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福特級是26萬軸馬力,而小鷹級是28萬軸馬力?

總有人覺得核動力航母比常規(guī)動力航母要先進得多,戰(zhàn)斗威力也強大得多。有這種印象的,倒不至于和國外的部分觀眾一樣,認為核動力航母是內部安裝了2顆核彈在當動力來源,或者一不高興就可以發(fā)射出幾發(fā)核彈打擊對手。經過這些年來的不斷科普,大多數(shù)人都明白了核動力航母和核彈基本沒有太大的關系;而常規(guī)動力航母如果認為有必要,也可以在自身或者為其護航的的大型艦艇上攜帶核彈進行備戰(zhàn)。兩者真正的區(qū)別,其實是動力來源體制的不同。一個是依靠核能,而另外一個是依靠常規(guī)的鍋爐燃燒燃油產生的化學熱能。但是兩者又殊途同歸。說到底,不論是航母核動力還是常規(guī)燃油動力。其本質上都是在“燒熱水”,也就是生產高溫高壓的蒸汽來為航母推進做功,同時也可以兼顧發(fā)電,為航母本身使用。

這樣一來,核動力航母的神秘性和所謂的高大上就顯得平凡了不少。說到底,同樣是燒熱水產生蒸汽,核動力航母的燒熱水的能力,還未必能絕對領先看似傻大黑粗的燃油鍋爐系統(tǒng)的綜合水平。這從最近大半個世紀,超級大國不同代航母的綜合動力極限的不進則退就可以體現(xiàn)出來。比如瀚海狼山(匈奴狼山)不止一次地提到。典型的尼米茲級和最新的福特級航母的綜合軸馬力都沒有超過26萬馬力。相反,早在1950年代就開造,到目前已經早早全部退役了的小鷹級的軸馬力,卻高達28萬馬力。相差的那2萬馬力,導致小鷹級的極限航速可以到34節(jié),而尼米茲級和福特級無論如何都不能超過32節(jié)。如果在實戰(zhàn)中面對先進核潛艇的追殺,那么2節(jié)的差距就可能決定生死。這里也需要再簡單地解釋一下。

就是軸馬力是指航母的或者其他類型的艦船,包括潛艇和核潛艇,其內部動力系統(tǒng)產生的動力,最終作用到動力大軸上的實際功率值。而不論是核動力還是其他常規(guī)動力,都有熱功率和實際軸功率的區(qū)別。因為熱功率在轉換成實際動力時會損失相當一部分。大型航母都有4根大軸,配套4個大型的推進螺旋槳。小鷹號的28萬總軸馬力,就是可以每根大軸和配套的螺旋槳,都會分配到7萬馬力的實際推進功率。而尼米茲級和福特級的4根大軸,每根只能分配到6.5萬馬力。最終導致核動力航母的最高航速反倒不如常規(guī)動力。那么堂堂的核動力包為何看上去如此的不給力?實際上就在于壓水核反應堆產生的是飽和蒸汽;而常規(guī)動力鍋爐燒出來是過熱蒸汽。核動力二回路的最高蒸汽溫度不到400攝氏度,而小鷹號的燃油鍋爐的過熱蒸汽最高可以達到580攝氏度。

而且其內部的壓力也比核動力的2回路壓力大得多。蒸汽的溫度和壓力都相對更大,其做起功來,哪一個更強勁自然一目了然。還有人認為核動力的蒸汽壓力和溫度不行,但是可以源源不斷。因此短跑吃虧,但是長跑更強;其實也未必。目前的尼米茲級航母,一般遠航2萬海里左右就必須回港維護,而當年的小鷹號,可是長年累月的在西太海域溜達??梢姴徽摱膛鼙葲_刺還是長跑比耐力,常規(guī)動力體制并不怕和核動力一對一的當面P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