩,還源于自然稟賦帶來的多元食材,與貴州人因地制宜的飲食智慧。
在畢節(jié)織金,我們品嘗到了原汁原味的烙鍋。烙鍋源起于黔西北的六盤水,但畢節(jié)地區(qū)的活油烙鍋也別有風采,一口中間高,四周低的闊底鍋邊,澆一勺以辣椒烘托的豬油,鍋里有六盤水的黃牛、威寧的洋芋,大方的豆腐……堪稱一座黔西北風物的大舞臺。

在黔東南的烏東苗寨,我們則吃到了貴州風味的代表之一——酸湯。削薄的魚片與牛肉在湯中上下沉浮,飽吸酸湯滋味。勁爽口感中,正是貴州人在山地濕潤環(huán)境里生發(fā)的發(fā)酵食物智慧。

如今,這一種種多彩飲食隨著貴州交通的打開,很容易便可以匯聚一堂。譬如,在貴陽的青云市集,你走兩步,就可能從黔東南的酸辣跨越到安順的溫柔,再走幾步可能又從貴陽的多元來到了遵義的火辣。烙鍋、酸湯魚、小串燒烤、糕粑稀飯、鴨溪涼粉……黔山百味,實在是令人沉醉。

在青云市集,可以吃到貴州的各種代表美食。
結(jié)束一天的citywalk,吃罷一種種貴州風味,華燈初上時,貴州人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村超”“村ba”戰(zhàn)到天明;文昌閣下,來一場萬人街頭演唱會……貴州人的人文活力之源,正藏在此番火熱日常之間!


文?| 后果
圖片編輯 | 陳金魚
未標注的圖片攝影?| 吳學文
制圖 | 魚一條 九陽
首圖 | 吳學文
封圖?| 吳學文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