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傳感立大功,金星氣象或被揭秘,金星秘密就在前方

圖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揭示了金星的夜間天氣
圖片來源:保羅·k·伯恩和肖恩·c·所羅門
金星夜晚的天氣如何?科學家們終于找到了答案。
第一顆金星探測器在1978年發(fā)射,我們已經(jīng)對這顆鄰近行星研究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直到現(xiàn)在科學家們對它的夜間氣象狀況也知之甚少。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于2015年到達金星軌道附近,搭載紅外傳感器的日本金星氣象衛(wèi)星“破曉號”(Akatsuki)為我們揭示了夜間金星的氣象成像,顯示了夜間云層和奇怪的大氣環(huán)流分布。

圖2:可視化的金星氣象
圖片來源:JAXA/Imamura et al.
同地球一樣,金星也在太陽系的宜居帶里,有著堅硬的巖石表面和 大氣層。研究人員用紅外光觀察金星上的云團運動來探究它的氣象狀況。金星有著高速旋轉(zhuǎn)的大氣層,但是自轉(zhuǎn)運動卻是太陽系中最慢的,一次晝夜交替大約為240個地球日。

直到現(xiàn)在,只有面朝太陽的一側(cè)容易被觀測到。雖然對夜間天氣的一些紅外觀測是可能的,但我們無法描繪出金星整體天氣的清晰畫面。
為了能探索這顆神秘的鄰居,科學家們將目光轉(zhuǎn)向了“破曉號”,這是日本首個環(huán)繞非地行星運行的探測器。其攜帶的紅外成像器,并不依賴太陽的照明來觀測,但即使這樣也不能直接分辨出金星夜景的細節(jié)。但是借助一項新的分析方法處理捕獲的數(shù)據(jù),科學家可以間接看到難以觀測的夜間氣象。

“直接觀測的小云層圖案信號微弱,很難從背景噪聲中分辨出來?!眮碜詵|京大學前沿科學研究生院的合著者Takeshi Imamura在一份報告中聲明。“為了能看清細節(jié),我們需要抑制噪音。”他說:“在天文學和行星科學中,由于真實的特征隱藏在一系列相似圖形的噪聲中,我們通常將圖像整合處理。但是金星是一個特例,由于整個天氣系統(tǒng)都在高速旋轉(zhuǎn),所以我們必須對這種運動進行補償,也就是所謂的‘超級旋轉(zhuǎn)’,以突出有趣的形成過程?!?/p>
借助這一分析方法,科學家團隊觀測到夜間行星上南-北向風?!傲钗覀凅@訝的是,它們和白天的運動方向完全相反?!?Imamura說到:“這一戲劇性變化的產(chǎn)生不可能不帶來其他影響。這一觀測結(jié)果有助于我們建立精確的金星氣象模型,有望解答那些長期存疑的金星天氣甚至是地球天氣問題?!笨茖W家們表示,在未來的研究中將沿用該方法,揭示火星等其他行星的氣象細節(jié)。

盡管目前的技術(shù)停留在金星軌道附近運行,不過未來會有三項任務(wù)抵達金星,繼續(xù)擴充我們對它的了解。美國宇航局最近宣布了兩項新的前往金星任務(wù),命名為DAVINCI+和VERITAS,歐洲航天局透露也將向金星發(fā)射EnVision任務(wù),這三艘宇宙飛船將在本世紀末和本世紀30年代初發(fā)射。

相關(guān)知識
金星,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近太陽之行星,軌道公轉(zhuǎn)周期為224.7地球日,其無衛(wèi)星。在中國古代稱為太白、明星或大囂,另外早晨出現(xiàn)在東方稱啟明,日落出現(xiàn)在西方稱長庚。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fā)現(xiàn)太白為白色,聯(lián)系“五行”學說在一起,正式命名其為金星。

它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于月球,是第二亮的天然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 -4.7等,足以照射出影子[8]。由于金星是在地球內(nèi)側(cè)的內(nèi)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它的大小、質(zhì)量、體積與到太陽的距離,均與地球相似,所以經(jīng)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
然而,它在其它方面則明顯的與地球不同。它有著四顆類地行星中最濃厚的大氣層,其中超過96%都是二氧化碳,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2倍。其表面的平均溫度高達735 K(462 °C;863 °F),是太陽系中最熱的行星,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還要熱。金星沒有將碳吸收進入巖石的碳循環(huán),似乎也沒有任何有機生物來吸收生物量的碳。

金星被一層高反射、不透明的硫酸云覆蓋著,阻擋了來自太空中,可能抵達表面的可見光。它在過去可能擁有海洋,并且外觀與地球極為相似[9][10],但是隨著失控的溫室效應(yīng)導致溫度上升而全部蒸發(fā)散失[11]。水最有可能因為缺乏行星磁場而受到光分解作用分解成氫和氧,而自由氫一直被太陽風大氣逃逸,掃進星際空間 [12]。金星表面是干燥的荒漠景觀,點綴著定期被火山刷新的巖石。
BY: Chelsea Gohd
FY: gxmm
如有相關(guān)內(nèi)容侵權(quán),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zhuǎn)載還請取得授權(quán),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