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跨界者思維_怎么樣讓老公司找到新動力
14 跨界者思維:怎么樣讓老公司找到新動力
導語
我們繼續(xù)“開創(chuàng)”模塊的思維模型課程。這節(jié)課,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老公司怎么找到新方向?
每個企業(yè)都想做成百年老店,但在未來如此不確定的今天,誰都不可能再靠一套模式走天下。特別是已經(jīng)有成熟業(yè)務的公司,更是需要背負著自己的存量,重新做選擇。是被存量綁架,被時代拋棄,還是及時斷臂求生呢?
今天我們請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是王寧,他是泡泡瑪特的創(chuàng)始人。在潮玩領域,泡泡瑪特是一家現(xiàn)象級企業(yè)。這家公司創(chuàng)立了10多年,它一開始的定位是零售百貨,文具、飾品、禮物,賣這些年輕人喜歡的潮流商品。后來才逐漸轉到現(xiàn)在年輕人熱捧的潮流玩具。
潮流玩具是什么?這可不是小孩的玩具,它是藝術家設計的形象,主要受眾是15~35歲的年輕人。泡泡瑪特的頭牌潮玩Molly是個撅著嘴,沒什么表情,看起來有些古靈精怪的小女孩。你很有可能就在商場里,或者某個同事的辦公桌上見過它。
就算你不了解潮玩,可能也聽過年輕人抽盲盒上癮的新聞。泡泡瑪特有20萬的重度消費者,他們一年平均會花超過2萬塊去買盲盒,這相當于一個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一整年的飯錢了。
那泡泡瑪特當初是怎么調整公司方向,并且在新賽道上快速發(fā)展的呢?
這節(jié)課的導師是王寧,研究員是羅硯。課程由轉述師徐惟杰給你轉述。
好,下面我們開始。
泡泡瑪特的發(fā)展經(jīng)歷,在我看來很符合這么一種路徑,從A點出發(fā),做成了B,最后在C點成功。
我的起點A是2008年上大學的時候,在學校門口開的格子店。它不同于一般的文具飾品店,店里把貨架拆成格子租給其他學生,賣一些創(chuàng)意商品、飾品,當時我們店就有很多女生喜歡來逛,這個模式在學校周邊也很流行。
轉折點B來自我在日本看到的新模式,雜貨零售。代表性的公司LoFt,開在日本人流最旺的街頭,跟格子店一樣,商品五花八門,但店里的陳列是統(tǒng)一設計的,年輕人特別愛逛。這不就是升級版的格子店嗎?不一樣的是店更大,更好看了,一樣的是它們都在滿足年輕人逛有趣的店,買潮流商品的需求。
我就想把這種模式搬回國內(nèi),這是我第一次做公司方向的轉型。2010年,我賣掉了大學創(chuàng)業(yè)的店,湊錢在北京中關村的歐美匯購物中心開了泡泡瑪特第一家門店。年輕人喜歡的東西這兒都有,所以泡泡瑪特的英文名就是潮流超市,POP MART。
真干起零售來,我們交了很多學費,我曾經(jīng)把第一筆200萬投資都放到一家看似位置好,其實虧本的店。摸爬滾打6年多,到2016年,泡泡瑪特在全國已經(jīng)有了幾十家超過200平米的店鋪,都開在購物中心里,我們最好的一個店都開到了LV樓下。在潮流商品零售商行業(yè),體量上我們絕對是排名前列的。公司規(guī)模是起來了,發(fā)展卻遇到了瓶頸,2014—2016年,公司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虧損,2016年最多虧了2800多萬。
我其實很明白問題在哪,這也是渠道型公司的通病:我們不生產(chǎn)商品,只是代理,左手買來,右手賣出。你就會兩頭受制,一頭受制于品牌是不是要跟你合作,另一頭你其實無法跟消費者形成深度關系。看起來消費者天天來店里逛,實際上,他的購買信息不會在渠道商這里閉環(huán)。比如,有些商品用戶退換貨可以直接找品牌,渠道商其實也沒法搜集到完整的消費數(shù)據(jù)。再加上來自競爭對手的夾擊,電商發(fā)展飛快,實體店是沒辦法跟網(wǎng)上拼海量和低價的。
我們當時只能加速快跑,租下更好的商圈,開咖啡店,都是為了拓展流量;改善陳列方式,改變裝修設計風格,優(yōu)化購物流程,來優(yōu)化購物體驗。我們的這個模式其實很容易模仿,用一個場景形容一下我們當時的處境:我?guī)е魂犎艘宦房癖迹拿婵傆凶繁?。我們很希望能找到新的突破口,那這個C點在哪呢?
尋找方向:追的不是潮流,而是不變的本質需求
一次不順利的合作,把我這個隱憂推到了極致。日本潮玩Sonny Angel找到我們代理,Sonny Angel是一個嬰兒形象的潮玩,這也是我一直都想合作的產(chǎn)品。Sonny Angel的銷量很快占到泡泡瑪特整體的30%,我們也成了Sonny Angel在中國最大的渠道,占到它出貨量的70%。
原本是一門好生意,但版權方有自己的盤算。中國市場這么大,版權方擔心泡泡瑪特一家獨大,未來會受制于我們。版權方就針對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制約:最新上線的商品押后給我們,反而先給其他小的渠道商;有些限量款干脆不給泡泡瑪特……這對我們的用戶來說是很大的傷害,沒辦法第一時間買到產(chǎn)品,他們可能喪失對泡泡瑪特的信任。
這其實很類似于耐克早年創(chuàng)業(yè)面臨的困境,耐克創(chuàng)始人菲爾·奈特在美國市場代理日本品牌鬼?;?,做大了之后品牌方也是開始限制它。菲爾·奈特的選擇是,自創(chuàng)品牌。而我們當時的選擇也是類似的,我們要自己進入潮玩領域。
有人可能覺得Sonny Angel的限制是個打擊,但我很慶幸這個不順利的合作,逼著我去思考一個問題:我們還能不能找到其他潮玩?其實Sonny Angel這么好的銷售數(shù)據(jù)給了我和團隊很大的信心,讓我們發(fā)現(xiàn)潮玩真的是一個特別值得投入的品類。
我的運氣也真的特別好,那會兒我身邊沒什么人了解潮玩,我就發(fā)了一條微博問泡泡瑪特的用戶,除了Sonny Angel之外,你還收藏什么玩具?我們投資人后來跟我開玩笑說,這是一條價值上億的微博。事實也確實如此,微博上50%的用戶留言都指向了一個名字:Molly。一下子,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潮玩界的頭部IP:Molly。
我去香港,找到Molly的設計師Kenny Wong(王信明)時,我當時有一種強烈的感受,我仿佛看到了在餐廳駐唱的周杰倫。
見到Molly第一眼,我就知道,它有著比Sonny Angel更大的價值。Sonny Angel是一個嬰兒形象,引發(fā)用戶的是可愛、保護的情緒,可拓展的場景和空間也是有限的,更多是一個居家邏輯,放在家里作為擺設。但Molly是有態(tài)度的,一個撅著嘴,有個性的小女孩,它能拓展的場景更多。
過去我們都以為玩偶就要可愛,但我們認為,Molly沒有表情反而是它受歡迎的原因。笑的玩偶只能在你高興的時候跟你共情,但一個沒有表情的玩偶,它可以放任何感情進去,能引發(fā)的共情也更大。潮玩是有藝術品的性質的,要我說Molly就是潮玩界的畢加索,不理解的人不喜歡,喜歡的人會很狂熱。
事實也證明,Molly成了泡泡瑪特累計銷量最多的潮玩,Molly在2020年上半年就賣出了200萬個。
有人可能覺得我們是運氣好碰上了Molly,其實這個市場一直就放在那,稍微一研究誰都能獲得答案,為什么鎖定這個方向的是我們呢?其實那個時候,我們是很堅定地要砍掉所有其他品類,就聚焦在潮流玩具上,重新研究這個新方向。
得到采訪的時候也問我,為什么如此篤定地決定轉型?數(shù)據(jù)支撐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符合我一直在尋找的那個答案。很早我就在公司里提過一個口號,叫“零售娛樂化”,什么意思呢?我們要從銷售產(chǎn)品到銷售情感,從傳遞貨物到傳遞娛樂,這是我們對這個行業(yè)本質需求的理解。
其實我們創(chuàng)業(yè)的頭幾年,正處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創(chuàng)業(yè)潮里。線下是最老土的形式,當時最流行的商業(yè)模式是電商、B2C,但我們都沒有追趕這些潮流。每年都有風口上的商業(yè)模式,也有很多人追逐,能走到最后的總是少數(shù)。我們不會把這些流行的風口當新方向,是因為那些不是我們真正想做的事,那些方向也不是符合我們基因的事。
回頭來看我創(chuàng)業(yè)的三個階段,格子鋪、潮流零售跟潮流玩具,這三個業(yè)態(tài)長得都完全不一樣,但回到本質,我認為它們都是在給年輕人提供潮流商品。這三個階段,其實我都在回答這個課題:怎么用文化商品服務精神需求?我是學廣告出身的,怎么把文化和商業(yè)結合,就是我一直關心的問題。雖然我們從百貨零售的細分賽道,換到了潮玩的賽道,但我們其實一直都在“年輕人的文化商品”這個大賽道上。
我們自古就有寄情于物的需求,古代文人騷客玩筆墨紙硯,當代年輕人玩潮玩。隨著技術升級,滿足需求的形式會變,未來我們還可能玩虛擬機器人,但人性的底層需求不會變。公司要做的選擇,是怎么更好地兼容年輕人的新變化,滿足他們精神娛樂的需求。
我在日本看到,他們用雜貨零售滿足了日本年輕人。只不過中國的零售市場多了電商這么一個干擾因素,這種商業(yè)模式?jīng)]能快速成長。我們的答案是找到了潮玩。
占領市場:盲盒不是護城河,而是敲門磚
鎖定新方向后,下一步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能不能在新方向上,形成護城河,讓泡泡瑪特成長為這個領域的絕對頭部。其實在潮流百貨階段,公司沒能建立起護城河,一直都需要應對很多競爭,被品牌方在各個渠道之間比較。那這一次我們怎么才能守住先發(fā)優(yōu)勢呢?
外界很多人都覺得,盲盒是泡泡瑪特的致命法寶。在我看來,盲盒當然有它的促進作用,但它不是最關鍵的。
我們最開始用盲盒的契機很簡單:Sonny Angel也是用盲盒來售賣的。我們用這個模式,是基于對市場的判斷?,F(xiàn)在國內(nèi)消費市場,早過了稀缺年代,都是飽和經(jīng)濟,大家普遍遇到的問題,就是怎么讓已經(jīng)吃飽的人,還有購買的欲望。盲盒就是被日本市場驗證過的好方法。
這個機制厲害在哪呢?你想想一年當中最高興的日子在干什么?都在收禮物。過節(jié)日,過生日,結婚生子……收禮物是一件確定能讓人開心的事。那平常的生活怎么能有這樣的開心事呢?拆盲盒,就是你自己送自己的禮物,這個過程能提供不確定的驚喜感。買盲盒,我們能確定地獲得這種驚喜感,這就會讓人上癮。
但光靠盲盒就能支撐起公司上千億的市值嗎?其實遠遠不夠,盲盒只是我們打開市場的一塊敲門磚,這個形式太容易被抄襲了。泡泡瑪特真正的價值,在于我們搭建了整個潮玩行業(yè)的生態(tài)平臺。
從跟Molly的合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潮玩這個行業(yè)還太初級了,設計師的工作方式幾乎是純手工的。一個設計師一年最多生產(chǎn)一兩款潮玩,因為除了設計,他更多的精力要花在打樣,做磨具,跟工廠溝通細節(jié),找渠道去銷售。而這些都是我們能提供支持的地方,我們幫設計師做后面一系列的雜活累活。有了我們的幫助,Kenny Wong現(xiàn)在一年可以設計上百個形象,他能專心自己在藝術上的探索。
設計師有什么需求我們就做什么,我們開始整合工廠,完善銷售渠道,辦潮流玩具展。
而這些事,都能全面發(fā)揮泡泡瑪特前面幾年積累的能力。就拿舉辦潮流文化展來說,其實潮玩領域,泰國、韓國、日本各個國家都有潮流文化展,但主辦方的組織其實是輕度的。這是設計師很重要的推廣渠道,但參展對設計師來說是件很累的事,又要自己打樣制作,運過去擺攤,還要自己管結賬、付款……
這件事讓我們來干,那就是游擊隊碰上了正規(guī)軍,我們可是干零售的。我們負責了幾萬平米的大場館,所有的陳列、零售、收銀、會場、論壇……設計師只需要像明星一樣,去跟用戶交流交流,簽簽名就好。潮流文化展也幫泡泡瑪特把散落在國內(nèi)各地,潛藏的潮玩愛好者,都號召到一起,鎖定了泡泡瑪特第一批核心粉絲。再加上,泡泡瑪特在全國的門店體系和運營,我們一步步把Molly和潮玩推向了大眾。
現(xiàn)在外界還是有些聲音,在擔憂泡泡瑪特的IP焦慮,泡泡瑪特是不是就靠一個Molly火起來的,Molly過氣了怎么辦?
其實我自己并沒有那么擔憂,第一是因為我們?nèi)胄性?,潮玩圈?yōu)質的藝術家,多數(shù)都在跟我們合作;第二,潮流展會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挖掘新星的平臺。我們每年都會留出展位給新人。判斷標準其實也很簡單,我們只要看哪個展位火,排隊的人特別多,銷售的數(shù)據(jù)好,我們基本上就能判斷出來。
服務好設計師的需求,泡泡瑪特的平臺形態(tài)也就清晰了:源頭上,我們孵化IP,從主題策劃到生產(chǎn)銷售,幫設計師專注地做設計;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整合供應鏈,保證產(chǎn)品的品質;銷售環(huán)節(jié),鋪線下門店,經(jīng)營線上平臺,去觸達消費者。整體來看,我們還會借助潮流文化展這些方式,向全社會推廣潮流文化。
現(xiàn)在的泡泡瑪特,其實很像曾鳴老師提出的模式S2B2C,一個平臺公司通過服務小B來最終服務消費者。泡泡瑪特就是這樣一個類似的平臺,賦能設計師這類小B,同時也整合起了整個行業(yè)。通常在一個行業(yè)高度分散的階段,會存在誕生一個平臺的機會。但等這個平臺一旦長成,護城河也就建立了。
所以,我們現(xiàn)在其實不太擔心同行業(yè)的競爭。因為泡泡瑪特品牌的正向飛輪啟動了,只要我們這個平臺越來越強,保持高標準,就會繼續(xù)有優(yōu)質的藝術家首選我們。對于迪士尼、星巴克這樣有品牌、有IP的合作方來說,我們也是唯一的選擇,那我們的品牌就會更強,在消費者面前就更有競爭力。
投資長期:開新門店就是最好的廣告
潮玩畢竟是個小眾的新興行業(yè),我們現(xiàn)在的利潤很好,也有資本市場的支持,按理應該多做推廣。很多公司都會選擇找明星當代言人,鋪天蓋地打廣告,來出圈,拓展大眾市場。市場上也有聲音會問,泡泡瑪特怎么不去打廣告?有細心的研究者,從我們公司的財報上,看出來我們對這件事的態(tài)度。2019年泡泡瑪特花在推廣上的錢是4700萬,這個錢看著很多吧,但其實這只占總收入的2.8%。要知道,普通的消費品公司,營銷支出至少會占30%,要是化妝品公司,會占到50%。
為什么我們公司的廣告費用這么低?
我說過我是學廣告的,我們公司的CEO也是4A公司出身的,我們其實都很理解營銷體系的邏輯。廣告是錦上添花的,核心還是企業(yè)的產(chǎn)品和經(jīng)營。一個公司的資源永遠是有限的,在這個階段我們更愿意選擇性價比更高的方式。
我從ZARA身上學到,最好的廣告,并不是說你去做花哨的市場營銷和廣告投放,就是去最好的位置開店。人流量最大的實體店鋪就是天然的廣告牌。同樣一筆錢,我們投到廣告里,其實不知道消費者能記住多少,記得多久。但是投到門店里,它結結實實落實成了公司的資產(chǎn),而且人流量的價值我是可以測算的。
所以,我們現(xiàn)在線下的策略,依舊是把門店鋪到一二線的核心商圈里。而且我們現(xiàn)在不開大店,展示潮玩其實幾十平米的店鋪就足夠。有的商場暫時沒有合適的位置,我們就放一個自動販賣機,依然能起到效果。重要的是,要在我們核心用戶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都能看到泡泡瑪特的品牌。
總結
好,以上就是我結合泡泡瑪特的經(jīng)驗,對老公司找到新方向,這個問題的回答。
總結一下:
第一,我們尋找新方向的準繩,不是去追逐潮流的商業(yè)模式。潮流會變,用戶的本質需求不變。我們要找的是,新環(huán)境里符合本質需求的方案。
第二,外界記住的是泡泡瑪特的盲盒,但這其實只是我們打開市場的一塊敲門磚,一個好用的手段。真正讓我們保持領先優(yōu)勢的,是我們搭建了平臺,用S2B2C的模式來整合起整個行業(yè)。
第三,對于線下實體店來說,最好的廣告就是店鋪本身,把店鋪開到消費者出沒的位置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好,這就是我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這節(jié)課就到這里。關于老公司怎么找到新方向,你聽過什么有意思的案例和方法嗎?歡迎你在留言區(q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