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正氣丹心耀古今
【轉(zhuǎn)載】團結(jié)出版社 [強國號發(fā)布內(nèi)容]
發(fā)布時間:2021.8.16
摘自團結(jié)出版社《中國歷代名臣故事》
少年壯志
文天祥生于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他的祖父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在文天祥出生的時候,祖父做了一個夢,看見一個小孩,從云中下來落在他的家里。所以文天祥生下來以后,他祖父高興得很,取名“云孫”。
文天祥年少時在鄉(xiāng)下念書,有一天,他同家人到學(xué)宮里去祭孔子,那祭祀的禮節(jié)是很隆重的。文天祥深受感染,他看到學(xué)宮里有廬陵地方的先賢—— 歐陽修、楊邦義、胡銓等人的塑像,大人們把先賢的事跡講給他聽,文天祥感動地說:“將來我死了之后,如果不同這些先賢一樣,塑像站在學(xué)宮里,就不算大丈夫?!?br/>
文天祥作文章從來不打草稿,總是一氣呵成。當(dāng)時的考官王應(yīng)麟看了他的卷子贊嘆道:“此卷,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那時候,文天祥只有20歲左右,同時他的弟弟也登科了。
悲憤棄官
文天祥正處在一個內(nèi)憂外患的時代。自從高宗南渡以后,只剩下可憐的半壁江山!那時的朝廷,正同一所破房子,在凄風(fēng)苦雨中飄搖著。
在這樣艱難的時代,朝廷里卻多是壞人得勢。來了黃潛善、王伯彥兩個奸臣,宗澣和李綱兩個忠臣便告退了;用了秦檜,岳飛便被殺了;用了韓侂胄,太學(xué)生立刻被殺了十多人。一時正義消沉!文天祥正處在賈似道專權(quán)的時代。文天祥雖然是一個小官,卻富于愛國熱血,處處留心國事。
寶祐六年(1258),蒙古兵進四川以后,接著把廣西、貴州都占據(jù)了,更派重兵向兩淮及長江上下游進兵。江西不保,武昌也被圍了。那里的老百姓,在蒙古人的鐵蹄下,任人宰割。有一個太監(jiān)董宋臣,請皇帝遷都四明,以避敵鋒。
文天祥聽見遷都的消息,上疏請斬那些專權(quán)誤國的臣子和干政的太監(jiān)??缮鲜柚髤s如同石沉大海,他于是辭官,回家隱居了。
理宗死了之后,度宗即位,文天祥做了尚左郎。不久,文天祥的意見又同奸臣賈似道不合,免官回家了。他回家之后,仍然心系國家,在文山上面,造了一所小房子,在那里閉門讀書,隱居求志,為將來效力國家做準備。
勤王救國
度宗咸淳九年(1273),文天祥出山了,為湖南的提刑。
他勤政愛民,百姓都非常感激他,奸臣賈似道卻十分妒忌他。
那時,元兵得了襄陽,接著又轉(zhuǎn)攻郢州。郢州的守將張世杰預(yù)先在漢水南岸暗置了炮弩,各方面都布置得很好,所以元軍沒法得逞。
元兵到了臨安以后,丞相陳宜中實在想不出辦法,遂詔告天下的“勤王”兵。文天祥聽見這個消息,一心想要救助王室,便什么也不顧了,就約了幾個豪杰,又結(jié)了溪峒的山蠻,各處士民紛紛響應(yīng),沒幾天,已經(jīng)招集了三四萬人了。可是受奸人鼓動,朝廷竟不許他們打仗。
后來京師的情形更危險了,朝廷沒辦法,為了要保全性命,只得急詔文天祥率兵進京。文天祥的朋友勸他不要去,他卻堅決以身報國。
王爚、陳宜中拜文天祥為兵部尚書。文天祥從吉州發(fā)兵,八月到了闕下,駐兵在西湖上。十月朝廷命他遣兵到常州去解圍,朝廷因為獨松關(guān)地方很危險,又叫他趕快帶兵去,文天祥怕走了以后,平江便空虛了,所以想兩面分守。朝廷不肯答應(yīng),文天祥沒法子,只好棄了平江,轉(zhuǎn)到臨安去了。他走了不到三天,平江便落在元人手里了!
身入虎穴
那時,元將巴顏已經(jīng)攻到臨安附近了,朝里的官僚走的走,逃的逃。文天祥便倡議以下數(shù)事:
第一,送吉王、信王離京,一個到閩,一個到廣。萬一國家有變動,吉王、信王可以在閩廣再立起來。
第二,送福王或是沂王到臨安去,以安定人心。
第三,請帝后秘密躲到別的地方去,因為從前徽帝和欽帝被金人捉去,受了許多污辱。
第四,將京師的義士20萬和城內(nèi)外數(shù)萬軍人聯(lián)合起來,由張世杰帶領(lǐng),再和元軍決一死戰(zhàn)。
他的奏折陳呈上去,朝廷只照辦了第一件事,其余的全不采納。等到元軍逼近了,城里的兵將也守不住了,大家紛紛投降。朝廷這才想起文天祥,又命他到軍前去解圍。文天祥到了元軍陣地,巴顏起初在文天祥面前示威嚇唬他,文天祥卻從容地說:“我是宋朝的狀元宰相,富貴也算達到極點了,所欠缺的,不過以死報國罷了!你就是把刀放在我眼前,我也不怕,你何必恐嚇我呢?”
巴顏聽了這些話,不覺對他生起敬佩之意,連呼:“好男兒!好男兒!”巴顏知道文天祥是忠義之士,所以不肯放他回來。后來巴顏改臨安為兩浙大都督府,又叫各州縣來投降,把文天祥的勤王兵全部解散了,把帝后趕到北邊去,可憐南宋便亡了。
京口逃難
文天祥一想到宋朝已經(jīng)滅亡,自己一定會被帶到北方去,與其受敵人的侮辱,不如自我了斷。于是想寫信給家中料理后事。后來又覺得吉王、信王都在外面或可再立,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大家要渡江的時候,隨從中有個叫余元慶的,他遇見一個老朋友,是替北軍管船的。余元慶便送了他一千二百兩銀子,希望他找一只船來,放文天祥逃走。那人雖然是管船的粗人,卻很顧大義,他說:“我替大宋放掉一個丞相,是好事,難道一個丞相只值千兩銀子不成?”
他堅辭不受,并預(yù)備了一只小船等待著。晚上,余元慶想了一個計策,于是對看守的人王千戶說:“明天過了江便是北方了,我們南方人離開家鄉(xiāng)越來越遠了,不如趁此機會買些酒來喝,大家醉飽一番吧。”
王千戶滿口應(yīng)允,于是大家欣然地吃著酒菜。等他們都醉了,文天祥便換了衣服,悄悄地逃到甘露寺下,匆忙上了船,逃走了。
那時真州的守將是苗再成,他很高興迎文天祥進城。文天祥到了,大家才知道國家已亡了,都感憤流淚。大家認為兩淮的兵力本不差,現(xiàn)在既然丞相來了,在這個月便可連兵大舉把江南收復(fù)。文天祥寫信給李庭芝、夏貴庭,可是李庭芝反疑心文天祥沒有走脫的道理,說他定是受了元人指使而來的。李庭芝便命苗再成把文天祥殺掉,苗再成不忍心下手,就放走了文天祥。
這時候,忽然來了50個人,說是來護送文天祥的。文天祥想了一想,說:“你們送我到揚州去吧,我想見見李制使,將這回的事說說明白,再談復(fù)國的事。”他們到了揚州,走到城門邊,便看見了一條告示,正是要捉拿他。護他一起來的人,很多都害怕離開了,文天祥沒辦法只能又離開揚州,轉(zhuǎn)到高郵去了。
不幸被捉
德祐二年5月1日(1276)吉王在福州,得文天祥上表勸進,即位為帝,召文天祥為觀文殿學(xué)士侍讀。文天祥到了福州之后,又拜他做右丞相,因為他的意見同陳宜中不合,所以他不敢拜命。于是派文天祥做樞密使統(tǒng)領(lǐng)諸路軍馬,發(fā)行都,出劍南,號召四方。次年三月收復(fù)梅州,才和母親、妻子、兄弟相會。自從江西失陷以后,文天祥同他的家人,已經(jīng)好幾年不見面了。
此時軍中瘟疫流行,文天祥的母親和兒子,都染了瘟疫死了。但文天祥并不以家破人亡減少他的愛國熱忱。那時盜賊劉興、陳懿在潮州一帶為害,文天祥帶兵,進據(jù)潮州,把劉興殺了,陳懿逃了。
后來元朝的張弘范,帶了大軍向潮州進攻??珊弈谴蟊I陳懿竟用船接濟張弘范的水兵。那天,文天祥正在營里同許多人吃飯,敵人從五坡嶺攻進來了,文天祥想這回一定是沒有退路了,于是就把藏在身上的龍腦香吞了下去。敵人把文天祥抓了,他討水來喝,想快點兒死,沒想到,水到肚里,把龍腦香沖到腸里,大瀉下來了,他并沒有死。
南宋祥興二年(1279)正月二日,張弘范把文天祥帶到崖山去,叫他寫信給張世杰,勸他投降。文天祥說:“自己不能保衛(wèi)父母,卻叫旁人反叛父母,我是做不出來的!”張弘范還是逼著他寫,他遂寫下一首《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那年二月,崖山攻破了。丞相陸秀夫抱著祥興帝跳到海里,太妃等人也跟著跳到海里去了。將士官僚,不肯投元,一齊投海死的有十幾萬人!文天祥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悲痛,還做了一首長歌哀悼他們。
張弘范為慶祝勝利,請大家喝酒。他對文天祥說:“國亡了,忠孝的事情,也已經(jīng)盡了。你若能為我大元效力,大元的丞相非你莫屬。”文天祥聽了,流下眼淚說:“國亡了,沒法挽救,做臣子的死有余辜,哪里還敢再有二心!”張弘范聽了這些話,臉色也變了,他就把情況奏告元世祖,元世祖叫把文天祥送到京師去。
正氣長存
文天祥到了燕京之后,元丞相博羅叫他來覲見,侍臣讓他下跪,文天祥說:“南方人不能跪。”侍臣用盡法子強迫他,他都不跪。侍臣問他:“你還有什么話說呢?” 文天祥說:“自古國家有興即有廢。帝王將相滅亡慘殺,哪一代沒有?我忠心于宋朝,所以到了今天,死便罷了,還有什么話說?”
自此以后,文天祥在兵馬司獄中,囚禁四年。兵馬司獄里文天祥所住的地方,狹小得很。四面都是泥土的墻壁,窗小屋暗,每到夏天各種氣味臭污沖天,大雨淋時床幾盡濕,文天祥住了兩年的時候,曾做了一首《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事樊?dāng)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jié)。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驗槎山?,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dāng)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系命,道義為之根。嗟予遘陽九,隸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春院 天黑。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為我安樂國。豈有他繆巧,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存,仰視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風(fēng)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元世祖叫文天祥來,
問他:“你要用待宋朝的心思來待我,當(dāng)用你做丞相。”文天祥說:“我為宋朝丞相,安能再事二姓!請賜一死,就滿足了。”元世祖仍舊不忍心下令殺文天祥,侍臣都勸元世祖把文天祥殺了,從而成就他的志向。
十二月初九那天,文天祥被召出獄,他經(jīng)過街市,志氣昂揚,一點兒愁苦之態(tài)也沒有。路上的人看見,莫不悲哀流淚。他被殺的時候,只有47歲。在他的衣帶間,找著一篇絕筆自贊: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責(zé)任編輯:譚栩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