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車全說丨奔馳EQS,價格真豪華!
花150萬買臺電動車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估計很多人做夢也想象不出來。正如某些土豪說的那樣,不要用你的年薪,挑戰(zhàn)我的零花錢。150萬年薪,不好意思,又扎到各位老鐵的心了。
最近奔馳EQS車型上市,定價107.96-151.86萬,這臺百萬級的奔馳旗艦級電動車,到底有哪些看點?為什么網(wǎng)友吐槽不斷?真正的市場反饋到底怎樣?從這臺車上我們能看到未來奔馳電動車的樣子嗎?今天這期節(jié)目,咱們就聊聊這個話題。奔馳EQS到底是顛覆了別人,還是顛覆了自己?

其實要想了解奔馳EQS這款電動車,就首先要了解奔馳這個品牌的背景。人家號稱是汽車的發(fā)明者,而且經(jīng)常在自家車型大換代的時候,會用一句“汽車發(fā)明者再次發(fā)明汽車”這種霸氣十足的廣告詞。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奔馳EQS從來沒敢用這句話,他最多敢說一句,汽車發(fā)明者重新啟程。
“再次發(fā)明”和“重新啟程”的差別有多大,大家細品一下就知道了。其實從一開始的奔馳EQC到后來EQA、EQB,我就沒感覺出來奔馳造電動車的誠意,油改電的玩法沒有絲毫的遮掩。當然,早期的寶馬和奧迪也是這么玩的,寶馬的ix3、奧迪的e-tron都是一樣的油改電。

傳統(tǒng)豪華品牌對于是否大力發(fā)展電動車,其實都很猶豫,畢竟電油勢不兩立。燃油車市場,BBA三家屬于既得利益方,隨便怎么玩都是躺贏。但是做電動車,勝負就真的很難預料了。而新造車勢力都是從零開始,不顛覆性創(chuàng)新,不教育客戶,最后結局肯定是死路一條。所以對于電動車好壞的評判標準,都是早期幾個不怕死的電動車品牌打拼出來的。
現(xiàn)如今評判燃油車好壞的標準,放在電動車里似乎就不管用了。就好比買一塊機械表,消費者會看機芯、看打磨、看工藝復雜程度,看各家的獨門技藝。但是說到底,機械表領域只要一聽品牌就大概知道這是什么檔次的產(chǎn)品。而智能手表的評判標準就完全不一樣了,消費者會看硬件配置,看軟件豐富程度,看系統(tǒng)的兼容性,甚至重量、造型、屏幕大小都能讓客戶決定或放棄買哪款。

在燃油車時代叱咤風云上百年的奔馳,就像一個老牌的鐘表匠。機械表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石英表和卡西歐這種電子表的沖擊。但很快他們發(fā)現(xiàn),一塊手表真正存在的意義,并不僅僅是用來看時間,在很大程度上它其實具備的是社交屬性。所以,機械表一直存活至今,而且越活越好。而燃油車市場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日系混動車、氫燃料車的挑戰(zhàn),但最終還是占據(jù)著主流。像奔馳、寶馬這種燃油車霸主地位的品牌,數(shù)百年來一直沒有人能撼動他們。
所以在我看來,奔馳這樣的豪華品牌,完全改變成純電動品牌根本不現(xiàn)實,等于是放棄了自己最有優(yōu)勢的市場,去打自己最不擅長的領域。但是奔馳造的電動車,如果不掛奔馳吧標又不值錢。所以,早期BBA都用燃油車稍微改一下就上市銷售,這就很容易理解了,反正不改也是當燃油車賣,既然現(xiàn)在流行玩電動車,那就改一改湊合著賣,一方面順應潮流,另一方面也探探大家對BBA純電的好感度怎樣。

但是這兩年試探下來,發(fā)現(xiàn)大家并不買單BBA的純電產(chǎn)品,銷量實在是慘不忍睹。奔馳EQC優(yōu)惠10幾萬的行情,全國一個月才賣幾百臺;奧迪e-tron都接近七折了,月銷才勉強破百;寶馬iX3官降結合大幾萬的優(yōu)惠,銷量勉強沖到4000多臺。

再反觀特斯拉的銷量,一款Model 3就月銷將近3萬臺,還有蔚來、理想和小鵬的銷量數(shù)據(jù)也是各種碾壓BBA。所以德國三駕馬車在中國的新能源市場,徹底是被整蒙圈了。到底中國人要買怎樣的電動車?中國的有錢人對于50萬,甚至100萬級的電動車需求是什么?
其實在我看來,奔馳EQS雖然是首款EVA電驅平臺下打造的產(chǎn)品,不像之前的EQA/EQB/EQC是油改電車型,但這也只是個試水型產(chǎn)品,從里到外還是處處透露著燃油車的影子,保守到連奔馳自己都不好意思用顛覆和創(chuàng)新來做宣傳。
但是對比之前的油改電的EQA/EQB/EQC,奔馳EQS又算是真正EQ系列開端的首款產(chǎn)品,我們可以理解成這就是奔馳S級的電動車,明年EQ系列還會有EQE、EQE SUV和EQS SUV三款車型上市。所以奔馳電動化真正的發(fā)力點,應該從這款車開始算起。

但是連我都沒搞清楚,奔馳EQ到底屬于原生純電系列,還是油改電的EQ和原生純電的EQ混用?同樣的寶馬也有這種情況,一開始的iX3也算是油改電版本,但是現(xiàn)在出了一款iX,這是從里到外的原生純電車型,等于說寶馬iX既是一款車,又是一個系列,奧迪e-tron也是一樣的道理,它既是一款車也是一個系列。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命名混亂的情況,其實在我看來,豪華品牌根本無所謂EQ、iX和e-tron代表的是不是原生純電,而只要你認可他的品牌+純電,就ok了。而特斯拉、蔚來這種品牌,根本不存在油改電的問題,所以命名簡單明了,很容易辨認出級別和定位。

有很多人看不懂奔馳EQS的定位,想不通到底什么樣的人會花100多萬去買臺奔馳純電車,有這個預算買臺燃油的S級難道不是更香嗎?這就像很多人看不懂,為什么有錢人揣著幾千萬,不去買別墅,卻要買市區(qū)的大平層?首先,買大平層的有錢人他可能郊區(qū)就有一套別墅,只是不經(jīng)常去住。也可能,他住了很多年別墅,深刻體會到住別墅帶來的種種不方便,換大平層對于他們來說,反而是改善生活品質的一種方式。
奔馳EQS之所以大家看不懂,也是一樣的道理。首先,大部分人在沒有擁有奔馳S級之前,都覺得自己有百萬預算,肯定首選是奔馳S級這樣有派頭的車。而EQS的定位,肯定不是這類剛剛湊足百萬,準備買車的客戶??匆豢粗氨r捷Taycan的客戶群體就知道了,90%以上的客戶,家里至少擁有過1輛以上百萬級的燃油車。大家只是把這臺車作為增購,替換掉其中一輛車齡比較老,或者開膩了的車型,也并不是說Taycan有多好,只是沒玩過,想體驗一下,僅此而已。

所以今后最常見的場景可能就是這樣的。一位家里有臺保時捷卡宴,還有一臺寶馬5系的車主。原本準備把開了6-7年的寶馬5系換成7系或者S級的,結果看到EQS上市。他可能原本就對現(xiàn)在這代S級設計變年輕化就有些不滿,再想想自己的用車環(huán)境,日常也就是2、3百公里通勤范圍,EQS 800km續(xù)航也足夠用,再加上這臺車的配置豐富程度,以及科技感與奔馳S級完全是兩個世界的車。
雖然他可能對EQS的造型也持保留意見,但是電動車造型稀奇古怪一點也不奇怪。最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在飯桌上跟身邊人聊了一下,一桌老板都哈哈大笑,說早就告訴你應該買臺電動車玩玩了,于是都鼓勵他可以嘗試一下,畢竟EQS大家都沒玩過,買來可以帶哥幾個體驗一下。說不定,桌上還有前任特斯拉Model S車主,有Model X車主或者蔚來ES8車主。這位客戶早就已經(jīng)感覺到自己不買臺電動車,就像是脫離了這個時代,這時候再加上朋友們的氣氛哄抬,腦子一熱,第二天就去4s店把EQS給定了。

奔馳EQS設計的再難看,他也是一臺溜背造型帶四門無框玻璃的轎跑。家里有一臺燃油SUV,再搭配一臺奔馳的純電轎跑,我相信很多有錢人是可以接受的。能消費得起百萬級電動車的家庭,私家車位肯定不止一個,完全不存在安裝充電樁的問題。很可能這臺車購入之后,家里其他的燃油車就基本不開了。甚至這類客戶根本不希望這款車賣得太好,身邊開的人越少,就越能體驗到那種小眾車超高回頭率的感覺。
他們也不會擔心所謂的保值率,故障率問題。小問題有質保,安排司機去4s店處理就行,開個幾年想換車,損失幾十萬就幾十萬,燃油車不也一樣會貶值么,中間差得十幾二十萬,對于這個級別的消費者而言,眼皮子都不會跳一下。

所以,當我看到很多汽車媒體同行拿EQS去跟保時捷Taycan、特斯拉Model S比性能、比空間、比智能化、比做工和用料,我搖頭苦笑。因為真正的消費者,不會在這三款車之間做比較。特斯拉Model S和保時捷Taycan追求的都是性能,而奔馳EQS玩的是旗艦豪華的派頭。前者要又快又帥,后者要又穩(wěn)又狠。Model S與Taycan是直接競爭關系,但是EQS的客戶是另一個群體,幾乎與他們沒有交集。
單純從EQS定價上來講,人家奔馳也沒把這兩款車當做對手。Taycan的起售價才88.8萬,Model S的起售價88.999萬,而奔馳EQS起售價107.96萬。要知道,特斯拉Model S Plaid原本定價99.999萬,后來上調(diào)了6萬,賣到105.999萬。我嚴重懷疑馬斯克提前得知了奔馳EQS的定價,這定的也太準了,剛好與EQS的入門價差不多。
各位覺得,選擇百公里加速2秒1的Model S Plaid的客戶群體,與百公里加速6秒4的奔馳EQS客戶會有交集嗎?再有什么空間大小,品牌調(diào)性,車機系統(tǒng)的可玩性和未來OTA的升級潛力,以及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的聰明程度,這些都是客戶放在后面比較的內(nèi)容。我可以說,絕大多數(shù)客戶,看一眼這三款產(chǎn)品就知道該買誰了。

毫無疑問,奔馳EQS是一款溢價非常高的產(chǎn)品,這就是網(wǎng)友口中常說的,奔馳從來不坑有錢人。EQS就算把空氣懸掛,后輪轉向,激光雷達,中控大屏全都算上,這臺車如果不掛奔馳標,我覺得最多值6、70萬。
看到EQS定價出來,第一個笑開懷的人應該是蔚來汽車的老板李斌,因為他家的產(chǎn)品ET7明年1月鎖單,之前小定的客戶看了EQS定價肯定覺得ET7簡直就是白菜價。ET7車長超5米,軸距超3米,空間也不比EQS小多少,續(xù)航700km,前后雙電機、空氣懸架、無框玻璃、前后排通風加熱座椅、智能駕駛輔助,配置也一個不少。奔馳EQS產(chǎn)品力沒有強人家多少,憑什么定價100-150萬,貴人家兩三倍的價格?就因為一個奔馳標嗎?

都說特斯拉是電動車行業(yè)里的鯰魚,因為他的到來一是在不斷拉低電動車的售價,二是在不斷提高電動車的性能和科技含量。但是奔馳EQS給電動車行業(yè)帶來了什么?我感覺反而是讓對手們看到了客戶只要忠于品牌,就可以帶來更多溢價的可能。

以前在聊電動車的時候,我還喜歡多介紹一下關于車機系統(tǒng)的功能。奔馳EQS所謂的1.41米的一整塊屏幕,實際上就是三塊獨立的小屏幕,我一直覺得他有忽悠客戶的嫌疑。但凡是市面上常見的屏幕尺寸,采購成本都不會高到哪里去,EQS上面,左右兩塊都是常見的12.3英寸屏幕,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也就是中間那塊17.7英寸的OLED觸控屏,下方缺了兩個角,勉強算是異形屏幕,成本略高一點。

但是跟凱迪拉克LYRIQ上面,那一整塊33英寸的環(huán)幕式超視網(wǎng)膜屏比,這簡直就是弟弟。我覺得連福特EVOS上那一整塊27英寸帶魚屏,都是吊打奔馳EQS的存在。奔馳也不可能針對EQ系列電動車,單獨開發(fā)一套車機系統(tǒng),優(yōu)化后的MBUX也并不會讓人有什么興趣。

奔馳EQS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家老牌傳統(tǒng)車企,在向新造車勢力秀自己做工和品牌溢價能力的產(chǎn)品。這臺車在喜歡電動車的人眼里,顯得太像燃油車;在喜歡燃油車的人眼里,又顯得太另類。
不過,本來百萬級電動車消費人群就不是按常規(guī)的選車思路來買車,他們更多的是找感覺,找沒玩過,卻又想體驗的感覺。所以,當我了解到這臺車的終端行情,也真的是嚇一跳。第一批車主,甚至有加價6-8萬提車的,而大部分城市也都是平價,或者加價的行情。大家能想的通這臺車,為什么溢價那么高,還能加價賣的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