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京大學文物與博物館考研必看詳細授課計劃
課程名稱
文物與博物館
輔導科目
專業(yè)課(考古、博物館/文化遺產(chǎn)、古建筑三個方向)
適用學校、專業(yè)
北京大學、文物與博物館
學生分析
學生為三跨考生,目前僅了解各個學科的學科特點,考研所需的基礎知識背景還未具備,教學需要從最基礎的學科框架搭建開始。學生對考古學興趣濃厚,亦有志于將來從事考古工作,可以針對性地對考古學復習的廣度和深度加以拓展。距2023年12月考試還有半年多時間,足以完成從框架搭建、分科復習、融會貫通的全過程。
課程目標
上課總體安排以老師授課為主,以交流、討論為輔,在考前可針對性地安排幾次模擬考試和答疑。具體的課程安排方面,盡量做到每周授課≥1次,讓學生能夠始終處于學習和思考中。在三門專業(yè)課的取舍上,以考古學為主,博物館/文化遺產(chǎn)和古建筑為次。授課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幾輪復習,使學生擁有考研所需的知識面,并對不同題型有針對性的認知與準備,在考場上游刃有余。
考研形勢分析
近些年,一方面是招收文博專碩的高校增多,學生可選擇余地進一步拓寬,另一方面是文博專碩頭部院校的分數(shù)線水漲船高,考察的知識面越來越廣、知識點越來越深入,對考生的綜合素質(zhì)要求也更高。比如北大的分數(shù)線近些年呈線性上升趨勢,從2018年的315分到2022年的336分??忌趥淇紩r,不能夠僅限于復習基礎知識點,還要對考研真題作進一步分析,并進行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考研真題分析
北大文博真題共分三類:名詞解釋(11*10分),簡答題(3*30分),論述題(2*50分)。在分值設置上,考古學知識占50%(150分),博物館/文化遺產(chǎn)占25%(75分),古建筑占25%(75分)。近些年真題考察的知識深度進一步加深,廣度進一步拓寬,往年真題的重復率依舊很高。
課程主要內(nèi)容
考古學框架搭建
博物館/文化遺產(chǎn)框架搭建
古建筑框架搭建
考古學內(nèi)容精講
博物館/文化遺產(chǎn)內(nèi)容精講
古建筑內(nèi)容精講
歷年真題講解
模擬考試+答疑
學時分配
教學計劃分為五部分, 預計學時分配如下(機動調(diào)整):
考古學(25小時),博物館/文化遺產(chǎn)(13小時),古建筑(12小時),真題講解(6小時),模擬考試+答疑(4小時),課下亦可安排答疑環(huán)節(jié)。
課程考核
布置閱讀任務并在課上設置交流、討論環(huán)節(jié)。
必看參考書目
《中國考古通論》
《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
《考古學概論》
《中國考古學多卷本》
《文物學》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
《文化遺產(chǎn)學》
《中國古代建筑史》
選讀參考資料
《中國文明起源新探》
《考古學初階》
《博物館學概論》
《文化遺產(chǎn)導論》
《營造法式注釋》
《清式工程則例》
本文具有一定時效性
咨詢課程可以點擊主頁看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