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名詞解釋》28.2 物質刺激
【本文轉載自江蘇省-資料室編-出版1959年版 僅供學習參考】
2、物質刺激[i]
? 物質刺激或稱物質利益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jīng)濟管理的一項重要原則。根據(jù)這項原則,就是要促使社會主義勞動者從物質利益上關心自己的勞動成果,關心社會生產的發(fā)展。也就是說,要使勞動者個人的物質福利,與他們所參加的勞動和生產的發(fā)展,密切地結合起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消除了人剝削人的現(xiàn)象,勞動者為社會工作,也是為自己工作,這是刺激勞動積極性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于勞動還沒有像將來共產主義社會那樣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第一生活需要,還存在著工人和農民之間、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簡單勞動和熟練勞動之間的本質差別,因此,貫徹物質利益原則,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例如,在國營企業(yè)和機關中,勞動報酬采取工資形式,通過工資級別和生產定額,可以保證依照勞動的復雜性、熟練程度和對國民經(jīng)濟的重要性,給予不同的勞動報酬。對于超額完成生產的數(shù)量和質量指標的工作者,給予物質獎勵。又如國家對農產品收購的價格政策,稅收政策等,也必須貫徹物質利益原則,如果收購價格不合理、稅收過高,就會挫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貫徹實行物質利益原則是不斷提高社會主義生產和增進勞動人民福利的重要手段。
注:
[i]《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1959年版,第510頁。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