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工作小憩(3):開平碉樓,華僑之鄉(xiāng)
2007年6月28日“開平碉樓與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才知道有這樣一處美麗的地方。參觀世界遺產(chǎn)是我的一大愛好,所以初到東莞工作時,就計劃著前往開平碉樓。
從我們博物館所在的東莞橫瀝鎮(zhèn)到開平,交通不是很方便,要圍著“珠三角”,從東向西繞一個彎。2015年9月5日正好周末,一大早乘坐公交前往不遠處的常平火車站,不到10點就抵達廣州火車站,在旁邊的廣東省汽車站乘坐前往開平的長途客車,大約下午1點左右就到達開平縣城。
所謂的“開平碉樓與村落”,包括馬降龍、錦江里、自力村等多個自然村落,全部分布在開平縣城的西南郊。從縣城前往這些村鎮(zhèn)的公交車很多,基本上每十多分鐘就有一班車。乘車剛剛離開縣城,路邊不時就可以看到高聳的碉樓,真不愧是“無碉樓不成村”。

不到下午兩點,就率先抵達“馬降龍村”所在的百合鎮(zhèn)。與其他人頭攢動的世界遺產(chǎn)地不同,這里游客并不多,基本保持著村莊原本的生活狀態(tài)。
1、馬降龍古村落
從百合鎮(zhèn)前往馬降龍村,要經(jīng)過一座橫跨潭江的“危橋”。橋兩端被封堵起來,車輛是無法經(jīng)過的,需要翻越欄桿才可以上到橋面。橋的另一端,就是馬降龍景區(qū)的入口處,購買了90元(原價180元)的景區(qū)聯(lián)票,就開始了兩天的“碉樓之旅”。
從售票處步行至村中,首先看到的就是最北端的保安樓,在藍天白云、青山池塘的襯托之下,顯得氣勢宏偉!馬降龍古村由黃氏家族的永安村、南安村和關氏家族的河東村、慶臨村、龍江村等組成。從保安樓一側,徑直走到民居后方的竹林中,順著曲折的小路一直南下,不時會有碉樓出現(xiàn)在茂密的林中,走近抬起頭后才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保安樓


村中共有7座碉樓和8座別墅,但是只有筦廬、河東樓、駿廬和林廬可以進入,其他的建筑基本都是人去樓口,大門緊鎖的樣子,他們的主人大多已經(jīng)搬遷至海外。剛進入筦廬,依然居住在這里的大爺迎上來,說是要收5元門票才可以攀登,我也沒興趣就退出來了;之后來到不遠處河東樓,這里倒是大門敞開,可是建筑內(nèi)部破敗不堪,四處堆放著雜物,樓梯間可見大量蜘蛛網(wǎng),膽戰(zhàn)心驚地等至樓頂平臺。下來后正好碰到一位騎行來的小伙,相互幫忙拍了照,就各自離開;參觀駿廬和林廬,只要出示門票就可以。登臨其上,東面的百足山仿佛就在眼前,四周房屋的屋頂,在綠色的樹林中起起伏伏。
慶臨北門樓

慶臨南門樓

大將軍神位

天祿樓

信廬

順時針方向圍繞古村走了很大一圈,其間又碰到剛才騎行的小伙,坐在樹下聊了起來。得知他是95年出生,這回是從深圳花兩天時間騎車來的,聊得很投機就相互加了微信。
2、赤坎古鎮(zhèn)
離開馬降龍古村已經(jīng)4點多,再去別的景點已經(jīng)來不及。于是返回縣城,途徑赤坎古鎮(zhèn)時,在這里又轉了一大圈。
這里雖然不見碉樓的身影,但是臨街而建的大量騎樓,也讓人瞬間感覺穿越時空,來到二三十年代的廣州街頭。城中的街道都是彎曲的,視線總是不能遠遠地展開;臨河而建的商鋪,熱鬧非凡。西端是曾經(jīng)拍攝過《一代宗師》《讓子彈飛》等電影的影視基地,旁邊還有關族圖書館和騎樓博物館。
關族圖書館

騎樓博物館

臨河的騎樓

橋梁

由于臨近閉館,只參觀了騎樓博物館,計劃明天抽空再來。隨后一路向東離開,行至南樓七烈士紀念碑和司徒氏圖書館,乘坐6路公交車返回縣城。
赤坎古鎮(zhèn)的騎樓



南樓七烈士就義紀念碑

司徒氏圖書館

3、錦江里碉樓群
在開平市區(qū)隨便找家酒店過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又出發(fā),直接來到距離市區(qū)最遠的一處世界遺產(chǎn)點——錦江里。由于這里交通不便,很多游客都不會選擇這里。在蜆崗鎮(zhèn)下車,按照路邊的指示牌,進入旁邊的村子。沿著狹窄的村路,花了將近半個小時,穿過了兩三個自然村,才看到錦江里高聳的碉樓。
通往錦江里路邊的碉樓



錦江里的碉樓只有三座,分別名為瑞石樓、升峰樓、錦江樓。但是它們緊緊一字排開,頂端裝飾的極為豪華,參觀之后令人印象深刻。分別登上升峰樓和錦江樓,內(nèi)部構造各不相同,走入頂端的回廊觀望四周,整個村落巍然呈現(xiàn),遠處其他村子的碉樓也歷歷在目。

錦江樓

升峰樓

瑞石樓

在錦江里轉了一大圈,自始至終就我一位游客,往返于各個景區(qū)的免費旅游大巴也不來這里。離開前和售票處的大姐交談,才知道從西門走更近一些,按照她的指點,果然不到10分鐘就行至路口。乘車前往赤坎,這里有免費的大巴,往返于自力村和立園,接下來的參觀就輕松多了!
4、自力村碉樓群
10點半準時登上停在赤坎汽車站對面的旅游大巴車,整輛車上只有我一名旅客,經(jīng)過立園接到三民游客,后抵達自力村。在車上碰到一位來自北京的大叔,接下來我們兩一起參觀自力村的碉樓群,交流中得知他從1998年就開始旅游,去過國內(nèi)外很多地方。

自力村并不大,由安和里、合安里和永安里三條方姓自然村組成,但是這里碉樓非常密集。這里有9座碉樓6座廬,分別是龍勝樓、養(yǎng)閑別墅、球安居廬、居安樓、耀光別墅、云幻樓、竹林樓、振安樓、銘石樓、安廬、逸農(nóng)樓;葉生居廬、官生居廬、讕生居廬、湛廬。最早的龍勝樓建于民國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廬建于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
振安樓

云幻樓

居安樓和安廬

養(yǎng)閑別墅

耀光別墅


最精美的是高6層的銘石樓。登臨銘石樓屋頂,俯瞰眼下的碉樓如春筍般拔地而起,令人目不暇接。

5、立園
12點整準時趕到自力村口,又一次乘坐旅游大巴,8分鐘后就折回立園。這里并不是世界遺產(chǎn)的范圍,所以匆忙轉了一圈,趕在下午1點8分前回到門口,乘坐旅游大巴返回赤坎鎮(zhèn)。

立園是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歷時十年建造的私家園林,于民國25年(1936年)建成。該園集傳統(tǒng)園林、嶺南水鄉(xiāng)和西方建筑風格于一體。園內(nèi)分大花園、小花園和別墅區(qū)三部分,彼此以人工河或圍墻分隔,又用橋亭和回廊連成一體,園中有園,景中有景。
別墅區(qū)有泮文、泮立等六幢別墅和碉樓一座,中西合壁,氣勢恢宏;室內(nèi)裝飾和擺設,豐富豪華典雅。



6、南樓
在赤坎鎮(zhèn)吃過午飯,參觀了這里的影視城,隨后在返回縣城的途中在南樓下車。登上被日本人轟炸得遍體鱗傷的南樓,拜謁了旁邊的七烈士祠。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有七位壯士憑借其險要,阻擊從三埠向赤坎進攻的日寇船只,令其不敢越雷池半步。后來日軍動用大炮和毒氣攻擊,致使七壯士中毒暈闕,被俘殺害。七壯士英勇抗敵的感人事跡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撼,各地報紙爭相報道評論,南樓之名不腔而定。
七烈士祠

潭江

離開南樓,返回縣城,按照來時的路線回到東莞橫瀝時,已經(jīng)是夜里10點多了。
2015年9月5日—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