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隱身技術,吹噓還是神奇?


瀚海狼山認為,自從美軍的F117隱身攻擊機投入實戰(zhàn)以來,我們就聽到俄羅斯專家聲稱他們已經(jīng)突破了等離子隱身技術。大概已經(jīng)說了快30年了,到現(xiàn)在還聲稱蘇57戰(zhàn)斗機上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全面的等離子隱身,甚至用這種技術可以讓所有的三代機都能實現(xiàn)全隱身。是否真的這么神奇?恐怕以前有人相信,現(xiàn)在再讓大家都相信已經(jīng)很困難了。那么等離子隱身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和前途呢?
要探討什么是等離子隱身,必須先知道什么是等離子。等離子其實是我們常見的固態(tài)、氣態(tài)和液態(tài)之外的物質的第4中常見形態(tài)。比如火焰的高溫部分,高空大氣的部分電離層,以及流星或者人造天體沖入大氣層時外表包裹的摩擦高溫體,都是等離子體。
等離子體隱身技術的原理是利用電磁波與等離子體互相作用的特性來實現(xiàn)的。其中等離子體頻率起著重要的作用。等離子體頻率指等離子體電子的集體振蕩頻率,頻率的大小代表等離子體對電中性破壞反應的快慢,它是等離子體的重要特征。
若等離子體頻率大于入射電磁波頻率,則電磁波不會進入等離子體.此時,等離子體反射電磁波,外來電磁波僅進入均勻等離子體約2毫米,其能量的86%就被反射掉了。但是當?shù)入x子體頻率小于入射電磁波頻率時,電磁波不會被等離于體截止,能夠進入等離子體并在其中傳播,在傳播過程中.部分能量傳給等離子體中的帶電粒子,被帶電粒子吸收,而自身能量逐漸衰減。等離子體之內電子密度越大。振蕩頻率越高,和離子、中性粒子碰撞的頻率就高.對雷達波的吸收就越大。

說到底,等離子體就像一團特殊的煙霧,可以阻擋、反射和吸收電磁波,讓發(fā)射電磁探測波的雷達收不到雷達回波,從而實現(xiàn)隱身效果。
與B2 、F117 、F22 等廣泛采用的外形隱身和吸波材料隱身技術相比,等離子體隱身技術具有獨特的優(yōu)點:吸波頻帶寬、吸收率高、隱身效果好,使用簡便、使用時間長、價格便宜;無需改變飛機等裝備氣動外形設計,由于沒有吸波材料和涂層,維護費用大大降低。
既然等離子隱身效果這么好,為何至今沒有看到大規(guī)模應用,更沒有用于無隱身設計的三代機的全面升級呢?問題就在于等離子百分百的隱身效果目前大多還是理論上的,要實現(xiàn)對一架戰(zhàn)斗機甚至更大的轟炸機的全面等離子隱身,技術水平還差距很遠。
說白了,目前的等離子隱身技術,每套設備只能實現(xiàn)遮陽傘那么大小的范圍,遮蔽某種戰(zhàn)斗機或者轟炸機的局部還行,想把整架飛機都遮擋起來,還沒那么高的設備性能。一架飛機上最多安裝一兩臺等離子發(fā)生器,安裝的再多耗電也受不了。像轟炸機那么大的目標,全部遮擋可能需要上百臺等離子發(fā)生器,這在現(xiàn)實中是做不到的。
等離子隱身還有一個很要命的缺點,就是一旦飛機的某個部位用上了等離子隱身,在確保局部被外來雷達波看不到的同時,本方發(fā)射的雷達波也發(fā)射不出去了。就像拿一把不透明的傘擋在自己面前,外人看不到拿傘人面貌的同時,拿傘人自然也看不到對面的情況。
而現(xiàn)代五代機,空中全態(tài)勢感知能力是最強大特征之一。典型的如F35,雖然作為隱身機,但是他的雷達在空中是一直開機的。

F35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對自身發(fā)射的探測雷達波的頻譜、頻段、信號強度進行故意的偽裝和加密,只有本方系統(tǒng)有密鑰,才能實時解密,獲得雷達反射圖像!這就是LPI雷達技術??梢约缺3秩屉[身,又獲得強大的空中態(tài)勢感知,比F22A雷達全程靜默要強大的多。在這種情況之下,等離子隱身設備即使裝備在戰(zhàn)斗機上,也不能遮蔽雷達倉等特殊部位。因此等離子隱身必須和外形隱身、涂層隱身3者相互結合才有前途。只單獨吹噓等離子隱身是沒有意義的。而最早將這3者成功結合的,可能是一種叫做健兒齡戰(zhàn)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