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的教育?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包容不同觀點
今晚輔導孩子語文作業(yè)。有這么一道題。

讓孩子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動畫片,同時講一講為什么喜歡這部動畫片。
?
其實這是考察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考察孩子總結概況的能力,考察孩子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很典型的語言表達能力考察題目。
?
因為這種題目是開放性的,講的是自己喜歡的,那么必然帶有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點。很可能某個人喜歡的點,是另外其他人不喜歡的點。
?
我家孩子講了她六一兒童節(jié)看的電影《小美人魚》,我問她為啥喜歡?她說那里面的巫婆衣服亮晶晶的,一閃一閃的,是她喜歡的衣服;而且巫婆變成人后很漂亮,她很喜歡這個巫婆。很典型這是孩子的回答,我聽了其實是感覺很新穎的。
?
當然這個回答其實有點脫離題目。不過作為二年級的孩子,把握不住題目跑題也很正常,成年人寫作都會偏離主題,何況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就應該給與孩子鼓勵。
?
但是孩子轉念一想,說“有點奇怪,我還是喜歡小美人魚吧”。然而瞬間她又不知道如何表達了。我也理解,當我們說違心的話的啥時候,經(jīng)常言不由衷,或者無話可說。更何況孩子還不會圓滑的編造一個故事。
?
同時我也感嘆,如果教育中一個人總是被灌輸某種固有的認識,而不是鼓勵開放性的,探索性的答案,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是很難培養(yǎng)出來的。一個人也很難用多元思維來思考問題,長此以往一個人也很難接受多元的社會,很難包容不同的事物。
?
留學咨詢中,家長經(jīng)常問好的教育是什么?我想通過我輔導孩子這案例來說明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大概是什么樣模式的。
本文為13年從業(yè)經(jīng)驗的留學文案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不易,轉載請聯(lián)系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