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究竟有意義嗎?
距今300萬年前,人猿相揖別。距今20萬年前,人類開口說話,并能簡單使用符號語言。距今數(shù)千年前,人類發(fā)明了文字。
但人究竟是在哪一刻起,開始產(chǎn)生了“思想”呢?
大約是從7萬年前開始,我們的祖先,據(jù)說產(chǎn)生了一次大腦的“基因突變”,正是這次基因突變,使得大腦原本分離的兩個部分聯(lián)合到了一起,導(dǎo)致了認知功能的整體變化。
從此,人能夠想象不存在的東西了,擁有了想象力。也能夠編故事了,雖然當(dāng)時還沒有文字,但是已經(jīng)能夠談?wù)摪素院途幙椌p聞了。人也擁有了進一步思考的能力。
雖然世界上公認的第一位哲學(xué)家,西方的泰勒斯,誕生于距今2500年前;推演出周易的周文王姬昌距今3000年前;畫出太極八卦的伏羲,則是生活在新石器時代的早端,大約距今1萬年前。
但是除了這些哲人思考過天地的奧秘以外,在更早的時期,想必已經(jīng)有我們的祖先思考過這一問題了。誰也不知道地球上第一個思考“世界是什么”的人,他是誰,距今是幾萬年前…
但這個人,應(yīng)該是嚴格意義上的第一位思想者吧!
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就真正的與動物有了本質(zhì)區(qū)別。動物不會追問意義,不會思考價值,不會去想將自己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之謎揭開。
但人不一樣。
人會去不斷地弄懂自然界的原理,不斷地去追問我們從何而來,不停地期望從所生活著的這個世界當(dāng)中尋求到更大更廣袤的意義…
然而,這個世界有沒有最終的意義,這個答案,想必在每個人心里面都不一樣。
以前我們說到三觀,都以為是先有的世界觀,世界觀決定了人生觀,人生觀又決定了價值觀。
但經(jīng)過代代哲人的不懈努力,我們恐怕是發(fā)現(xiàn):人先有了對周遭利弊好壞的判斷,才有了對于人生和生活的整體觀念,進而才能開發(fā)出對于世界的整體認識。
從這個角度上,相反正是最早出現(xiàn)了價值觀,價值觀形成了人生觀,人生觀才變成了世界觀。
這個角度應(yīng)該是這樣的。
動物只停留在了價值觀的層次。對于一只貓而言,它眼中的一切都是價值恒定的,沒有在主觀內(nèi)部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所以貓的觀念中,整體也不會提升到“貓生觀”的高度,任何的兩只貓,放在一起,你都不能說它們所秉持的貓生觀有任何不同。
而人就不一樣了。任意不同的兩個人,人生觀可能差了十萬八千里。
就更不要提眼中的世界了。
你可以想辦法毀了一個人的三觀,卻沒有辦法毀一只貓的三觀。
所以,世界有沒有意義,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最初價值觀的問題。只是,這個問題一變形,大多數(shù)人都沒能意識到它的形成順序罷了。
我們常說,追尋到了意義,人才會快樂。然而,如果人一開始就是快樂的,又何必去追問意義。
追問意義的根源,一定是不快樂。
人間有了老子、莊子,佛陀、赫拉克利特,近代有了康德、叔本華、尼采,他們這些人探究世界的目的是什么?
無論原因有多么復(fù)雜,其中最初的一個一定是源于:苦悶。
各種形式的苦悶,導(dǎo)致了各類查疑解惑的道路,給后人也留下了各條追尋答案的線索。
在康德之前,智者們對遙遠的天國都還抱有各類形式的幻想;康德之后,那柄已傳承了千年、名為理性和思辨的密鑰已徹底被丟到了外太空的深淵垃圾場里。偶爾有一些勤勤懇懇的拾荒者,來到垃圾堆中翻找,或喜或泣地離去。
直到尼采的出現(xiàn),告訴世人:別找了!我送你一把鎖,再配幾把鑰匙,你想怎么開著玩就怎么開著玩,完全都是你自己說了算!
不僅如此,體弱多病的尼采還干了一件討厭的事:如果世界是一個開著十級美顏效果的美麗動人的大長腿主播, 那么尼采則一把關(guān)閉了濾鏡,將原本世界丑老太的模樣暴露給了觀眾,這嚇到了有些人。
尼采不依不饒,還揪著偉大的蘇格拉底痛罵他是直播間里鬼迷心竅的榜一大哥…
尼采能不遭人怨恨么?
當(dāng)然,怨恨尼采的理由有很多,這只是其中一個。
尼采之后,未來的哲學(xué)家仍在以不同的方式繼續(xù)拷問世界。其中當(dāng)然,同時代也出現(xiàn)了馬克思,但那是另外一脈的神話了。
再后來的哲學(xué)家,就不提了。尼采在著作中常常提到對一種他心目中的“未來哲學(xué)家”的期望,但根據(jù)他的期望,后來的人有沒有能夠得上是的,那就不知道了。
時至今天,世界有意義嗎?——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答案,甚至有的門派哲學(xué)家提出了:這個問題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它的提出就是無意義的。
這里我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也無法說在諸多的哲學(xué)家門派里,我偏向誰,又有誰說的是對的。
這個問題,我還沒法說。
只能說,我們回到上述的那個問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尼采的那句“重估一切價值”,送給你。
下次有空,我們再聊點別的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