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余光中先生的8個翻譯心得

2023-01-26 10:20 作者:翻譯技術點津  | 我要投稿


1
流行觀念的錯誤,在于視翻譯為創(chuàng)作的反義詞。事實上,創(chuàng)作的反義詞是模仿,甚或抄襲,而不是翻譯。流行的觀念,總以為所謂翻譯也者,不過是逐字逐詞的換成另一種文字……可是翻譯,我是指文學性質的,尤其是詩的翻譯,不折不扣是一門藝術。

2
譯者在翻譯時,要將一種經驗變成文字,但那種經驗已經有人轉化成漢字,而漢字化了的經驗已經具有清晰的面貌和確定的涵義,不容譯者擅加變更。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所以有限,是因為一方面他要將那種精確的經驗“傳真”過來,另一方面,在可能的范圍內,還要保留那種經驗賴以表現(xiàn)的原文。


3
一位作家如果兼事翻譯,則他的譯文體多多少少會受自己原來創(chuàng)作文體的影響。反之,一位作家如果在其類譯文沉浸日久,則他的文體也不免要接受那種譯文體的影響。


4
翻譯,尤其是文學的翻譯,是一種藝術,變化之妙存乎一心。以英文譯中文為例,兩種文字在形、音、文法、修辭、思考習慣、美感經驗、文化背景上既如此相異,字、詞、句之間就很少現(xiàn)成的對譯法則可循。因此一切好的翻譯,猶如衣服,都應是定做的,而不是現(xiàn)成的。要買現(xiàn)成的翻譯,字典里有的是;可是字典是死的,而譯者是活的。


5
我要追究的是,毋寧是散文的翻譯,因為在目前的文壇上,惡劣的散文翻譯正在腐蝕散文的創(chuàng)作,如果有心人不及時加以當頭棒喝,則終有一天,這種非驢非馬不中不西的“譯文體”,真的會淹沒了優(yōu)美的中文!這種以問題最大的毛病,是公式化,也就是說,這類的譯者相信,甲文字中的某字或某詞,在乙文字中恒有天造地設恰巧等在那里的一個“全等語”。

就以英文的when一字為例。公式化了的譯文體中,千篇一律,在近似反射作用(reflex)的情形下,總是用“當……的時候”一代就代了上去。

① 當他看見我回來的時候,他就向我奔來。
② 當他聽見這消息的時候,他臉上有什么表情?

兩個例句中“當……時候”的公式,都是畫蛇添足……流行的翻譯體就是這樣:用多余的字句表達含混的思想…… “當……的時候”所以僵化成為公式,是因為粗心的譯者用它來應付一切的when子句,例如:

① 當他自己的妻子都勸不動他的時候,你怎么能勸動呢?
② 彌爾頓正在意大利游歷,當國內傳來內戰(zhàn)的消息。
③ 當他洗完了頭的時候,叫他來找我。
④ 當你在羅馬的時候,像羅馬人那樣做。

其實這種場合,譯者如能稍加思考,就應該知道如何用別的字眼來表達。上列四句,如像下列那樣修正,意思當更明顯:

① 連自己的妻子都勸他不動,你怎么勸得動他?
② 彌爾頓正在意大利游歷,國內忽然傳來內戰(zhàn)的消息。
③ 他洗完頭之后,叫他來找我。
④ 即來羅馬,就跟羅馬人學。

公式化得翻譯體,既然見when就“當“,五步一當,十步一當,當當之聲,遂不絕于耳。如果你留心聽電視和廣播,或者閱覽報紙的外國消息版,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莫須有的當當之災,正嚴重地威脅美好中文的節(jié)奏。

其他的無妄之災,由這種翻譯體傳來中文里,為數(shù)尚多,無法一一詳述。例如if一字,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譯成“假使“、”倘若“、”要是“、“果真“、“萬一”等等,但是在公式化的翻譯體中,它永遠是“如果”。又如and一字,往往應該譯成“并且”、“而且”或“又”,但在翻譯體中,常用“和”字一代了事。







6
翻譯體公式化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見ly就“地”。于是“慢慢地走”、“悄悄地說”、“隆隆地滾下”、“不知不覺地就看完了”等語,大量出現(xiàn)在翻譯和創(chuàng)作之中,事實上,上面四例之中的“地”字,都是多余的。

中文的許多疊字,例如“漸漸”、“徐徐”、“淡淡”、“悠悠”,本身已經是副詞,何待加“地“始行?有人辯稱,加了比較好念,念來比較好聽。也就罷了。最糟糕的是,此輩譯者見ly就”地“,竟會”地“到文言副詞上去。結果是產生了一批像”茫然地“、”突然地“、”欣然地“、”憤然地“、”漠然地“之類的怪詞。所謂”然“,本來就是文言副詞的尾語。因此”突然“原就等于英文的suddenly,”然“之不足,更附以”地“,在理論上說來,就像說suddenlyly一樣可笑。

翻譯體中,還有一些令人目迷心煩的字眼,如能慎用,少用,或干脆不用,讀者就有福了。例如“所”字,就是如此?!拔宜芟氲降?,只有這些”;在這里“所”是多余的。“他所做過的事情,都失敗了?!辈灰八?,不是更干凈嗎?至于“他所能從那扇門里竊聽到的耳語”,更不像話,不像中國話了。

目前的譯文和作品之中,“所”來“所”去的那么多“所”,可以說,很少是“用得其所”的。另一個流行的例子,是“關于”或“有關”。翻譯體中,屢見“我今天上午聽到的一個有關聯(lián)合國的消息”之類的劣句。這顯然是受了英文about或concerning等的影響。如果改成“我今天上午聽到聯(lián)合國的一個消息”,不是更干凈可解嗎?事實上,在日常談話中,我們只會說“你有他的資料嗎?”不會說“你有關于他的資料嗎?”

7
公式化的翻譯體還有一個大毛病,那就是:不能消化被動語氣。英文的被動語氣,無疑多于中文。在微妙而含蓄的場合,來一個被動語氣,避重就輕地放過了真正的主語,正是英文的一個長處。

① Man never is, but always to be blessed.
② Strange voices were heard whispering a stranger name.

第一句中blessed真正的主語應指上帝,好就好在不用點明。第二句中,究竟是誰聽見那怪聲?說不清楚,更增加神秘與恐怖之感。凡此皆是被動語氣之妙……事實上,在許多場合,中文的被動語態(tài)是無須點明的?!安顺怨饬恕保l都能聽懂。改成“菜被吃光了”簡直可笑。當然,“菜被你的寶貝兒子吃光了”,情形又不相同。

但公式化的譯者,一見被動語氣,照例不假思索,就安上了一個“被”字,完全不想到,即使要點明被動,也還有“給”、“挨”、“遭”、“教”、“讓”、“為”、“任”等字可以酌用,不必處處派“被”。在更多的場合,我們大可將原文的被動語態(tài),改成主動,或不露痕跡的被動。

8
公式化的翻譯體,毛病當然不止這些。一口氣長達四五十字,中間不加標點的句子;消化不良的句子;頭重腳輕的修飾語;畫蛇添足的所有格代名詞;生澀含混的文理;以及毫無節(jié)奏感的語氣;這些都是翻譯體中信手拈來的毛病。所以造成這種種現(xiàn)象,譯者的外文程度不濟,固然是一大原因,但是中文周轉不靈,詞匯貧乏,句型單調,首尾不能兼顧的苦衷,恐怕要負另一半責任。

我必須再說一遍:翻譯,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一種“有限的創(chuàng)作”。譯者不必兼為作家,但是心中不能不了然于創(chuàng)作的某些原理,手中也不能沒有一支作家的筆。公式化的翻譯體,如果不能及時改善,遲早總會危及抵抗力薄弱的所有“作家“。喧賓奪主之勢萬一形成,中國文學的前途就不堪聞問了。
特別說明: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權請后臺聯(lián)系小編刪除。


轉載來源:空中傳譯

轉載編輯:祝蕙蘭

審核:曹達欽 肖志清 劉婉怡 李林



余光中先生的8個翻譯心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西藏| 邯郸县| 芦溪县| 韶山市| 安龙县| 安仁县| 洛南县| 元氏县| 哈尔滨市| 保康县| 德昌县| 和硕县| 正蓝旗| 方正县| 南靖县| 荣成市| 都安| 临江市| 铁岭县| 左权县| 安义县| 郓城县| 东乡县| 邹平县| 绥棱县| 交口县| 金昌市| 林西县| 灵台县| 隆昌县| 尚义县| 潍坊市| 黄陵县| 英吉沙县| 汝州市| 梁平县| 浪卡子县| 怀远县| 屏东市| 昌宁县| 巢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