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行道
和西方不同,中國古代對世界的認知是從對人自身的認知開始的。
美丑、善惡是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判斷。人們之所以有美的認知,是因為對丑的厭惡;之所以有善的認知,是因為看到各種惡行。人類對自身的認知一方面源于本能感受,是感性的、直接的;一方面源于觀察總結(jié),是理性的、間接的。間接的理性認知源于共情能力。
有無、難易、長短、高下、聲音、先后是人類對事物狀態(tài)的認知判斷。一個事物、包括我們對事物的認知、以及認知規(guī)律的認知……都會從無到有、再或消滅;先難后易,隨著認知的深入又變難;宏觀到微觀,再站到宏觀角度觀察;粗淺認識到深入了解,又大覺太粗淺;孤立事件研究、組合成片段或體系,片段或體系又成了孤單的音節(jié);由因及果,又反推至起源。事物的這些狀態(tài)都是相伴生成、不能孤立的;同時又都是相對的、隨時可以轉(zhuǎn)換的;要做出判斷必須有統(tǒng)一的參照系,或相互參照;能夠相互襯托出彼此的不同;通過搭配形成美妙的世界萬物;以不同的時間次序排列形成了奧妙宇宙。因此相生、相成、相刑、相盈、相和、相隨是以上人類對世界的認知判斷的變化規(guī)律,這些簡單的規(guī)律是永恒不變的。
有無、難易、長短、高下、聲音、先后既是世界萬物的屬性,也是人類認知的幾個不同階段,你可以類比各類考試大綱中的了解、理解、掌握、運用。
其中有無,于物質(zhì)世界是產(chǎn)生與消滅、或存在與消逝,于認知相當于已知和未知。生,即生產(chǎn),按照詞序應當是有生無。有無相生是說人們知道一個事物的存在,相應的才知道它的消逝,反過來卻不行。認知領(lǐng)域里,有識者才識得無知,或自視無知;無知者從來不這么認為。
一個事物的滅亡,必然伴隨著另一個事物的產(chǎn)生,因此有無也是相成的,就像恒星隕滅,生成紅矮星或褐矮星或白矮星,一眾矮星隕滅,又生成中子星黑洞,中子星黑洞歸于死寂而形成星際塵埃,星際塵埃又孕育新的恒星體系。雖然有些事物的隕滅似乎沒有新的物質(zhì)產(chǎn)生,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比如生命的消逝。從另一種角度看,存在就意味著將會消亡;而消逝的,還會適時的再現(xiàn)。就像天文科學家們推測的那樣,在宇宙虛空中,隨時會有正反物質(zhì)生成、湮滅、再生成湮滅。認知領(lǐng)域,人們對一個事物從未知到已知的認識過程,也是建立在對其他相關(guān)事物的認知基礎(chǔ)上的。因此對于學生,基礎(chǔ)學科的學習尤為關(guān)鍵;而科學界基礎(chǔ)科學的研究對整個科技發(fā)展亦如此。
有無是相刑的,蜀中無大將,是北魏有人才作為參照得出的結(jié)論,如果以更弱小的勢力范圍為參照,蜀中還是有很多能人的;空中無一物,是以地面的繁榮為參照,如果以外太空為參照,空中各種氣體分子也是很熱鬧的。
有無也是相盈的,宇宙中諸多星系物質(zhì)的有,才襯托出虛空的無。在宇宙初始混沌一片的時候,是沒有有無的概念的。
有和無在空間上的分布,形成了組成物質(zhì)的基本原子,也組成了整個物質(zhì)世界,這就是有無相和;有和無在時間上的變化,展示出微觀世界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也呈現(xiàn)出宏觀宇宙的運行規(guī)律,這就是有無相隨。
在認知領(lǐng)域,無欲的探索便遵循著有無的以上規(guī)律;而有欲的研究卻遵循著難易的這些規(guī)律:
研究的起初都是困難的,難在沒有頭緒,難在漫無目的,只有一個大致的研究方向。研究有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目標就會逐漸清晰,思路仿佛豁然開朗,研究工作會漸入佳境,容易起來。當然,再要深入一個層次,還會經(jīng)歷這樣一個過程。凡是剛開始覺得容易的研究,蓋因前人的努力為你指明了方向,無他。
在不同知識領(lǐng)域之間,難易相成。前一個認知階段來的容易了,緊跟著后一個認知階段就會很辛苦;相反前一個認知階段百般求索才實現(xiàn),后一個認知階段就會輕松很多。學生學習如是,人類歷史演進亦如是。宏觀了講,秦大刀闊斧改革,二世而亡,秦皇說我太南了,于是隨后的漢傳了數(shù)百年;漢順風順水,南北朝時遭了血霉。西方文明在黑暗時代難了千百年,近百十年終于可以騎在其他文明脖子屙屎了;中華文明順了上下五千年,近百十年被人欺辱了。微觀了講,霸王項羽不可一世,末了飲恨烏江;劉邦受盡屈辱,終究開創(chuàng)大業(yè)。
不過難易卻也是相對的,你道劉項難,難的過戰(zhàn)亂中的平民?你道漢唐易,卻還有夏商八百年。
而難易相盈,中華文明香火不斷的難得,正是其他三大古代文明的中斷襯托出來的。
擺在劉備面前一副三國圖景,奪取各大勢力范圍難易程度不一,是為難易相和;先荊州而徐圖益州是為難易相隨,值得注意的是,后取的不一定是因為最難,先取也不必最易,一切都要遵循大道。
人們認知世界總是先宏觀后微觀,先了解概況再觀察細節(jié),是謂長短相生。如果你試圖先研究細節(jié),再歸整起來,便要走許多彎路,因為沒有宏觀認識,微觀的研究往往都會走入歧途,反而干擾對整體的認知,好比盲人摸象了。
宏觀認知和微觀探究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宏觀認知,微觀研究就有了方向;微觀研究又反過來可以驗證宏觀認知的正確性。
當然,何為宏觀、何為微觀,也都是相對的。確定了參照系,才有宏觀微觀之說。以行星為參照,宇宙星空是宏觀,地球生物是微觀;以細菌為參照,地球生物是宏觀,分子、原子是微觀。
宇宙之所以浩瀚,地球的渺小襯托出的;原子之所以微妙,因其構(gòu)成了我們、以及我們的一切。所謂長短相盈也。
物質(zhì)世界的宏觀微觀、經(jīng)濟政治的宏觀微觀、文化現(xiàn)象的宏觀微觀……諸多宏觀微觀世界錯落有致,構(gòu)成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復雜認知。為這種復雜程度的認知加一個時間維度,就構(gòu)成了人類認知世界的發(fā)展史。
不同個體、不同群體、不同文化對世界的認知是有高下之分的。而高下相生是說站位高方可觀四下,反之則做不到。一個人,企業(yè)主能看清公司全局,而中層只能看清局部,員工看到的就是業(yè)務;古代圣君看得清天下,宰相看到國家,州縣官看到一隅,而火夫只看到灶頭。一個企業(yè),華為看到全產(chǎn)業(yè)鏈、看到幾十年后的今天美國的阻力;化建看到延長的市場,卻看不到人才策略的失敗埋下的雷。一種文明,西方看到博弈、零和博弈;中國看到合作、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然,視野狹窄的下,往往成就精湛技藝的高;見多識廣的高,也往往造成眼高手低的下。
當然,論高下,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找準參照很重要。同理,紅花還需綠葉配,沒有下的陪襯也顯不出高的突出。
一個優(yōu)秀的組織,不需要全部成員都高明,就像取經(jīng)團隊一樣,搭配好不同的人更關(guān)鍵。而安排好能力高低各不同的人才適時的出場,是演好一場戲,以及令企業(yè)長青的法門。
聲者,逆耳、刺耳;音者,順耳、悅耳。除此之外,聲和音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聲是單調(diào)的,音是由多個音調(diào)相同的聲按照一定旋律譜寫的樂曲??梢娨羯诼暋?/p>
而聲音相成是指在一段美妙的樂曲中,聲成就了音,而音的成功也使得聲有了用武之地。如果文章是音,文字就是聲;如果文化是音,每一部經(jīng)典、每一項藝術(shù)就是聲;如果祖國是音,每一個中國人就是聲。
不過同是一部著作,放在中華文化中就是聲;單獨看來又是音;一個優(yōu)秀企業(yè),是組成民族自豪的聲,又是企業(yè)員工的音。
鳥鳴之所以是音,是有自然界噪音的襯托;優(yōu)美的歌聲中參雜幾聲鳥鳴就顯得突兀了。
聲與音完美的組合,可以生成百鳥朝鳳那樣的天籟之音;而其間的精妙就在于不同聲與音恰到好處的先后層疊發(fā)出。
先與后本身就表達了相生的關(guān)系不贅述,而先后亦有著承啟、傳揚的關(guān)系,是為相成。后輩們繼承了先人的遺志,同時弘揚著先人的精神;原有的認知促進了之后認知的發(fā)展,之后形成的認知又不斷完善著之前的認知。
時間上的先后一樣需要一個參照,參照選擇的不同,先后變也不同。進一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證明,先后也是可以相互轉(zhuǎn)換,接近光速行駛的列車上,同時從中間向兩端發(fā)出的光,在列車上觀察同時到達,在地面上觀察卻有了時差。當然,有沒有相對論,都不影響先后相刑的定論。
長跑冠軍是第二之后所有參賽者襯托出的榮耀;后進分子也是在眾人的努力下現(xiàn)出形的。
疫情期間的逆行者,勇于爭先奉獻力量和個人安危退居其后才勾勒出一個個鮮活的身影;國家科技,量子計算等多領(lǐng)域的先和材料科學又多領(lǐng)域的后,描繪出真實的現(xiàn)狀。一切在安放會一個人的人生、安放到國家?guī)资甑陌l(fā)展史中,呈現(xiàn)的便是屬于我們的世界。
因此“有無之相生也”,到“先后之相隨”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有無相生、相成、相刑、相盈、相和、相隨;難易相生、相成、相刑、相盈、相和、相隨;長短相生、相成、相刑、相盈、相和、相隨;高下相生、相成、相刑、相盈、相和、相隨;聲音相生、相成、相刑、相盈、相和、相隨;先后相生、相成、相刑、相盈、相和、相隨。
為者,欲為,有個人目的的行事。無為者, 不求私欲的行事。圣人行事,沒有個人目的;而凡人行事必有其欲,使得世間利益關(guān)系愈加繁雜,擾亂了世界本來的運行規(guī)律。圣人要做的就是恢復這種被擾亂的規(guī)律。圣人的手段也不是說教,更不會用強,而是巧借事物運行規(guī)律,已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讓萬事萬物自然而然的回歸正道,而不是按下重啟鍵。
因為施加影響力時沒有參入個人私欲,成功后自然也不會持續(xù)施加影響。因為影響力是自然而然的抽去的,沒有的影響力的加持,成功的狀態(tài)才能在自然規(guī)律下更好的保持。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聲音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