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海塞爾Momentum in ear入耳式耳機測評+虛擬耳機警告

印象中Momentum系列算是當年森海一改傳統(tǒng)的傻大黑粗的外觀,華麗轉身之作(我實在編不出什么詞了。。。)在那個beats風靡一時的年代,森海的Momentum系列不但外觀讓人眼前一亮,而且即便和Beats的外觀比,也是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不過拿到手上,有一點讓我比較驚訝的是這個耳機的外殼居然是塑料的,但是看上去卻像金屬的。。。塑料的好處是特別輕,戴著不累,但是能做到這樣的外觀還是不多見的。
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測試環(huán)節(jié)。測試設備為Sean Olive博士同款G.R.A.S RA0045人工耳。

Momentum in ear 頻響曲線
額。。。

總之,這個曲線200~500Hz能量過多,3kHz左右能量不足,7~10kHz能量過多,好像沒有多少頻段是正常的。。。
不過。。。

Momentum in ear這個耳機的亮點在于非線性失真非常低,尤其是THD,低到喪心病狂讓人懷疑人生。

1kHz 94dB左右下最大THD不過0.25%,甚至絕大多數(shù)頻段不到0.05%。
而即便在1kHz 104dB左右下,THD依然沒有什么明顯的缺陷。

而對于日常聽音的ITU國際標準音量,有些頻段的THD更是低到0.02%左右。。。
很久以前就聽同事說,這款耳機的單元是愛爾蘭進口的,果然很厲害。
這對于一款動圈產(chǎn)品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
主觀評價環(huán)節(jié)
上面的客觀測試環(huán)節(jié)我們也能大致看出,其實這個耳機的聲音是有很多問題的。主觀聽感而言,首先是低頻的量過多,由于佩戴等因素,比曲線中的低頻量還會更多一些。并且中頻人聲部分明顯偏厚。但是低頻的下潛比較完美,并不會像頻響中那樣下潛不足。低頻整體的音質(zhì)都比較一般,歸根結底還是量太多的導致的,應該屬于線性失真引起的而非非線性失真。人聲偏厚的情況并不會隨著音調(diào)升高而減弱,人聲整體都是偏厚的,而且有些渾濁。高頻部分的樂器也比較奇怪,整體高頻的量可能還算均衡,只是稍微有點少。但是有些樂器比如說打擊樂器明顯感覺失真,鋼琴也有比較強的音染。吉他也有可聞的失真和音染。。。
總結一下,Momentum in ear這個耳機不但順應了當年Beats引領的外觀風潮,也順應了當年Beats的調(diào)音風格。。。
如果你很喜歡這個耳機的外觀的話,買一個也不錯,但這款耳機據(jù)說有假貨,我還是推薦大家去有保障的店購買(我的是京東買的)。
當然,我買這個耳機也不是為了聽歌,而是因為這款耳機就是Sean Olive博士的虛擬耳機實驗中的復制耳機,Sean Olive博士使用這款耳機作為虛擬耳機的復制耳機也是因為這款耳機的非線性失真特別低,只需要通過FIR濾波器加載其他耳機的頻響曲線和最小相位響應就可以模擬其他耳機。并且主觀盲聽有非常高的相關系數(shù)(r=0.98),說明這種虛擬耳機的方法是可行的。
虛擬耳機實驗以及這個實驗帶給我們的啟發(fā)。

所以你們手頭上如果有這款耳機的話,也可以期待一下我自己的虛擬耳機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