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當如何繪就人物姿態(tài)的飄逸靈動?


作者:izumi
封面:《給桃子的信》
在當今日本動畫業(yè)界,有一位多年來以其非比尋常的執(zhí)著,始終倡導、并堅持身體力行“運用動畫語言,詮釋靈巧躍動的人類肢體”理念的先驅者。其人名曰:西尾鐵也。

西尾鐵也老師曾出任《忍空》一片的角色設計?作畫監(jiān)督,還參與過《火影忍者》等人氣作品的制作。西尾老師絕對稱得上支撐現(xiàn)代日本動畫業(yè)中流砥柱式的人物之一,經(jīng)由老師親手繪制的傳說級的動作場面也是不勝枚舉。
值得玩味的是,近期這位業(yè)內大名鼎鼎的動畫師因收到日本知名體育媒體《Sports Graphic Number》(文藝春秋發(fā)行的綜合體育雜志)編輯部,為求更好向讀者傳達運動員們矯健身姿而日夜陷入苦思的編輯“務必想聆聽西尾老師指教”的誠意采訪懇求,竟然有生以來頭一回接受體育類媒體的采訪邀約。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此刻不少讀者可能正在心中暗自嘀咕,怕不會又是一次雞同鴨講的尬聊吧。虧得我們這位即便放眼人才濟濟的日本動畫業(yè)界,仍堪稱屈指可數(shù)頂尖畫師的西尾老師,還是具備良好的體育鑒賞素養(yǎng)。訪談中老師將會結合其“動態(tài)觀察師”的職業(yè)視角,圍繞“如何繪就人物姿態(tài)的飄逸靈動”這一主題,做了一番饒有興味、較為深入且不乏專業(yè)水準的剖析及闡釋。
此次西尾老師之所以會欣然答應體育媒體的訪談,主要是基于“偶爾調換一下平日鮮有交集的‘頻道’,或許能夠幫助激發(fā)一下前所未有的新思路”的考量。

熱愛繪畫的西尾老師,也是經(jīng)由“漫畫少年”,再“由漫入動”,而后歷經(jīng)日積月累的辛苦實踐逐步成長為業(yè)界中堅的。據(jù)老師回憶,自己小時候沒少看水島新司等老師體育漫畫名作。只不過,小學時他由兒時玩伴的父親領著,觀摩了人生第一場真實的三次元體育比賽。那次,他們一行人一同前往名古屋球場觀看的是一場職業(yè)棒球賽。也是在那里,第一次讓年幼的西尾領略到現(xiàn)實與創(chuàng)作間“文化沖突”的落差。例如在比賽現(xiàn)場,西尾小朋友一次也沒聽到經(jīng)常在漫畫對話框里出現(xiàn)的“投手投出了好球!”之類的實況解說。
幸而這種無傷大雅的“藝術夸張”,并未切實打擊此后西尾同學對體育觀戰(zhàn)的興致,至少整個青少年時期,西尾鐵也一直都是一名模范體育迷。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西尾尚處2、30歲的年紀,業(yè)余時間大抵都是在為職業(yè)棒球、高校棒球、及F1等體育賽事的應援中度過。
然而,之后由于某種近似“不可抗力”的原因,西尾老師突然中斷了這項維持了許久的愛好。說來十分無奈,又興許是造化弄人,但凡老師親臨現(xiàn)場、真心為他們助威吶喊的球隊或選手,每回總是必輸無疑。原先,西尾曾是名古屋某球隊(文中未點明,但明顯是指“中日龍”)的鐵桿球迷,但在親眼見證了包括該球隊日后常被輿論引為談資的那場與巨人隊的“10.8決戰(zhàn)”,以及中島悟(中嶋悟,首位參與一級方程式賽事,并取得積分的日本選手)最終未能出場的退役賽在內的一系列打擊后,西尾便執(zhí)拗地認定,“只要有自己‘摻和一腳’的地方,就會‘禍害’人家輸?shù)舯荣悺薄?/p>
正所謂“關心則亂”,越是滿腔熱血地全情投入,西尾便越覺得失落懊喪到身心俱疲。也許是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讓西尾決心放下那顆原本時刻記掛的心,從此與體育賽事保持一種不咸不淡的安全距離。為佐證自身結論的正確性,老師又拿年初的平昌冬奧會說事,這回難得他起心動念要給俄國花滑選手梅德韋杰娃加油打氣,結果又“導致”人家雖然自由滑表現(xiàn)出色,卻還是最終與金牌失之交臂。
在這世上,粉絲最難承受之痛,莫過于無法為偶像帶去好運氣。好在應援路上的種種挫折并未徹底讓西尾與體育絕緣。比方說他至今還收藏著不少體育書籍及DVD,藏品中就有曾在《Number》連載的《江夏21球》,以及巨人隊在1979年所做的《地獄般的伊東集訓》(『地獄の伊東キャンプ』)。
繞圈子的熱場閑聊之后,言歸正傳,開始談“用動畫畫面展現(xiàn)真實的人體動態(tài)”的采訪正題,就連西尾老師也承認此事難就一個字。首先,現(xiàn)實中的人類軀體本不存在黑線輪廓。比方講聚焦短跑運動員在沖刺時上下起伏的大腿肌群,要表現(xiàn)皮膚包裹下肌肉強勁有力的躍動感,其間作畫的煩難程度足以令人窒息。誠然采用大量線條,理論上可以辦到,但往往會弄成夸張搞笑的效果,并不適用于嚴肅正劇。

就像在傳統(tǒng)日本料理店學習,只有當學徒廚師做出合乎規(guī)格的玉子燒(指用較大的長方形平底鐵鍋翻蛋,比用普通家用小方鍋制作要來得有難度)時,方才標志著其人廚藝初步入門那樣,一名合格動畫師的進階路上,也需攻克行走、奔跑、轉身等諸多的人物動作要領。但這也僅是小小的起步,無論行至何處,總有更大的難關在前頭等著你。
那種機械式的、不摻雜任何情緒的單純跑姿,的確相對好畫些,但假使要畫人物高高興興地跑姿,或是腿部帶傷跑姿,甚而雖然腿部受負傷、卻還是興高采烈的跑姿……
總之入行這么多年,西尾老師就沒碰上過完全相同的作畫情形。他調侃自己像極了唯恐每天湯底稍有變味的拉面店主廚,盡為了這些個惱人的瑣事,日日鬧心、偏頭痛。

那么面臨這樣一份吃力、還得處處加小心的差事,“西尾流”具體怎樣應對?第一項,老師側重于刻畫人體動態(tài)的“生動感”,也就是要加進分鏡繪中那些未曾體現(xiàn)的動作細節(jié)。
動畫片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2~3頭身的角色鏡頭,因此如何讓其動態(tài)具備真實感,成為了動畫師需著手解決的一大課題。比如在描繪一組“人物從椅子上起身”的動作時,如果讓角色雙手撐住膝蓋,并同時嘴里冒出一句“哎一咻”,就會給觀眾帶去,“這不是在演戲,就像在看真人”般的臨場感。
動畫師的工作,就好比是在畫紙上再現(xiàn)啞劇藝人惟妙惟肖模仿各種令觀者拍案叫絕的日常姿態(tài)細節(jié)的過程。而西尾老師試圖往人物動作的各個細部,添加進人們司空見慣、卻不曾留意的隱性韻味。

當然,西尾老師深知,光是應付平日分鏡繪里注明的成堆指示就夠畫師們終日疲于奔命的了,因而他會盡量將自己所追求的這部分“額外要素”,在不妨礙演出內容的前提下不著痕跡地“悄悄往里加”。按照當事者謙遜的表述,“暗中執(zhí)行”的這30多年真正奏效的總共也就沒幾回。

以下舉一個西尾老師自認為成功的以往的案例。在劇場版動畫《給桃子的信》里,有一場“妖怪拍打主人公小女孩屁股,并問她‘你這是在干嘛呢’。而女孩被打大叫‘好痛!你干嘛(打我)呀!’”的戲份。分鏡繪上僅有以上這些標注。于是,西尾老師便在女孩說“干嘛呀!”的檔口加了一個回身向對方揮手反擊的動作。
還有一次老師擔任角色設計?作畫監(jiān)督《人狼》的某個鏡頭里,在一群不知名的路人角色的過場戲中,有人邊抽煙邊扯些有的沒的。其后,聽到同伴召喚走人,那人口中喊著“哦哦,等我一下!”,隨即將煙蒂放入煙灰缸。

看片仔細的觀眾可能還記得,男子邁步離開后,念叨著“啊,沒弄滅”,又再一次返轉頭將煙頭掐滅在了煙缸里。那個小動作,分鏡指示并沒明確寫到這個地步,所以這段小演出是西尾老師擅自加的。事后,還真有一個人當面對老師提起“(那個動作看上去)很真實”。
這類細枝末節(jié),若不注意對實際生活的深入觀察、積累,事到臨頭時肯定畫不真切。老師也極其認同觀察的重要性,像拋物線自由落體等運動規(guī)律還只是作畫時須遵循的最最基本的準則,在此之上還需進一步對動作做出更為夸張的加力與減力。
因為,用動畫鏡頭照實還原一組“人物看著眼前的杯子,然后慢慢端起喝水”的動作,對廣大觀眾而言就像在看大爺打太極,反而會顯得非常不自然。

例如,在描繪拳擊手的出拳動作時視點就很講究,這在業(yè)界被稱為“時間節(jié)點”。眾所周知,人眼看上去連貫順暢的動畫每秒要播24格,在用多張畫面表現(xiàn)揮拳的動作時,動畫師時常會糾結,到底是第一張?zhí)摶巍⒌诙垖嵈?,還是不做假動作、一上來就猛的一下出擊,這中間恰恰融匯隱含了每位動畫師對于動作演繹的不同審美情趣。
另一條西尾老師的結論是,就像在打出最完美的致勝一擊之前,選手總會免不了揮出一堆“廢拳”那樣,為了襯托某一關鍵幀的帥氣灑脫,必須先得畫好那些并不盡善盡美的鋪墊。
因為就算再艷壓群芳的美女演員,也總有被拍到眨眼的時候。同理,只有毫不畏懼地直面這些中間過程的不完美,才能真正抓準那個最完美的瞬間。這樣的例子,在連續(xù)抓拍的體育運動連拍鏡頭里比比皆是。

因而,再帥酷到令人目眩的角色,從屋頂往下跳直至落地立定,除去最后擺位的一刻,甩出的飄逸長發(fā)、隨風舞動的衣衫,其余時間發(fā)絲、衣物都會尷尬地朝著各個意想不到的方向上下胡亂飄飛,而老師本人就有描畫各種凌亂的癖好。他指出,人物的頭發(fā)、衣衫,恰巧是突顯動畫特有變形模式時可供利用的最佳道具。此外,還能通過人體的扭轉、衣服的褶皺等方式加以表現(xiàn)。

只不過,西尾老師業(yè)已年過半百,自感敵不過才華橫溢的年輕一代的想法也是與日俱增。年輕人充滿可能性的精彩發(fā)揮著實令老師為之欣喜,有時眼見年輕畫師坐在桌前、為考慮作畫面露難色,老師便會主動拿起相機跑到門前的公園那里,與人比劃著拍攝好視頻供他們參考。
想到如今困擾自己的不再是想象不出動作的感覺,而是年老體衰、腰酸背痛、老眼昏花,西尾老師不禁感嘆,高齡動畫師的心境,跟技術日臻成熟、卻飽受傷病折磨的運動員老將還真是有的一拼。
當被問及今后想要挑戰(zhàn)的動作鏡頭時,西尾老師稍作沉吟,答出了“關節(jié)技藝(関節(jié)技)”。就是想做那種滿地扭打的攻防戰(zhàn)中,超實打實對決的格斗場面,但隨即老師又擔心起自己想畫的企劃案未必過得了。
假如西尾老師的夢想成真,多半又會引發(fā)一次動畫界的新風潮。正所謂“天下動畫一大抄”。此前的先例也證實,水流、煙霧,每一回但凡哪家制作公司搞出一種新花樣,類似的做法就會被同行競相模仿,且屢試不爽。

就拿手的畫法為例。從前,正對指尖的拍攝視角在很長一段時期里,都是業(yè)界的一大課題。每每遇到大家也總是變著方地想辦法逃避。直到某位動畫師,扎扎實實地從正前方角度畫出來后,同行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樣也可以!”,隨后紛紛效仿之。
由此,西尾老師推斷除“關節(jié)技藝”外,擊拳、踢腿等爆發(fā)動作,如能在某處關鍵“穴位”稍作改良,一定還有許多方法能使運動出擊的速度感呈現(xiàn)質的飛躍、或使威力倍增。未來,還將有廣闊的探索空間。

為了能有新的突破,西尾老師每天總是對著工作臺苦思冥想、絞盡腦汁。因為他堅信,人類這種生物無論3歲稚兒時展現(xiàn)的天真活潑,還是行將就木時的老態(tài)龍鐘,都蘊含著每個生命階段、森羅萬象式的美感。只要將觀察之眼磨煉到極致,必定還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

參考資料:
職人アニメーター西尾鉄也が語る、「人の身體のかっこよさを描くこと」(https://number.bunshun.jp/articles/-/832434)

本文僅供Anitama發(fā)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原文地址:http://www.anitama.cn/article/c4d0d97789a7425c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anitama.cn
合作郵箱:bd@anit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