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eCycler在intel平臺上的應用 以9750H為例

CoreCycler是為AMD PBO curve optimizer做穩(wěn)定性測試的軟件,它可以逐個核心觸發(fā)高頻,以測試每個核心在高頻時的穩(wěn)定性。作者說它可能可以用在intel平臺,但他沒有試過。這篇文章我來測試一下。
事情是這樣的。我有一臺戴爾G3 3590筆記本,配置是9750H+1660ti。G3嘛,散熱拉跨,導致我用它玩守望先鋒的時候,平時可以跑到144+幀,打團就掉到70幀左右,非常的卡。通過監(jiān)控軟件分析原因,是CPU達到100度觸發(fā)溫度墻,導致降頻。所以降壓可以顯著提高性能。
現(xiàn)在的CPU默認狀態(tài)都是動態(tài)頻率,包括intel turbo和amd precision boost/XFR。動態(tài)頻率簡單來說,就是核心空載進入C-states睡眠狀態(tài),輕負載高壓高頻,重負載低壓低頻(防止過熱)。所以動態(tài)超頻的穩(wěn)定性測試,使用傳統(tǒng)的prime95/FPU是不可靠的。因為這些軟件會讓核心處于低頻狀態(tài),無法測試高頻時的穩(wěn)定性。筆記本的降壓本質就是超頻。因為降壓會導致功耗降低,在給定的溫度墻/功耗墻下,可以跑到更高頻率。amd curve optimizer是類似的,但amd的動態(tài)頻率時刻與溫度相關,不撞墻時降壓也能實現(xiàn)超頻效果。

給G3降壓一波三折。首先是最新的BIOS已經不允許降壓,只能降級。官網最新的是1.21.0,Windows自動更新的版本是1.11.0,都不能降壓。是的,Windows竟然會給電腦更新BIOS,真的離譜。我之前刷了官網最新的1.21.0版本。直接下載官網的1.6.0版本,刷寫,重啟之后BIOS可以刷寫成功,但intel ME會失敗。進入系統(tǒng)后使用刷寫文件查看ME版本,還是1.21附帶的新版。
我為了這個ME研究了很久。嘗試使用官方的BIOS恢復,方法如下:
找一個U盤,格式化為FAT32。下載官方的1.6.0版本BIOS,是一個EXE文件,改名為BIOS_IMG.rcv,注意要顯示擴展名之后修改。放到U盤根目錄。關機,拔掉電源線。按住ctrl和esc,插入電源線,它會自動開機。等一會兒,會彈出一個窗口,選擇BIOS recovery。之后是正常的BIOS刷寫流程。但是ME還是會失敗。
強調一點,現(xiàn)在的Windows會給筆記本刷BIOS,所以你什么都不做的話,BIOS恢復成功,進入系統(tǒng),你只要關機或者重啟,Windows就會把BIOS給你刷到新版,前功盡棄。所以,在BIOS恢復結束黑屏之后,連點F2進入BIOS,先按右下角的恢復,恢復factory設置,會自動重啟,黑屏之后再連點F2,進入BIOS。Security,把Enable UEFI Capsule Firmware Updates關閉,apply,退出重啟。之后進入系統(tǒng),Windows是不會更新BIOS的。也就是說,在BIOS恢復之后,必須先把這個膠囊固件更新關掉,在此之前不要進入系統(tǒng)。
進入系統(tǒng)后,使用官方的刷寫文件查看ME版本,是降級到舊版了。
所以ME究竟降沒降到舊版呢?如降。
使用HWINFO查看ME版本,還是新版的。

這個版本號和1.21.0版本BIOS的ME版本相同。
所以折騰個寂寞。理論上在系統(tǒng)里直接運行1.6.0的EXE刷,應該可以實現(xiàn)相同的效果。不過同樣要進行恢復出廠+關閉膠囊更新的操作。
ME固件是放在南橋里的,刷新BIOS的時候會向南橋發(fā)送ME固件,刷寫流程里提示的失敗就是sending過程失敗了。應該是ME的新版固件不允許降級。這是Intel的鍋。
好消息是ME不影響降壓。
我想我只降壓,用Intel xtu就行吧。結果最新版的xtu電壓滑塊是灰色的。尋找舊版,不知道哪個舊版靠譜。所以選擇了第三方軟件ThrottleStop。實測是可以降壓成功的。下面講一下如何操作。這個軟件的教程,網上有很多,如果想進行更多的操作,可以自行學習。我這里只降壓。G3的散熱模塊沒有動過,硅脂也沒有重新涂。


這個軟件的大部分選項我都去國外網站學習過是什么意思,這篇文章不是主要講這個的。只講重點。
左側的選項,High Performance,是為Windows添加高性能電源計劃。筆記本默認只有一個平衡。修改后記得重新調整熄屏和睡眠時間。
Speed Shift EPP,比較新的Intel CPU使用的動態(tài)頻率算法叫SpeedShift,舊版的叫SpeedStep。EPP,Energy Performance Preference。指的是后面這個數(shù)。范圍是0-255,默認是128(平衡計劃,高性能是0)。后面的綠色的SST表示SpeedShift已經啟動。前面的勾,你勾上指的是你可以調整EPP數(shù)值。它不是SpeedShift的開關,SpeedShift是默認啟動的。EPP,偏向0的數(shù)值表示核心更容易處于高頻,偏向255則是低頻。這里填0就行。
BD PROCHOT,Short for Bi-directional Processor Hot。有兩個作用,一個是CPU達到100度的時候觸發(fā)非常嚴重的降頻,一個是GPU過熱的時候,也給CPU降頻。這個選項是游戲性能下降的罪魁禍首,建議關閉。
點擊FIVR,彈出的是右側的窗口。
中間那列,默認小點在CPU Core,表示此時調整的是核心。勾選Unlock adjustable voltage,調整下面的offset voltage。9750H網上推薦的降壓值在125mv,即0.125V。我這里填的是120mv,第一次填寫不建議過于激進,容易直接藍屏。小數(shù)點后面有數(shù)值很正常,不用管它。
點擊上面的CPU cache,同樣方式調整電壓。降壓數(shù)值和核心相同即可。
調整之后,右上角的表格會顯示此時的降壓值。右下角的OK選擇第三項。apply,OK。
這就降壓完成了。別的選項我都沒有動。畢竟我沒有改過散熱,用默認的溫度墻和功耗墻保護硬件是合理的。
每次開機之后要手動打開軟件。關閉軟件不會恢復調整。只有重啟或關機會恢復。不建議把該軟件設置成開機自啟動,一旦你的設置過于激進,正常情況重啟就能恢復的,如果設置開機自啟動,就像游戲死檔了一樣,每次開機都不穩(wěn)定...就很難處理了。
當你要進行系統(tǒng)更新,驅動更新等比較重要的操作時,重啟之后不要使用該軟件,保證系統(tǒng)的絕對穩(wěn)定。當你要玩游戲時,再開啟軟件降壓。
(Turn On按鈕不用管,它只負責左側的第二項和第三項。這兩項在較新的CPU上根本沒有作用。

穩(wěn)定性測試。
下載并解壓corecycler。首先要修改config.ini。
stressTestProgram = YCRUNCHER
測試軟件選擇YCRUNCHER,它比P95壓力更低,更容易觸發(fā)高頻。
runtimePerCore = auto
測試時間選擇自動。每個核心約10分鐘。
maxIterations = 1
測試幾輪。你可以預估一下接下來多久你不用電腦,我這里一輪是75分鐘左右。我測試了4輪,究竟測多少輪,取決于你對穩(wěn)定性的要求。
因為是Intel的cpu,首次運行軟件之后,log等級會被調整到最高,窗口里全是調試信息,這沒辦法,用amd的cpu是不會這樣的。
運行Run CoreCycler.bat。


測試過程不要操作電腦,要靜置。
它會逐個核心觸發(fā)一個較低的負載,使其提升到高頻,以此測試高頻高壓時的穩(wěn)定性。

測試過程系統(tǒng)不崩潰,測試結束提示沒有發(fā)現(xiàn)錯誤,即可認為通過測試。
我還進行了1小時20分鐘的Prime95 small ffts測試,也是通過的。

性能表現(xiàn)。





可以看到降壓對單核性能影響不大,但對多核性能提升幅度巨大。我折騰5800X最多只能提升4%左右的性能,到了散熱拉跨的筆記本,直接提升了19%,驚呆了。我這只是降壓0.12V的結果,如果多降點,超過20%應該不成問題。
進行第三項測試的目的是證明降壓是有效果的,即不降級ME版本也可以降壓。主打一個嚴謹。

其實這篇文章沒有寫完。我還沒有測試守望先鋒團戰(zhàn)會不會大幅度掉幀導致卡頓。還是有可能卡頓的,但因為性能的提高,總體的流暢度肯定是比之前高的。
掉幀不只是卡頓,還有操作延遲提高帶來的粘滯感。我已經習慣家里2K240硬件G-sync的流暢度了,筆記本那種低幀數(shù)的高操作延遲我很容易能感受到。如果還是會掉幀卡頓,我會嘗試能否把核心頻率降到一個比較低的數(shù)值,使得游戲過程中不會再撞100度溫度墻。一個穩(wěn)定的低幀數(shù),操作延遲不會大幅度變化,我是勉強能接受的。
如果接下來需要進行降頻操作,可能會再發(fā)一篇文章或更新本文。如果不需要降頻就不發(fā)了。

可能有用的鏈接:
CoreCycler下載:https://github.com/sp00n/corecycler
ThrottleStop下載:https://www.techpowerup.com/download/techpowerup-throttlestop/
ThrottleStop教程(英文):https://www.ultrabookreview.com/31385-the-throttlestop-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