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到底有啥魅力?逛一圈下來,大多數(shù)人還是要買奔馳?
前段時間,喵哥老師來長沙,我陪他去看了一下車,帶他去看了,新能源比亞迪,看了沃爾沃,看了凱迪,也看了奔馳,也看了寶馬。
昨天他們過來把車提了,而且他不是一個人來,而是他們學(xué)校幾個老師,一塊組團過來提的,最后都提了奔馳。
那么,為什么很多人買車,看了一圈下來之后,最后基本上到了奔馳這個店里,都會把奔馳車定了?
而且,他們昨天去買車的時候,現(xiàn)在7月份是淡季,奔馳這個店里是人山人海,我就發(fā)現(xiàn)這么一點。
其實目前很多家庭買車,包括他們買車,他們都已經(jīng)換到第二臺車了,買到第二臺車的時候,就已經(jīng)不會再買十幾萬的車,很多可能考慮會買二十幾萬,三十萬的車。
但是,在這個時候,可以選的像B級車里面,包括B級往上的,20到40萬這個區(qū)間,他們都是能夠承受的,那么能夠選擇的品牌真的非常多。
但是看一圈下來,我發(fā)現(xiàn),尤其是從縣城,包括市里面上來咨詢的,很多可能都會在BBA之間,尤其在奔馳這一邊,基本上就是會把這個車買了。
那為什么我們能夠選擇的這么多,最后還是會考慮買奔馳呢?
不排除面子問題
首先,真的不排除,就大家所說的面子問題,我?guī)麄兛戳艘蝗?,他們最后買奔馳的時候,基本上我不會再說任何多的一句話。
因為我認為人家,最后看中了奔馳,一定有他的很核心的因素。而且我們一句老話,就我總得開一次奔馳,我才知道它好不好。這可能是很多,尤其是出生在70年代80年代的人,他們的一個根深蒂固的想法。
可以減少沒必要的溝通成本
第二點,從很實在的角度來說,你開奔馳出去,確實可以減少很多,沒必要的一些溝通成本。
你花30萬買個比亞迪,去縣里面,走個親戚,開到小區(qū)里面去,那個保安問你一堆,去誰家,登記一下,把手機號碼留下,那個車不要亂停。
但是你買個30萬的奔馳,一樣的價格,那保安一看奔馳,再一看省里來的,請進,減少了很多沒必要的溝通成本。
這就是為什么,我發(fā)現(xiàn)越到市里面,縣里面,大家越看重,比如奔馳,寶馬,奧迪之類的品牌,它能夠所帶來的一些附加值。這些附加值,確實可以讓你減少很多的溝通成本。
品牌價值比較高
第三,就是很多朋友說的豪華,奔馳的內(nèi)飾和外觀設(shè)計,確實還是有它的很經(jīng)典的東西所在。
尤其是三叉戟的標,這個內(nèi)飾確實看上去,還是有這種豪華的基因和感覺在。確實在設(shè)計上面,包括整個車的均衡上面,還是有它的優(yōu)勢所在。
雖然說品牌溢價,確實是高了,可能東西你要說刨除品牌這個牌子,這個車可能就賣個十幾萬,但是畢竟標掛在這里,它的品牌價值還是樹在那里的。
總結(jié)
這幾個因素綜合下來,這對于目前在縣域經(jīng)濟,精英階層來說,這還是比較受用的。
雖然說車子它就是代步工具,但是你反過來想,衣服是不是也就是保暖御寒的工具,那么9塊9的T恤也能穿。那你為什么要穿99和990的T恤,這道理反過來想,是不是人靠衣裝馬靠鞍?
同樣的汽車也是一樣,尤其越到市一級縣一級,其實你的社交圈子是非常窄的。所以選擇什么樣的車,決定別人怎么看你,其實這個眼光,還是很重要的。
這就是為什么,越到了市縣一級,BBA之類的車,反倒認可度越高,賣得越好。
反倒目前到了大城市之后,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30萬可能很多人可能會選個,新能源比亞迪,或者選個蔚來,或者選個其他的,不一定會去選奔馳。
因為在大城市,可能大家見得更多之后,可能心態(tài)會相對更平和,圈子也會選擇相對更泛一些。
所以還是回到那句老話,我此生總得開一次奔馳,我才知道它好不好嘛。
我開過了之后,以后我再換比亞迪,才有資本去噴奔馳,說它這個車很爛,要不然的話,你拿什么資本去噴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