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傳染病學-艾滋病

2022-12-27 15:14 作者:在痛苦中卓絕  | 我要投稿

一、病原學

1.結構:單鏈RNA病毒,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

1)球形顆粒,核心和包膜兩部分組成

2)核心:RNA,反轉錄酶、整合酶,蛋白酶

3)核心蛋白:包裹核心的成分,含P24

4)包膜:含gp120,gp41(與HIV感染進入宿主細胞密切相關)

5)感染CD4+T細胞

圖1:HIV結構[1]

2.分型:

HIV-1:全球流行主要毒株,我國主要毒株

HIV-2:局限流行

3.變異:HIV-1分3個亞型組,13個亞型。M亞型組有11個亞型,N亞型組1個亞型,O亞型組1個亞型。

4.抵抗力:熱抵抗力弱;紫外線、γ射線不能滅活之

二、流行病學

1.傳染源:HIV感染者、患者

1)最具意義的傳染源:無癥狀、血清HIV抗體陽性的感染者

2)窗口期:從HIV感染到感染者血清中HIV抗原、抗體或核酸等感染標志物能被檢測出來的時間,通常為2-6周。

2.傳播途徑:

1)性傳播:我國主要為異性傳播

2)血液傳播:靜脈吸毒、醫(yī)源性操作、輸血

3)母嬰傳播:經(jīng)胎盤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我國乙類傳染病

三、發(fā)病機制

1.病毒動力學

1)24-48h達到淋巴結

2)5d在外周血可以檢測到病毒成分

3)產(chǎn)生病毒血癥:見圖2

(1)急性期末CD4可恢復至接近正常水平

(2)無癥狀期CD4仍然繼續(xù)減少

圖2:艾滋病發(fā)展過程中的病毒載量和CD4數(shù)量變化[1]

2.HIV感染與復制

1)吸附與穿入:

HIV-1的gp120先于CD4分子結合,后與CXCR4或CCR5結合(R5株只能用CCR5受體,X4株可以用CCR5、CXCR4、CCR3三種受體進入),一細胞膜融合進入細胞

2)反轉錄整合

HIV RNA反轉錄為cDNA,cDNA形成雙鏈DNA,整合酶作用下整合到宿主DNA中。這雙鏈DNA為前病毒。

3)轉錄與翻譯:潛伏若干時間后,轉錄翻譯拼接

4)裝配、成熟、出芽

圖3:HIV感染細胞的過程[1]

3.細胞功能破壞

1)誘導細胞凋亡,細胞膜通透性增加,形成多核巨細胞

2)單核巨噬細胞功能異常:成為病毒貯存場所

3)B細胞功能異常:免疫功能繼續(xù)下降

4)NK細胞功能異常:易出現(xiàn)腫瘤細胞

4.病理特點:組織炎癥反應少,機會性感染多

四、臨床表現(xiàn)

1.潛伏期:平均8-9年(數(shù)月-15年)

2.分期:

五、實驗室檢查

1.診斷性檢測:

1)初篩:免疫熒光、ELISA測抗體

2)確認試驗:抗HIV抗體western blot

3)嬰兒:HIV RNA

4)早期診斷:HIV p24抗原

2.病情判定檢測:

1)T細胞亞群:流式細胞

2)病毒載量:PCR擴增HIV RNA

3.HIV耐藥檢測:基因型耐藥

六、診斷

1.原則: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xiàn)+確證試驗western blot

2.診斷標準:

1)急性期: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xiàn)+HIV抗體陽轉

2)無癥狀期:流行病學史+ HIV抗體陽性

3)艾滋病期:流行病學史+ HIV抗體陽性+下面一項 / HIV抗體陽性+CD4<200/μL

(1)HIV相關癥狀

(2)機會性感染:

肺孢子菌肺炎(PCP):間質性肺炎、慢性咳嗽發(fā)熱、少量肺部啰音

MAC引起的肺結核

隱球菌腦膜炎

弓形蟲腦病

CMV視網(wǎng)膜炎:奶酪、番茄醬樣病變

⑥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⑦皰疹病毒感染

卡波西肉瘤、淋巴瘤

七、治療

1.支持治療

2.機會性感染的治療預防

1)肺孢子菌肺炎:首選SMZ-TMP(復方新諾明)——當CD4<200/μL時啟動預防

2)隱球菌感染:兩性霉素B

3)MAC所致結核: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3.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AART無論CD4數(shù)量,只要感染了就開始治療

1)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替諾福韋、齊多夫定、拉米夫定

2)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依非韋侖、耐韋拉平

3)蛋白酶抑制劑:利托那韋

4)融合酶抑制劑

5)整合酶抑制劑

6)CCR5抑制劑

4.治療目標:

1)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復制。

2)保存和恢復免疫功能。

3)降低HIV相關疾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4)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5)減少艾滋病的傳播。

八、預防

1.管理傳染源:乙類傳染病

2.切斷傳播途徑:ABC

3.保護易感人群


參考:

[1]Fanales-Belasio E, Raimondo M, Suligoi B, Buttò S. HIV virology and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of infection: a brief overview. Ann Ist Super Sanita. 2010;46(1):5-14. doi:10.4415/ANN_10_01_02

[2]傳染病學(第九版)-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本文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能作為診斷、治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

傳染病學-艾滋病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洪湖市| 昌乐县| 乃东县| 平邑县| 高安市| 庄浪县| 晋城| 大邑县| 仁布县| 城固县| 兴隆县| 平湖市| 安岳县| 清远市| 南昌市| 峨眉山市| 福泉市| 白水县| 张掖市| 千阳县| 麟游县| 佛冈县| 缙云县| 广宗县| 马龙县| 铜梁县| 资兴市| 营山县| 阿拉尔市| 华安县| 沂源县| 兴山县| 揭西县| 简阳市| 天镇县| 舟曲县| 万源市| 延津县| 米脂县| 民丰县|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