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組織胚胎學切片考試大全

注意:少了頭皮和指皮,這兩比較好認
刪文件的時候找到以前寫的,順便發(fā)了,反正已經(jīng)考了
考試的時候選幾點抄即可
肝:由大量的肝小葉和周圍的門管區(qū)構成,肝小葉中間為中央靜脈,向外呈放射狀排列肝索和肝血竇。
輸卵管:高大的皺襞充滿整個官腔,上皮為單層柱狀細胞,無杯狀細胞。
腎:分為皮質和髓質,在皮質迷路可見腎小體和腎小管,髓質為腎錐體,頂端為腎乳頭。
中動靜脈:中動脈和中靜脈伴行,中動脈的中膜有10~40環(huán)形平滑肌,中動脈的內彈性膜特別明顯。
脊神經(jīng)節(jié):節(jié)細胞(假單極神經(jīng)元)成群分布,被神經(jīng)纖維分隔。節(jié)細胞被一圈衛(wèi)星細胞包裹。
舌:舌頭表面由大量絲狀乳頭,絲狀乳頭表面可見角化層。
氣管:典型結構是“C”型透明軟骨,上皮為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內有杯狀細胞。
卵巢:皮質內含大大小小的卵泡,卵巢邊緣有成群的原始卵泡,初級卵泡有明顯的透明帶結構。
胰:分成小葉狀,由外分泌部(漿液性腺泡和導環(huán))和內分泌部(胰島)組成,胰島是大小不等的內分泌細胞團,稍淺于外分泌部
空腸:有皺襞及腸絨毛,粘膜下層無十二指腸腺,固有層無集合淋巴小結,腸絨毛指狀,杯狀細胞較多。
大動脈:中膜由40~70層彈性膜構成。
甲狀腺:由大大小小的濾泡,濾泡由單層立方上皮圍成,內含紅色膠狀物。
食管:上皮是未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粘膜下層有食管腺,肌層可見平滑肌或骨骼肌。
回腸:標志性的結構是集合淋巴小結,可穿過粘膜肌層進入粘膜下層,腸絨毛易切斷成橫切面,杯狀細胞特別多。
子宮:固有層有大量的子宮腺,主要是分泌細胞,上皮為單層纖毛柱狀上皮,無杯狀細胞。
脾:30%為白髓,70%為紅髓,白髓由脾小體(淋巴小結)和動脈周圍淋巴鞘構成。
心臟:心外膜有心臟的營養(yǎng)血管,心內膜可見蒲肯野纖維,心肌膜特別厚,心臟幾乎由心肌構成。
胸腺: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葉,小葉分成周圍的皮質和中間的髓質,髓質內可見胸腺小體。
膀胱:上皮為變移上皮,可見蓋細胞。
十二指腸:腸絨毛寬大,呈葉片狀,杯狀細胞較少,標志性的結構是粘膜下層有粘液性腺泡的十二指腸腺。
睪丸:大量的生精小管切面,生精小管之間的結締組織內有睪丸間質細胞,生精小管內初級精母細胞較明顯。
肺:含大量的肺泡,含軟骨片的小支氣管,由完整平滑肌束環(huán)繞管壁的細支氣管和終末細支氣管。
結腸:粘膜的固有層內含大量的結腸腺,杯狀細胞特別多,無腸絨毛,內表面平整。
淋巴小結:靠近被摸的是皮質,內有淋巴小結,皮質下面是髓質,包括髓索和髓竇,與門部相連續(xù)。
闌尾:無腸絨毛,腸腔平整,淋巴組織豐富,固有層有大腸腺,杯狀細胞特別多。
胃:胃小凹與固有層的胃底腺相通,胃小凹由表面粘液細胞構成,胃底腺主要有主細胞和壁細胞,無杯狀細胞。
附睪:主要由數(shù)米長的附睪管構成,附睪管內儲存大量精子,附睪管管腔平整,由高柱狀細胞構成,輸出小管短,只位于附睪頭部,切片上不易見。
腎上腺:分為周邊的皮質與中央的髓質,皮質分為球狀帶,束狀帶,網(wǎng)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