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打五巴掌給一顆甜棗,鄭愷只配用來煽情?請善待老成員
雖說本季《奔跑吧》第六期節(jié)目算得上是鄭愷特輯了,結尾處也有那么一些感動,但還是想吐槽一下《奔跑吧》節(jié)目組。
煽情專用工具人
可以這么說,在第六期節(jié)目之前,本季的鄭愷幾乎相當于“隱形”了。跑男初期時,鄭愷與楊穎組成了CP,一度也是熱度頗高的。但好景不長,隨著楊穎的結婚生子,兩人的CP也隨之“解散”了。那個時候就有人說鄭愷在節(jié)目中的處境很尷尬,早晚會選擇退出的,畢竟“戲份”的確是太少了。但看過本季的前五期節(jié)目之后,會發(fā)現(xiàn)鄭愷如今的“戲份”還不如那個時候,簡直就是可有可無。
哪怕加上第六期的鄭愷特輯,《奔跑吧》節(jié)目組的做法也不是打五巴掌給一顆甜棗而已。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鄭愷在節(jié)目中的作用就只剩下煽情了。100期滿勤時煽了一次情,這回鄭愷的妻子苗苗來了,依然還是煽情的套路。鄭愷似乎成了煽情專用的工具人,作為跑男的忠實觀眾,真心覺著這對鄭愷有些不公平。
鄭愷也曾是迷倒了一眾美女的小鮮肉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顯然是《奔跑吧》節(jié)目組有意在捧新人。為了捧新人,甚至不惜壓縮老成員在節(jié)目中的生存空間。實際上不僅僅是鄭愷,楊穎的存在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三位老成員中只有李晨堅守住了自己的“陣地”。這恐怕源于“能力者”這個人設的替代者太難找了,否則李晨也難逃被弱化的命運。
究其原因的話,看看補充進來的新人就明白了。從綜藝的角度來說,蔡徐坤跟鄭愷屬于同一類型的人設。對此可能有人會不認同,認為鄭愷和蔡徐坤完全是兩種類型的藝人,怎么會是同一類型的人設呢?
回看跑男第一季鄭愷首次出場時,就是凹了一個迷倒一眾美女的帥哥造型。退回到八年前,“小獵豹”鄭愷就是跑男中的小鮮肉,人氣真的堪比現(xiàn)在的流量明星。但是隨著跑男MC陣容的不斷調整,慢慢的鄭愷也從小鮮肉變成了純搞笑的綜藝咖了。
當新一代的小鮮肉蔡徐坤加盟之后,更是進一步擠壓了鄭愷原有的人設空間。實際上如果僅僅只有蔡徐坤一人還好,鄭愷還可以轉向往搞笑路線上發(fā)展一下。但是在黃旭熙回歸之后,《奔跑吧》中的搞笑擔當已經是人滿為患了?!袄夏杲M”有李晨、沙溢,再加上“青年組”的黃旭熙,鄭愷真的只能夾縫求生存了。
這倒不是說鄭愷在搞笑方面的能力比黃旭熙差,只是《奔跑吧》節(jié)目組更加青睞于年輕的黃旭熙。在個人看來,如果鄭愷能獲得更多的“戲份”,起碼本季《奔跑吧》要比現(xiàn)在更為精彩一些。
宋雨琦的人設與楊穎如出一轍
至于楊穎,正如現(xiàn)在眼下的傳言所說,是有可能被宋雨琦所替代的。盡管兩人的經歷差別很大,但在節(jié)目中的人設幾乎就是如出一轍,都是走“女漢子”的路線。在本季第五期節(jié)目中,楊穎能夠直面泥漿枕頭的“打臉”,這一點是很多女藝人所做不到的。
起碼宋雨琦就做不到,但這并不妨礙其凹“女漢子”的人設。在宋雨琦初次加盟《奔跑吧》的那一季,《奔跑吧》節(jié)目組就給其安排了一個“雨琦弟弟”的綽號。在體力比拼中,更是屢次“碾壓”了鄭愷。稍微一想便知,這些都是“劇本”的安排,否則身為女生的宋雨琦怎么可能是鄭愷的對手。
如此雷同的人設,要說《奔跑吧》節(jié)目組無意用宋雨琦取代楊穎,恐怕沒有多少人會相信。只是由于受到了特殊時期的影響,導致宋雨琦無法參與上一季和本季的前四期節(jié)目,才淡化了其與楊穎在人設上的沖突。否則楊穎的處境大概率也會與鄭愷差不多,逐漸淪為“隱身人”。
不過經歷了“泥潭枕頭大戰(zhàn)”一役之后,相信更多的觀眾會站在楊穎這一邊。原因很簡單,楊穎敢于用臉硬接沾滿了泥漿的枕頭,而宋雨琦卻做不到這一點。韓綜有一向以玩得開而著稱,以韓版跑男的泥漿摔跤為例,其“慘烈”的程度著實是讓國內觀眾遭到受了視覺上的沖擊。劉在石和池石鎮(zhèn)完全是被金鐘國按在泥漿里“摩擦”,不得不讓人感嘆韓星真的是沒有明星包袱。這就更讓很多人頗為不解了,一直在韓國發(fā)展的宋雨琦,怎么會這么玩不起呢?
請善待老成員
站在觀眾的角度上來說,并不反對加入新人,畢竟有的老成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退出了。但《奔跑吧》節(jié)目組應該有選擇性的加入新人,起碼要考慮到新成員與老成員的搭配問題。不能只看重流量,而忽視了節(jié)目的整體構成,這樣反而會得不償失?;叵肱苣械谝患镜臅r候,七位成員中沒有任何人是所謂的頂級流量,可節(jié)目還是徹底火了?!侗寂馨伞樊吘共皇桥枷耩B(yǎng)成類節(jié)目,其收視群體是以普通大眾為主,而不是飯圈之內的粉絲。這就意味著,對于《奔跑吧》來說,節(jié)目的趣味性要比流量更為重要。如果沒有最初老成員為《奔跑吧》打下的品牌基礎,縱容是請到再多的流量明星,也是于事無補的。
真心希望《奔跑吧》節(jié)目組能夠善待李晨、鄭愷和楊穎三位老成員,組建MC陣容時能多考慮考慮他們的感受,而不是將老成員當成了工具人。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