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狠活”的魔怔人只能絕食了
01
最近“??怂箍萍肌边@個詞很火。

這詞原本出自《英雄聯(lián)盟》,特指一種魔法和科技融合的頂尖技術,后被短視頻博主辛吉飛當作了口頭禪,用來形容某個食品用了很多添加劑。

在他的視頻里,經(jīng)常能看到各種宛若變魔術一般的絕活:
要整出一道蟹黃,只需要南瓜、蛋黃加上一勺蟹肉香精粉就能以假亂真。

蜂蜜哪還用得上蜜蜂親自生產(chǎn)?我們直接拿糖水就能勾兌出來:

合成肉是不同肉的邊角料和添加劑合成出來的,每一口都能讓你玩玩“猜猜我是誰”。

讓你食指大動的拉絲大雞排,可能僅僅是因為加了“大豆拉絲蛋白”:

老婆餅里沒有老婆,那奶茶里沒有奶,也很合理:

每當介紹完這些駭人聽聞的科技,博主總是不忘評價一句“這就是科技與狠活啊”,再配上標志性的歪嘴造型,令人印象深刻。

有網(wǎng)友說:過去父母和老師勸你一萬遍你也不曾聽的“不要吃街邊小攤”,現(xiàn)在被一個短視頻就戒掉了。

一打開外賣“科技與狠活”五個字就回到在耳邊,仿佛是每一次點下單都是一次天堂的呼喚。

觀眾們是越看越惡心,又越看越上癮。
惡心在很多家喻戶曉的美食竟然都是加了“科技”的,上癮在每次點開一個新視頻,都會更加好奇又是什么加什么能做出一道毀三觀的料理。
這不比開盲盒還刺激?
02
隨著視頻的火爆,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起是食品添加劑,這原本是好事。畢竟很多三無產(chǎn)品確實有問題,理應被人揭秘。
但事情后來的走向,顯然有些魔幻了:
出于對食品添加劑危害健康的懼怕,網(wǎng)友們開始自發(fā)找尋身邊的“??怂箍萍肌?,對照著視頻中三分鐘前剛學到的名詞開始不斷“重拳出擊”。
看到羅森三明治密密麻麻的配料表:完了,這絕對是科技與狠活。

我吃個桃子口味的月餅,一點桃子都沒有,全是元素周期表,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可怕?

一看泡面包裝,好家伙這比我初中寫的議論文還長,大腦直接宕機:

因為配料表上有我看不懂的成分,便一口咬定這就是“合成肉”。

總之一通通操作下來,現(xiàn)在不少人已經(jīng)PTSD到看到香腸就反胃,連飯都吃不下的地步了:

一想到燒烤就是合成肉,一看到飲料那就是化學物質(zhì)勾兌的,只要看到點不認識的元素就嚇得魂不守舍。更有甚者開始扔家里的調(diào)味料和油,因為它們“不安全”。

有點古代人因噎廢食那味了。
03
就在大家因為??怂箍萍蓟袒滩豢山K日的時候,中國食品報融媒體發(fā)布視頻直指辛吉飛“販賣焦慮”,視頻內(nèi)容部分失實、夸張演繹,反對“低價有罪論”。

遺憾的是,好像這些辟謠部分網(wǎng)友們并不買賬。
他們依然堅信一分錢一分貨,便宜的東西就是有害身體。

甚至還有人陰謀論說: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跳出來反對,是因為辛吉飛的“打假”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了。

老實說,大家都認為不健康的食品添加劑,很多其實并沒有短視頻中渲染得那樣恐怖。
它們其中的很多僅僅是為了改善食品的品質(zhì)和顏色、氣味、香味,或是為了延長其保質(zhì)期。
有了食品添加劑,很多不耐儲存的東西才能經(jīng)過長時間的運送給更多人享受,有了食品添加劑,也能讓原本價格高不可攀的食品變得稍微“親民”一點。有了食品添加劑,即便是很便宜的東西也能做出風味,以此來滿足不同價格需求的人群,
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xiàn)代成熟的食品工業(yè)。
抵制食品添加劑這點是應該抵制濫用。而不是完全不用。
你看我們常吃的鹽,實際上最早也是一種添加劑,在遙遠的古代人類從海水中提煉出了鹽,不僅讓食物更加美味,還滿足了身體的營養(yǎng)需求,而且通過鹽腌制的食品能夠長時間保存,也大大提升了古代人的生活質(zhì)量。
一個熱知識,其實鮮味是人的五種味覺之一。
但在1908年,日本化學家在海藻海帶中提取谷氨酸鈉。

在發(fā)明味精之前,普通人想嘗到“鮮味”是很困難的。在明清的北京城,山東膠州籍的廚師會把珍貴的海腸曬干磨成粉,每道菜里面都加一點,以此奠定魯菜在京城的地位。
而接觸不到這種古代味精的師傅,則需要通過長時間熬制高湯了。
鮮味是食品的一種復雜而醇美的感覺,往往需要獨特的食材和特殊的工藝才能感受到。?現(xiàn)在只要一小勺味精就能滿足,不得不說是造福大家的一件好事。
再比如最近已經(jīng)快被妖魔化的三花淡奶,在發(fā)明當初也幫助了當時的人解決了營養(yǎng)問題。
在劉慫的短視頻中,我們總覺得這是一種能讓羊肉湯瞬間變白變香的“魔法藥水”。越是有這般神功大家越是害怕,這里面得有多少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添加劑啊?

但其實“三花淡奶”中,“三花”其實是某大廠底下的子品牌,“淡奶”是煉奶的一種,所以,“三花淡奶”不過是一款普通的奶制品。
我不禁想,按照現(xiàn)在的風氣,如果奶粉是2022年才被發(fā)明出來的,應該也逃不過被人叫“??怂箍萍肌绷恕?br>
你拿來給人喝當然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至于加進羊肉湯里,頂多也就是有點不道德罷了。
畢竟它用奶粉冒充了“十幾小時熬出來的羊肉湯”,讓原本外觀清淡的羊肉湯顯得很濃厚,但還是不至于說喝了就對人有害。
憑心而論,我覺得無論是辛吉飛的“科技與狠活”,還是劉慫的“我一勺三花淡奶”,他們真正想諷刺的,實際上是那些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的違規(guī)商家。
但網(wǎng)友們卻寧可信其有,以至于認定所有食品添加劑都是有害健康,這就有點矯枉過正了。
說到底在國家要求的標準下,規(guī)范使用食品添加劑,肯定是安全的。合理合規(guī)適量使用添加劑并沒有危害,如果讓你當飯吃,那有沒有危害不是明擺著的嗎?
還是那句話,拋開劑量談毒性那都是耍流氓。

比如,我們常吃的鹵水豆腐,其中點豆腐的鹵就是有毒。甚至我們吃的淀粉里面都有高錳酸鉀。
但為啥我們都活得好好的呢?
自然是它們在國家標準下的含量不足以危害人體健康。
其實不是不能理解大家對食品安全的擔心,畢竟前幾年有三聚氰胺、蘇當紅等事件一次又一次呈現(xiàn)在公眾面前。
但問題在于,這些東西,本身就是個別黑心企業(yè)違規(guī)在先。
昧著良心添加進了一些不能用于食品生產(chǎn)的物質(zhì),和正規(guī)的食品添加劑沒有半毛錢關系。
一竿子把所有的食品添加劑打死,實在是有點太冤枉了。
頗有一種“今天我看到有人上街被車撞死了,于是呼吁封禁全世界的交通工具”的滑坡謬誤感。能因為有人濫用一些添加劑就呼吁抵制所有添加劑,也屬于是短道速滑冠軍了。
要徹底告別食品添加劑,恐怕只有告別當代食品工業(yè),重新回歸原始社會了。
當然我也希望隨著這個梗的火熱,相關部門也能加強監(jiān)管,畢竟造成恐慌的本質(zhì)還是大家對如今的食品安全不放心,還是希望那些不法商家能得到法律應有的制裁吧,唯有加大他們的違法成本,才能讓我們在吃飯之前不至于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
畢竟一眾科普號辟謠跑斷腿,也不及新聞報道的一個食品安全負面新聞帶給大家的心靈地震影響深遠。
04
不得不說,當“科技與狠活”火了之后,越來越多流量博主開始加入了拱火的行列。
他們的一大特色就是有事沒事搞擴大化,夸張的動作表演和恰到好處的BGM讓很多恐怖片都自愧不如。
以至于很多人給營銷號忽悠瘸了,從原本的“食品添加劑“有害論升華到了“看到我不認識的化學物質(zhì)那都是有害的”。
恐懼來源自未知,一想到這會危害健康,想也不想直接轉發(fā)進“相親相愛一家人”,并堅信所有和化學沾邊的東西就是不好的,純天然的東西就不會有化學物質(zhì)。
可問題是他們堅信的“純天然“的東西,本身也是由化學物質(zhì)組成的啊?
想到早些年互聯(lián)上的經(jīng)典釣魚貼,說一氧化二氫有害健康。
他們煞有介事的介紹說一氧化二氫(Dihydrogen Monoxide,DHMO,H2O)是一種化學物質(zhì),喝過這種物質(zhì)的人百分百都會死,把不少人嚇得一愣一愣的,著實有點黑色幽默了。
順便給大家看一段“魔法咒語”,你猜猜這是什么?

答案是:

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
05
之所以我感覺到到處刷“海克斯科技”的人越來越魔怔了,是因為這句話已經(jīng)從“提高自己防范意識”的盾,變成了過激網(wǎng)民們用來攻擊別人的矛了。
用玩梗的形式,他們開始攻擊那些人家勤勤懇懇做飯的小店店主。
開口一句“海克斯科技”,閉口一句“三花淡奶”,逼得人家不得不直播來自證清白,但終究頂不過大家愈演愈烈的人身攻擊,最終關閉了自己的賬號。

有食品專業(yè)的大學生想呼吁大眾客觀看待添加劑,結果不是被說?“清澈的愚蠢”,就是說“別用科學二字來忽悠我”。

自己要死要活學出來的東西在別人嘴里就是一句科技與狠活,讓不少學子寒了心。

在粉絲們眼里,辛吉飛早就不單單只是一個揭露食品添加劑的博主,而是一個孤身一人勇于和資本戰(zhàn)斗的英雄,哪怕是最后刪號了也是因為資本的迫害,訴說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抗爭史。
還有人表示人家日本的醬油就沒有添加劑,全都是天然物質(zhì),高呼“難道我們中國人支配吃添加劑嗎?”



即便有人科普說日本對部分加工輔助劑以及出于營養(yǎng)目的添加的維生素、氨基酸等天然食品原有的成分,允許產(chǎn)品免予標示。遺憾的是很快這些觀點被淹沒在了網(wǎng)民聲討的浪潮之中。
換句話說就是,日本只是不寫,并不是沒有。

我說這么多,只是想為了表明即便有些國內(nèi)食品企業(yè)在添加劑上確實存在問題,也不應該斷章取義,當二極管。
畢竟各國標準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只可惜,這時候大家進行網(wǎng)絡審判說到底已經(jīng)不是依靠科學證據(jù)和事實了,僅僅只是憑借一腔無處發(fā)泄的熱血輸出情緒。?
眼看已經(jīng)和維護食品安全的初衷無關了,討論的重點已經(jīng)上升到了國家和民族層面,不斷有“拋開事實不談”的人加入戰(zhàn)局,不在乎對錯,只是無腦攻擊那些和自己立場不同的觀點。?
確實越來越魔怔了。
如果連科學都不相信了,那我們是準備相信“迷信”,還是相信“自己心中的一腔熱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