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死!當(dāng)被排斥時,他一定是充滿了委屈吧,盡管傷心卻還在安慰別人,樂觀面對一...

最開始綜藝播出的時候,只是有部分粉絲心疼王鶴棣而且也只在自己的超話里面說,然后被有心人搬去了桃花塢的超話里面大肆擴大,被很多有心或無心的人上升到整個王鶴棣粉圈怎么怎么的。
明明王鶴棣受了委屈,個別粉絲也只是自己在私下吐槽,但桃花塢超話里面的有些人說話真的很難聽,張口閉口就是流量粉絲怎么樣。
而且從第三季開始,因為王鶴棣火了,為了把足夠的話題都留給這檔綜藝本身的粉絲,王鶴棣的粉絲基本上沒有在桃花塢的超話玩兒(我也從來沒去過),發(fā)彈幕也很克制。所以王鶴棣粉絲的善良大度最終換來的是有人的得寸進尺。有的人不知道哪里來的那么大的恨意,從第一期開始已經(jīng)暗戳戳在超話和彈幕各種諷刺、陰陽怪氣王鶴棣,但凡有王鶴棣的粉絲回應(yīng),就會說流量粉絲怎么怎么的,直接給人捂嘴,扣一頂流量粉絲欺負人的帽子。
但可笑的是,好像除了王鶴棣的粉絲,所有其他人在桃花塢超話也好,在彈幕也好,好像都有權(quán)力去嘴別人,或是夸獎自己家。而且好像這群人都“心照不宣”的把所有除了罵王鶴棣以外的嘴別人的彈幕的歸結(jié)于是王鶴棣的粉絲發(fā)的(真以為王鶴棣粉絲有這閑心?)。
一句話就是,“因為王鶴棣火了,所以參加這個綜藝多大的委屈,多大的罪,他和他的粉絲都應(yīng)該受著?!保ó?dāng)然我并沒有覺得這個綜藝怎么著王鶴棣了,因為我能肉眼的感受到,他在這個綜藝里面和王傳君以及摘星家族在一起的時候,獲得了最單純簡單的快樂。所以在屏幕外的我只追著王鶴棣的時候,也確實獲得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快樂。??)
但從就事論事的角度來說換人這件事:1.攬月屋某幾個人的發(fā)言這一段難道沒有任何不妥嗎?2.縱使別人再不體面,王鶴棣聽了別人的嫌棄不也是自己受著以自嘲的方式化解了尷尬嗎?
所以王鶴棣沒有做錯,王鶴棣的粉絲也沒有做錯。
唯一錯的就是,可能王鶴棣的部分粉絲太愛王鶴棣所以很能共情他,不管是之前的愛屋及烏也好,還是這里感覺到王鶴棣被人背刺也罷。
老實講看這檔綜藝,我個人也有很多不喜歡的片段和覺得無趣的人,但也從來沒有在彈幕里面去攻擊或者說嘲諷別人。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處理事情的方式,沒有必要對別人吹毛求疵、指手畫腳。最重要的是除了王鶴棣以外的人,我確實一點都不關(guān)心。我想這也是很多王鶴棣粉絲的心態(tài)吧。
而且就這件事情本身來說,全網(wǎng)各個平臺吐槽這件事的人,也不全是王鶴棣的粉絲。就是因為大家作為一個正常的人,能感受到在那種環(huán)境下王鶴棣確實被傷害到了,所以帶入自己和朋友的模式或是個人在社交中的環(huán)境,都有些“難受”情緒,所以王鶴棣的粉絲起初在最大可能的范圍內(nèi)不擴大事件不針對某人的時候,也不可能捂嘴每一個人不對這件事情做出評價。
縱觀整件事從起初發(fā)酵到平息,我個人的感受是,一些人錯在:1.玩一些陽謀陰謀,把個別粉絲私下的言論搬到綜藝超話然后升堂到王鶴棣整個粉圈,還口口聲聲“流量粉”怎么怎么的捂嘴、裝可憐pua王鶴棣粉絲。(飯圈這套大家都是千年的狐貍別玩聊齋了,收收你們仇樓的嘴臉)
2.尬戲尬夸,說涉事的女生一點錯都沒有。(如果是這樣你們也不會千方百計找各種借口來力爭了)
3.只對王鶴棣及其粉絲雙標(biāo)。(人人都可以為自己喜歡的人說好話或者是維護,就王鶴棣的粉絲不行,畢竟“他可是流量生啊,你們可是流量粉啊?!保?/p>
借用我看到過的一句話回復(fù)一些眼紅的人:你喜歡的人當(dāng)不了流量是因為他們不想嗎?每個人不都是擠破了腦袋要來內(nèi)娛當(dāng)208嗎?所以糊糊的粉絲在高貴什么?
這幾天,因為看了王鶴棣之后的采訪,多多少少提到了這件事,我的感觀就是“因為王鶴棣這個人太美好了所以我要原諒一切不美好”。
我的小太陽依舊那么明亮、清澈,他還是會選擇勇敢的去表達自己的喜歡,做真實自由的自己,這就夠了。
但孩子吃過的虧,我作為散粉也替王鶴棣粉圈委屈的心意,我會一直記得。
喜歡上王鶴棣關(guān)注內(nèi)娛以后,似乎大家天天都在說“爆人爆戲”,很多人確實也是娛樂心態(tài)吧。但喜歡王鶴棣的人不是,我個人認為,我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確實是因為他的角色認識他,但最終令人喜愛他的都是因為王鶴棣本人。
我想一個人只要人性的底色不是陰翳的,稍微認識點王鶴棣都會喜歡上這個陽光開朗、自由灑脫、美麗可愛的大男孩。
喜歡王鶴棣只是因為他是王鶴棣而已。我們也從來不想拿他和任何人比較。因為他在我們心目中就是獨一無二就是最珍貴的。
不關(guān)心除了王鶴棣以外的任何人,不想評價誰在意誰,所以別自己跳的老高來求煽。
如果在有些人眼中紅是原罪,那我和喜歡王鶴棣的人會更加努力陪著他站到山巔。
那時候,犄角旮旯里飄來的唾沫最終會被山風(fēng)回摔到犄角旮旯吧。
王鶴棣,大步往前走,不要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