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發(fā)展情況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擼一擼國產芯片的情況,擼的角度從設計方向,包括制造的話就沒的說了,中國造不出來終端以上的芯片,還停留在90納米。三星、臺積電、中芯國際都包含美國技術。
EDA軟件也是美國壟斷的,沒有EDA軟件基本上設計不出來高端芯片,EDA軟件不僅是設計軟件,還集成了很多IP授權,這些授權還不斷更新,活得不到EDA更新也就設計不出來高端芯片了。
1、x86芯片
芯片生態(tài)最完整,應用最豐富,市場的主要控制著95%的cpu市場
1)曙光海光,與AMD合資公司,AMD公司將Zen也就是X86架構授權給海光。14納米;Intel跟AMD有交叉授權;屬于美國授權的芯片,存在卡脖子可能。
2)兆芯 via授權,16nm; 有希望從via把技術給買了,不買的話還存在卡脖子的風險。
2、ARM芯片
生態(tài)次完整,從移動芯片,攻入數據中心芯片領域,獲得了廣泛支持,取得突破進展。
所有的開源軟件幾乎都有arm版本;
美國it巨頭,亞馬遜、Google、微軟、美滿都在研發(fā)和支持arm芯片
中國互聯(lián)網巨頭BAT都發(fā)布了ARM芯片發(fā)展計劃
2)海思,鯤鵬7nm,購買了ARM v8完全授權,不受限使用,不存在卡脖子的風險,ARM v9存在授權的風險,不授權也可以發(fā)展自由分支。
3)飛騰,16nm;v8授權不受卡脖子,需要補生態(tài)短板。
3、RISC V
完全開源的芯片架構,已發(fā)展到第五個版本,這個有可能發(fā)展成為新的芯片發(fā)展極,中國企業(yè)可以考慮加大投入。不受卡脖子。
4、MIPS
龍芯28nm,mips授權,本身發(fā)展停滯了,生態(tài)弱,高性能計算。
5、alpha
申威買的dec 的alpha架構,直接買別人的硬件方案,這了指的是買了全套東西的那種,代表類型有alpha架構,也就是申威系列,太湖之光用的。 不存在卡脖子。沒有生態(tài)。用在超算。
6、PowerPC,中晟宏芯,購買IBM全球最先進的Power8CPU技術,并承諾繼續(xù)轉讓Power9CPU技術。存在后續(xù)授權的問題,不被卡脖子。生態(tài)不完整。
總結:制造、EDA軟件卡脖子現(xiàn)在看短期解決不了,設計這一環(huán),ARM有機會突圍,需要加大國內ARM生態(tài)建設、還有就是RISC V有希望成為最靚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