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ves講談實錄:從CLA系列實用技巧到Waves大師簽名款插件(上)
三人行,必有我?guī)?。Waves特邀請各個領域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在Waves微信交流群內(nèi)展開互動講座活動。 我們將微信群內(nèi)講談內(nèi)容進行整理編輯,力求最大限度原汁原味呈現(xiàn)交流氛圍和互動內(nèi)容精髓。
墨魚主持交流的題目是“從Waves CLA系列實用技巧到Waves大師簽名款插件的一些分析與研究”,將分為上下兩篇連載。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在這里和大家交流Waves插件的經(jīng)驗和技巧。首先要感謝本群的群管大大給我這次寶貴的分享機會,以及之前幾位老師在群里分享的知識和經(jīng)驗,真的受益匪淺。
我叫墨魚,是一名居住在上海的獨立音樂人/音樂工程師。希望在下面的時間里,大家能和我一起多互動多交流,如果有任何疑問也請?zhí)岢鰜砦覀円黄鹩懻?,營造一個輕松的交流氛圍。
今天分享的課題會從Waves CLA大師簽名系列的一些實用技巧探究,拓展到其他幾個大師簽名包的一些使用思路探索以及實戰(zhàn)技巧。
首先,Waves這個公司我們都知道,它的插件數(shù)量相當龐大,有一定的歷史和市場人氣,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能聯(lián)合格萊美獲獎工程師來推出簽名款插件包的音頻軟件廠商。例如,目前已推出的、我們所熟知的有Chris Lord-Alge(CLA)、Jack Joseph Puig(JJP)、Eddie Kramer、Manny Marroquin、Tony Maserati、Greg Wells等等。
這些大師簽名包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軟件廠商聯(lián)合這些業(yè)內(nèi)頂尖的大師,利用Waves強大的建模技術,把大師們特有的一種“工作方式”呈現(xiàn)給我們廣大用戶。這種工作方式代表了他們特有的工作習慣。舉個例子,有可能是建模了某些大師手里特別經(jīng)典的硬件設備(例如CLA-76、CLA-2A之類),有可能是將某些大師常用的工作方式(流程)給做到插件里頭(例如,CLA Drums、CLA Mixdown、CLA Guitars等等)。
這種工作方式呢,實際上我們可以俗稱為“套路”。雖然“套路”這個詞我們是經(jīng)常遇見,甚至有時候會被人當做貶義,但在我們專業(yè)的音樂工作里,實際上代表了一種特有的工作方式。
無論我們師從于誰,是初學或是已經(jīng)入行有一定年頭,我們多多少少都會形成一種屬于自己的工作方式,會有自己的一些喜好和常用的技巧,這就是我們的“套路”。
最常見的例子,在挑選音頻設備(或是軟件插件)的時候,我們都會有自己的喜好,這關系到我們擅長的一些音樂風格,都會有不同的選擇,甚至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就拿CLA Mixdown來說,這是CLA系列新加入的一個插件,也是本人強烈推薦的一個。
它融入了CLA的一個重要的工作方式,那就是Master Bus Compressor總線壓縮。我們都知道,有不少混音師在完成Mix工作以后,喜歡在總輸出Bus上加入一個總線壓縮,來讓聲音顯得更有力道,整體更加融合,增強各聲部的凝聚力,提升最終的表現(xiàn)力。那么CLA本人最常用的一款經(jīng)典的總線壓縮,就是SSL 4000E模擬調(diào)音臺上的總線壓縮。在許許多多他的教程、訪談和視頻里都有提到過。
這款CLA Mixdown就是基于CLA的這款經(jīng)典總線壓縮,加上他自己的一些工作習慣(套路),形成了這樣一個插件。
我們來看看具體的參數(shù):
最重要的一個是Glue,實際上也就是壓縮的強度,增大它則壓縮量增加,在頂上的GR表我們也可以直觀看到量的變化。Drive是模仿SSL 4000調(diào)音臺的總線失真,推得越高,失真越大,這種失真有時可以幫助音樂帶來更好聽的諧波,有時可能量多了也會顯得臟。Bass和Treble低頻高頻的控制,這是CLA在總線壓縮以后做的一些額外處理,具體用的是什么硬件不詳,官方也沒有明確說明。但我們能感受到,它可以彌補壓縮過后帶來的一些副作用,讓聲音更加飽滿厚實。
Glue上面的1和2選擇,1的釋放時間會相對比較快,帶來的聲音變化會更強烈一些。2更像是SSL Bus Compressor里的Auto Release選項,提供給我們更多的可能性。對于一些節(jié)奏比較強烈的音樂,用1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尤其是搖滾樂。
實際上 Drive、Bass和Treble這幾個參數(shù),我們都可以選擇打開或關閉。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fā)現(xiàn),像Bass和Treble這兩個參數(shù),在開關點亮的情況下,即使推子默認在0,都會對聲音有一定的影響。而真正的關閉,是要把ON按鈕點滅才行。在CLA本人在這款插件的介紹里專門有一個表述,叫做“Set And Forget”,意思是希望我們對這款插件的使用,就是直接掛上去,立刻能得到不錯的聲音。甚至他還推薦我們嘗試,先在總線上掛好這個Mixdown,再開始混音的操作,你會漸漸地忘了它的存在,聲音自然、好聽、也不會帶來太多負面效果。
實際上我發(fā)現(xiàn),只要工程里整體電平處于正常范圍,Mixdown的表現(xiàn)都會比較滿意。
當然,如果想深究其細節(jié),比如Bass和Treble的曲線到底是怎樣的?到底影響了哪些頻率成分?也沒有問題,直接用上一次蘆總分享的Waves Q-Clone技巧就可以。當然,還是建議更多地去用耳朵聽,用耳朵來判斷聲音。
在實際運用中,Mixdown并非局限于它的名字,并非只能用在混音的總輸出上。當掛在鼓的編組(或是單只鼓話筒),或一些其它素材上,也會有不錯的效果。很多時候,鼓的編組掛上Mixdown,會給鼓帶來更多的沖擊力,讓整體更靠前,表現(xiàn)力更好。而在適當?shù)膲嚎s量下,也不會帶來太多副作用,非常好用。建議大家多去嘗試。同時Mixdown也給出了Mono版本插件,Waves的確很貼心。
時間關系,不可能把所有插件都聊到,但是會有一些共性的問題拿出來探討。我們再來看看CLA Vocals。

很多人在碰到Waves插件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頭疼的地方,那就是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我到底該怎么選,哪個才是真正適合我的?以及,碰到諸如此類CLA Vocals插件的時候,上面的描述詞語真的很抽象,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具體會影響哪部分的聲音呢?比較迷茫。例如Bass推桿有Sub、 Lower、Upper;Treble有Bite、Top、Roof等等。
實際上這就關系到一開始我提到的工作方式和習慣問題。如果條件允許,我們要先花點時間去了解,這些大師簽名款的東西為什么是這樣設計,以及每個大師的工作方式有些什么特點,而這些特點到底適不適合我?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像CLA系列里的這些描述詞匯,實際上都是美國的音頻工程師們在描述聲音聽感或是頻率范圍時候,比較常用的一些習慣性詞語。Waves的設計基本遵循了一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順序。
例如,Sub就是按字面意思,非常低的頻率部分(在Bass推桿里屬于處理最低頻率的一檔)。Lower就會比Sub稍微高一些的地方,Upper也就是Upper Low,比Lower還要高一些的頻率位置(同樣,具體是多少并不會在插件上顯示,這也是Waves一個巧妙的設計,目的也是讓我們更多的以耳朵判斷,而不用糾結太多具體的數(shù)值。)
同理,Treble里的Bite聽感有點類似于中高頻段的位置,帶有一種穿透的感覺。Top字面意思可以看成頭頂,那么會比Bite要高一些的地方,而Roof就是屋頂(嗯!當然還有比頭頂更高的地方啦?。?/p>
所以大家如果從詞語所描述的情緒上去理解,會更加得到一種直觀的感受。
同理 Compressor壓縮推桿就更有意思了。Push這是“推”,也可以屬于比較輕的程度。Spank“拍打”,可以認為是一巴掌打過去,這個程度要比推更猛一點。而Wall這個程度就最高了,壓縮得很猛烈的時候,波形會變成有點像一堵墻的感覺,所以用了Wall這個詞。
那么不同的詞匯描述,就可以代表不同風格的處理手段了。實際上在這樣的插件里,我們能做到的組合是非常非常多,可能性也非常多。關鍵是什么呢,要去仔細了解一下大師本人的工作方式,以及他所擅長的一些音樂風格,到底是不是與我需要的口味相符。如果選錯了類型,有可能適得其反哦。
一般來說,這些大師多多少少都拿過格萊美獎。舉個例子,我們都能看到媒體在宣傳的時候,把他們經(jīng)常合作的一些大牌歌手/藝人名字寫出來,也屬于這個工程師的一些代表性風格。像CLA,Chris Lord-Alge有Green Day、Sum 41、Muse、Prince、James Brown、Joe Cocker、Christina Aguilera、Michael Bublé、Tina Turner、Black Eyed Peas等等。最為熟知的像搖滾樂隊Green Day綠日、Muse繆斯(我記得Muse前幾年還來過上海開演唱會),我們可以從他們的作品里明顯聽到CLA的一些處理手法和痕跡
Waves雪帝數(shù)字音頻大中華技術服務中心
聯(lián)系方式:+微信號:27503697
? ? ? ? ? ? ? ? ? ? ?QQ:805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