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鏡講慈禧太后的奢侈
據(jù)我太奶奶講:慈禧每次吃飯要上整整100盤的菜。
100盤菜擺開是什么陣勢,我估計一般人要配備一個“飯用”望遠鏡。
老太后有次坐火車去沈陽,火車上光爐灶就排了50個,每個爐灶上配一個大廚,每個大廚每次就做兩樣菜。因為有時候一個菜都需要兩至三天才能做成。比如老太后喜歡吃鴨子,大廚燉一只鴨子就需要兩至三天,每個爐灶還要配一個小廚,這小廚是專管生火的。
所以呢,太后一說自己餓了,50個小廚拿著芭蕉扇就開始扇風點火。
當然每個爐灶還要配雜廚若干,比如太后要吃豆芽,就需要專人一根兒一根兒地摘豆芽——把豆芽根兒上的須全部摘掉,同時還不能弄斷豆芽的本身。
甲午戰(zhàn)爭前六年,北洋海軍一直想添置新式戰(zhàn)艦,可政府就是不批準,理由是“時艱款絀” 。這是理所當然的,老太后一天的生活費用就是4萬兩銀子,款不“絀”才怪呢!
1894年11月7日是老太后的60歲生日。老太太為自己的生日準備的首飾合黃金1萬兩、白銀38萬兩,置辦衣服花去黃金23萬兩,從頤和園回紫禁城所經(jīng)道路的景點設置與裝飾花去白銀240萬兩……太后這個生日約花了白銀1000萬兩,相當于整個北洋艦隊的經(jīng)費。
除此之外,給太后修退休后休息的頤和園就花去白銀3000萬兩。 當時,帶英和德國最先進的戰(zhàn)艦價格約為25萬兩白銀。也就是說老太太半個月花掉一艘巡洋艦。而老太后裝修頤和園的錢,可以組建三支北洋艦隊!
我還聽我太奶奶說:太后每洗一次澡要用40條毛巾,這些毛巾不是一般的毛巾,是拿到博覽會上每條都可以當工藝品展覽的。?
40條毛巾再工藝對老太后來講也不能叫奢侈,而是——中國特色的皇后文明!
老太后一生文明——生時文明——整個大清都是她奢侈的資源,死后也文明——恨不得天下財寶都鉆她墓里。老太后的隨葬品李蓮英有記錄。
我聽我太奶奶說:慈禧棺內(nèi)鋪有厚7寸金絲織寶珠錦褥,下面鑲珍珠12604粒、紅光寶石85塊、白玉203塊,錦褥之上鋪5分重的珍珠2400粒。
蓋在慈禧尸體上的是一條織金的陀尼經(jīng)被,長280厘米、寬274厘米,由捻金織成,面上綴有820粒珍珠。在經(jīng)被之上又蓋有一層綴有6000粒珍珠的網(wǎng)球被。
慈禧頭戴的鳳冠由珍珠寶石鑲嵌而成,冠上一顆重4兩大如雞蛋的珍珠價值白銀約1000至2000萬兩。
慈禧手執(zhí)玉蓮花一枝,頭前方有蚌佛18尊、頭頂一翡翠荷葉,重22兩,當時價值285萬兩白銀。
頭兩側(cè)有金、翠玉佛10尊,手邊各置玉雕馬8匹、玉羅漢18尊。其足下共有金佛、玉佛、紅寶石佛108尊,估價600萬兩,翠桃10個,翡翠白菜兩顆,綠葉白心,在白色菜心上落有一只滿綠的蟈蟈,綠色的菜葉旁有兩只黃色的馬蜂,價值1000萬兩白銀。
當寶物殮葬完畢,發(fā)現(xiàn)棺內(nèi)尚有空隙,又倒進4升珍珠、紅藍寶石、祖母綠寶石2200塊。僅這些填空的珍珠寶石就值223萬兩白銀。
據(jù)我太奶奶估計,慈禧的隨葬品值白銀億兩不算過分。
相比之下,與老太后差不多同時代的維多利亞女王雖然地位與老太后相類似,但就寒酸了一些——她只能拿著80萬英鎊的年薪做女王,以后逐步增加到400多萬英鎊。這年薪雖然高了些,但是畢竟有個限度,有限度就意味著有希望。
而慈禧呢?個人的開銷沒有任何限度,無限度就意味著絕望。
其實,咱們用金錢來算計老太后的奢侈還是有些拙了,她的奢侈是以整個大清的滅亡作為代價的,所以說大清才是她的隨葬品,而李鴻章這樣的能臣,甚至包括光緒本人,都是她的人殉。
這才是一個人的奢侈——登峰造極!史無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