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突然受到重用?過人之處和性格缺陷?和楊儀之爭命運必然?(三)
當(dāng)年魏延那跟楊儀兩個人鬧得非常不愉快的時候,正趕上諸葛亮出兵從北谷口向前進發(fā),魏延就擔(dān)任前鋒,結(jié)果魏延突然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什么?他夢見自己變成了麒麟腦袋上還長著角,正好當(dāng)時的將領(lǐng)趙直會解夢,他就問趙直你說我這個夢應(yīng)該是怎么回事兒?趙直就告訴他說你這個夢夢的太好了,因為麒麟有角而不用意味著什么,就你沒等出兵對手就敗了,結(jié)果魏延就非常高興,洋洋得意的樣子,回頭趙直就告訴別人了,說魏延這個夢非常不祥,意味著他必有血光之災(zāi),果不其然魏延接到諸葛亮遺命的時候,就提出自己的見解,說丞相去世了,你把他靈柩送回去,北伐大業(yè)還應(yīng)該繼續(xù),其實魏延這樣的人有他可愛的一面,你只要給他一個空間,他真是拼了命的完成一個夢想
但是我們反復(fù)講諸葛亮要的是一個體系,所有人都要按部就班的走,而這個體系雖然正統(tǒng),但是趨于保守的體系,這樣一來魏延絕對不能單獨行動,如果楊儀這邊平時跟魏延相處的比較好,或者說能夠包容魏延的話,把事講清楚,你能走就走,不能走的我們先撤,這也沒什么問題,結(jié)果楊儀這樣的人,情商當(dāng)中也有重大缺陷,他也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兩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一碰撞雙方都不再以大局為重了,都以自己的想法和利益出發(fā),開始采取行動,各自上書給劉禪都說對方的不是,對方要造反
這樣一來就變得水火不容了,但是楊儀至少還聽諸葛亮的話往回走,你魏延沒有更多的道理,所以將士們也不愿意自己產(chǎn)生矛盾,魏延父子就變成了孤家寡人,但是魏延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他不管跟楊儀發(fā)脾氣還是自己,后來又放火燒了棧道,他絕對沒有往曹魏方向跑,反而一直在往漢中方向跑,這一點是絕對要肯定的,這就意味著魏延沒有任何謀反的心,他對蜀漢政權(quán)絕對市忠心的,但是你畢竟孤掌難鳴,手下人都知道我不能跟著你造反家小孩在家里
這種情況下魏延一被孤立,自然就被馬岱給殺掉了,回去之后就變成楊儀一言堂了,跟劉禪說了一大堆,不利于魏延的話,魏延整個被夷了三族了,但是楊儀有好下場?但沒有了魏延,楊儀被大家發(fā)現(xiàn)了,又是個以自我為中心,渾身帶刺的人,對誰都指鼻子罵,這種人誰能接受得了,你作用力多大反抗力就多大,最后自己鬧個下獄生死,等到臨死之前他也非常感慨說,我當(dāng)時就不如跟著魏延了,何必我這是圖什么?
這句話一方面反映了楊儀有多后悔。另一方面也有人提出來,說楊儀說這話什么意思?是不是感覺到魏延?如果領(lǐng)兵的話有可能去投曹魏,我投曹魏不至于這么慘,是不是有這種可能性?這些我們就不清楚了,我們只是把事兒擺到這兒,魏延不見得有謀反的跡象,但是楊儀這樣的人,如果沒有人鎮(zhèn)住,肯定是不行的,不僅是魏延和楊儀屬于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另外我們之前講過的李巖腹有鱗甲的那一位也是有能力,但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個人如果在一個非常強健的體系之內(nèi)是可以被包容,可以被收服的,一旦控制他們這樣一個壓力沒有了,必然也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的安定,自己也沒有什么好下場,咱們經(jīng)常會講性格決定命運,在分析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把他的性格特點提煉出來,你基本上就能判斷出這個人大概的走向,在一個亂世當(dāng)中,這一點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