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倪海廈~高清字幕版(78集全)

大椎與淘道穴,治療高燒放血
啞門穴下針對著舌根方向,啞門禁灸

風(fēng)府穴,中風(fēng)大穴
后頂跟前頂都是百會的輔助穴,我們以百會為主。一般來說,都是治療頭痛 。
中心點,再往后五分的地方有一個凹洞,凹洞可以摸到,這就是百會。

百會,百會是六條陽經(jīng)過的地方,所以百病皆治,癲癇也可以治。中風(fēng)時,百會是大穴,必取的穴道。
從百會往前找一寸半就是前頂,
我們在頭下針,是下在頭骨和頭骨之間,沒有人直扎進去的。一般我們用放血,讓血流出來,平常下針的話是采斜刺的角度下去,不是直的下去。
百會往前走一寸半就是前頂,前頂再往前一寸半就是顖會,顖會再往前一寸半就是上星,上星跟神庭只差五分,平常這些穴道我們很少用。我們大概會用到上星。上星呢?我們在治鼻竇炎 、治鼻子發(fā)炎時,在上星灸。上星是用米粒灸,
素髎在鼻頭的正中間
很少扎針在素髎的,通常用點刺放血治酒糟鼻

手太陰肺經(jīng)

肺乃傳導(dǎo)之官,肺藏魄,肺主皮毛,開竅在鼻,志在憂,其類是金,商聲。屬辛,留注寅時,
商聲,叫呬,
這條經(jīng)是多氣少血,流注的時間是寅時,就是早上的三點到五點在這里。
手肘一下,膝蓋一下時,井榮輸經(jīng)合,相對木火土金水
正在肌肉跟鎖骨下方這邊,這凹洞,就是云門穴。中府穴在云門穴下一寸半,肺經(jīng)之募穴腧穴,
補瀉手法:虛則補,實則泄。逆則泄,順則補,
天府穴:治療鼻血

天府下一寸,
作用:加強天府效果
合穴,肺經(jīng)的子穴
新病,大痛用子穴。尺澤,必須要實癥才下,虛癥不下。

手陽明大腸經(jīng)

金(井)商陽穴、水(榮)、木(俞)、火(經(jīng))、土(合)


榮,子穴,治實癥,
大腸經(jīng)的經(jīng)穴走向是由手走頭。例如,我們抬手有三個動作,第一個是手沒辦法前抬,就是大腸經(jīng)。手不能梳頭了,是三焦經(jīng)。
三間、木俞
陽經(jīng)有原穴。陰經(jīng)沒有原穴。合谷穴就是陽經(jīng)的原穴,原穴沒有井榮俞經(jīng)合屬性。
合谷穴就是大腸經(jīng)的原穴
治療青春痘,油性皮膚,牙痛(左病右治)、懷孕不可下針,可瀉不可補
合谷穴越大越高,氣愈足。
經(jīng)穴屬火,少用
有四個關(guān),合谷是兩個關(guān)。腳上還有兩個穴道,就是太沖穴。太沖就是腳的合谷
下四關(guān),病人就會知道痛在何處
偏歷與溫溜穴
偏歷穴是手陽明的絡(luò)穴,與肺經(jīng)的絡(luò)穴列缺是通的
溫溜穴是大腸經(jīng)的郄穴。因為大腸經(jīng)的郄穴,所以大腸經(jīng)的炎癥,
曲池與手三里穴
曲池金,母穴,虛證補之(如肩膀長期痛)
因大腸與肺表里,我們可以下曲池,而合谷是氣穴,所以上半身的皮膚癢最好的治療是合谷和曲池同時下針。
手三里,另外一個名稱叫扭傷穴。
那自己落枕時:有一種方法。早上起床,發(fā)現(xiàn)歪頭一邊不能動,馬上躺回床上去,枕頭在這邊,人是這樣睡的。很多人落枕脖子彎一邊,教你一個方法。躺過來(掉頭睡),讓頭自然下垂(在床沿外),手自然下垂,躺平,三分鐘、四分鐘,慢慢呼吸,讓身體慢慢扭回來,讓頭慢慢扭回來,當(dāng)場就好。
·百會,肩髃穴,曲池穴、風(fēng)府穴
這穴道用的不多,除非是很嚴重的喉嚨腫脹,沒有聲音的,講話講不出來。

禾髎要下很淺,下約五分,可治鼻子的問題
外迎香透內(nèi)迎香就厲害了,兩個鼻孔不通,兩邊都透,一下就通了,鼻竇炎時效果非常好。

足陽明胃經(jīng)

金(井)、水(榮)、木(俞)、火(經(jīng))、土(合)
厲兌、內(nèi)庭、陷谷、沖陽、解溪、足三里,為井榮俞原經(jīng)合。
頭維穴 少下針
胃為黃腸,甜味的東西都入脾胃
我們所謂常人,正常人他的脈息是一息四至
下關(guān)與頰車穴
下巴脫臼了,扎下關(guān),脫臼的時候以下關(guān)穴為主
咬牙時,肌肉會起來。肌肉會跳動的地方就是頰車穴。頰車穴可治療中風(fēng) 、口歪眼斜。用地倉透頰車。
承泣、四白與巨髎穴
承泣,不針
巨髎穴是手陽明、足陽明、陽蹻脈的會穴。治牙痛 ,還有這邊局部的肌肉麻痹。
地倉、大迎與人迎穴
少用
缺盆穴至膺窗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