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美國,先審查QQ和微博賬號?美官員回應

近日,一則“辦理去美國的簽證時,居然要上報自己的QQ和微博賬號給美國政府審查”的消息在網(wǎng)絡上熱傳,并引起了一些中國網(wǎng)民的擔心。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申請美國簽證時確實需要填寫個人社交賬號了
首先,筆者核實發(fā)現(xiàn),在申請前往美國的非移民類簽證時,申請人需要在網(wǎng)上填寫的“DS160”申請表中,確實多了一個詢問個人社交賬號的欄目,補充在了以往填寫住址和電話等聯(lián)系信息的頁面下面。


而可以選擇的社交平臺不僅包括境外流行的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油管(Youtube)等網(wǎng)站,也包括中國的QQ空間、豆瓣、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以及優(yōu)酷這5個網(wǎng)站,但并不包括微信和抖音等其他中國最流行社交平臺。

而在選擇了一個社交平臺后,申請表則會要求申請人給出在相應平臺上的個人賬號名稱,但沒有索要密碼。

當然,申請人也可以選擇自己“沒有”(None)社交賬號的選項,但如果被美國政府發(fā)現(xiàn)撒謊,則可能會影響簽證通過的幾率。
該政策去年就已被美國媒體報道過
不過,這個新出現(xiàn)在美國簽證申請表中的變化,其實并不是一個新鮮事了。
就在去年3月的時候,美國《紐約時報》就報道說特朗普政府為了加大對進入美國的外國人的審查力度,早在2017年9月就宣布想收集申請人的社交網(wǎng)站信息進行審查。而2018年3月時,美國國務院進一步開始籌劃這個計劃,準備要求申請人上報自己過去5年來所使用的社交賬號名稱,并把范圍從原本的移民簽證范圍擴大到了幾乎所有美國簽證上,導致大約每年會有1400萬來美訪客受到影響。
但與美國免簽的國家和地區(qū),以及持有外交/公務簽證的人不會受到影響。當時,美國政府還給出了一個為期60天的時間征求公眾意見。

所以,這兩天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美國簽證申請中要求填寫個人社交賬號的改變,便是特朗普政府這個加強對來美外國人審查的計劃得到了最終的落實。去年《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提到涉及的5家中國的社交平臺QQ空間、豆瓣、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優(yōu)酷,也與今天我們在美國政府官網(wǎng)的簽證申請表中所看到的內(nèi)容相吻合,進一步證明這其實不是一個突然冒出來的政策,而是去年提出的政策得到了執(zhí)行。
被質疑侵犯“言論自由”
值得注意的,早在去年美國政府宣布要制定這個政策時,美國國內(nèi)以及中國等國的網(wǎng)絡空間都傳出了反對的聲音。
根據(jù)《紐約時報》的報道,這些反對的聲音大多是認為美國政府的這一簽證新舉措會“侵犯言論自由”,搞得人人自危,更有美國學者認為此舉過于荒謬了。

但美國國務院表示,此舉是為了消除對美國的威脅?!都~約時報》的報道則提到近些年美國官方對于恐怖分子等威脅的關注正越來越向社交網(wǎng)站傾斜,美國政府內(nèi)部還有人甚至提出要讓美國簽證申請人把個人社交賬號的密碼也上報出來,否則就不允許進入美國。
不過,美國政府最終放棄了向申請人索要賬號密碼的打算。但根據(jù)《紐約時報》的說法,有前往美國的訪客表示美國政府人員會在機場等入境處,隨機叫人提供社交賬號密碼供他們審查。

結合最近美國政府對于中國訪美學者的持續(xù)打壓、以及美國媒體表現(xiàn)出的動不動就將中國游客和學生說成是“滲透美國的中國間諜”的妄想癥來看,筆者認為,美國政府的這一簽證新舉措也確實有可能會對中國的申請者帶來“言論自由”層面的沖擊。
但另一方面,鑒于美國駐華大使館對中國申請人“拒簽”的一個更主要原因是擔心“移民傾向”,所以在社交賬號上發(fā)表“吹捧和向往美國、鄙視和唾棄中國”的言論會不會被視為有這一傾向,也是后續(xù)值得觀察的一個點。
美國務院官員回應
據(jù)媒體報道,5月31日起,美國使館要求簽證人提交過去五年的社交平臺及賬戶名稱,涉及QQ,豆瓣,微博,優(yōu)酷及其他主要國外流行社交平臺。6月1日,美國務院官員回應美媒稱,社交媒體可能會成為恐怖主義散播觀點和活動的主要聚集地,此舉是為了篩查出恐怖分子,以阻止其進入美國。
來源:人民日報(微信:rmrbwx)
運營實習生:解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