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歷史,以史為鑒!
韓國駐上海文化院于6月29日(周四)至7月1日(周六)在江蘇南京市西湖雪藝空間面向90名觀眾進行了“南京、濟州和韓國民畫“韓國民畫體驗活動”。具體可以觀看小紅主賬號:韓國駐上海文化院。
侵華日軍中的“韓國二鬼子”
二戰(zhàn)中,侵華日軍在中國燒殺搶掠,滅我國家,屠我國民,為了表達憎恨蔑視,中國人稱這群日本兵為“日本鬼子”。

侵華日軍
侵華日軍中的“韓國二鬼子”
對于侵華日軍的罪行,我們不能遺忘。但日本軍中還有很多朝鮮/韓國“二鬼子”,這一群人被日本人征招,為日本鬼子效力,負責管制、殘害中國人的華人。
他們的惡行往往更要冷血、更加滅絕人性!因為他們可以將自己的獸行,都推給日本,攤手自己是被逼“助紂為虐”。但歷史不能繞過他們!受害者都記著他們的暴行!
1?朝鮮的奴性
甲午戰(zhàn)爭后,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為了安撫朝鮮民心,更為籠絡(luò)朝鮮實權(quán)派,給予朝鮮王室成員日本的“王族”待遇。從此,朝鮮人的奴性便自上而下的產(chǎn)生。
史記,朝鮮末代太子李垠十歲時,便被送往日本留學,后進入日軍服役,先后擔任侵華日軍華北派遣軍參謀長、日軍第51師團師團長、日軍廣州占領(lǐng)區(qū)司令、日軍第一航空軍司令等職。

此外,李式王朝的王公貴族在太子的帶領(lǐng)下,紛紛以親日為榮,大都在日軍中擔任要職。上層的影響,使得朝鮮貴族、貧民忘卻了反抗,國不成國!朝民的踴躍加入,使得日軍得以補充兵員、警備人員等。

韓國著名總統(tǒng)樸正熙(樸槿惠之父),曾是偽滿洲國新京軍事學校的高材生,日本名“高木正雄”,在偽滿洲軍和關(guān)東軍中擔任過軍官。

2?”朝鮮志愿軍“
日本對朝鮮始終懷有“非吾族類”之感,起初也只是將朝鮮人用于警務(wù),以管理朝鮮本國人民。隨著戰(zhàn)事的不斷擴大,日本國內(nèi)兵源吃緊,1938年后,日軍在朝鮮設(shè)立“特別志愿兵”制度,開始在朝鮮征兵,并分派到亞洲以及太平洋戰(zhàn)場。
從1938 年起以小學畢業(yè)、年滿17 歲的青年為對象, 開始實行志愿兵役制度。特別是在太平洋戰(zhàn)爭戰(zhàn)況的惡化后, 從1943 年起強行征兵, 在朝鮮境內(nèi)到達一定年齡的所有男性都要拉去充軍⑨ 。截止到日本戰(zhàn)敗投降為止, 大約有61 萬多朝鮮軍人及軍屬被日軍征用, 其中陸海軍官兵達23 萬多名。

1939年,樸正熙為甚至不惜以血書請愿,希望加入朝鮮志愿軍,并在中國東北作戰(zhàn)。1945年1月,隨部隊“清剿”抗日武裝力量,樸正熙在戰(zhàn)斗中得到日軍上司“果斷處理對抗大日本帝國的破壞分子”的評價,而晉升為中尉。

南京大屠殺中,一些當時幸存的老南京(當時是收尸隊的)回憶, 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日本從韓國征調(diào)的韓籍士兵, 其殘忍手段一點也不遜于日本兵?,F(xiàn)在工人新村的南京汽車集團退休職工王克儉老人(81 歲)回憶說:`很多不戴鋼盔的鬼子兵(韓籍士兵沒戴鋼盔)強奸女人后活活挖出女人的子宮套在女人頭上, 還起名叫(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span>

《朝日新聞》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刊登的“朝鮮勇士”照片
對于朝鮮志愿兵,日本軍方給出的評價是:出身內(nèi)地的朝鮮人比較優(yōu)良,尤其是來自農(nóng)村的淳樸青年,未來可以成為日本的優(yōu)質(zhì)部隊。

不戴頭盔、頭纏白布條的朝鮮志愿兵
關(guān)東軍中,有一支雙手沾滿中朝人民鮮血的朝鮮人部隊:間島特設(shè)隊。這支三百多人的部隊全部由死心塌地效忠日本的朝鮮人組成,負責討伐、鎮(zhèn)壓東北的抗日革命。從1938年9月成立到日本投降,一共“討伐”了108次,殺害朝鮮人三千余人、中國軍民172人,在東北臭名昭著。

1941年,日本開始征召朝鮮半島人進入軍隊,同時其控制之下位于中國境內(nèi)的朝鮮人政治移民也多進入監(jiān)管中國人的行列中。所有的朝鮮半島人被要求進入日本軍隊或兵工廠,這些人中還有不少人人在偽滿洲國做警察,由于行為不端,對中國人極為兇殘,被中國民眾稱為“二鬼子”。朝鮮籍日本兵大部分被分配到日本關(guān)東軍中。

朝鮮籍日本兵追打中國人
1944 年9 月1 日, 在朝鮮各地舉行第一次征兵者入營活動, 至1945 年, 共向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nèi)亞、緬甸、蘇聯(lián)、中國及日本國內(nèi)大量派遣朝鮮人組成的日本軍11 萬人, 其中陸軍9 萬人, 海軍2 萬人。

朝鮮籍飛行中尉,日本名為戶山秀雄
從1944 至1945 年, 朝鮮兵與日本兵一起, 共同參與了“大東亞戰(zhàn)爭”的各個戰(zhàn)場, 直至1945 年8 月戰(zhàn)敗投降, 朝鮮軍人離開了日軍部隊建制, 歸入聯(lián)合國軍管理。
3?未被懲處的韓國戰(zhàn)犯
據(jù)日本統(tǒng)計,二戰(zhàn)中共有兩萬一千朝鮮籍日本兵和軍屬身亡,更多的朝鮮兵則因為不堪虐待和充當炮灰,出現(xiàn)投降、脫逃事件。在戰(zhàn)后的盟軍審判中,朝鮮籍日本兵共有129人作為B/C級戰(zhàn)犯被審判,14人被處死。但是有些為虎作倀的二鬼子,并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懲罰,有些反倒成為了南韓政府的重要官員。

右為樸正熙(韓國總統(tǒng))左為金錫源后任韓國國會議員
作為慘遭亡國的民族,朝鮮人既有不屈不撓的志士,又有為虎作倀的幫兇,在二戰(zhàn)中扮演了極其復(fù)雜和傷痛的歷史角色。但是,韓國政府對于戰(zhàn)犯的包容,一方面因為這部分戰(zhàn)犯成為了韓國建國后的高官,另一方面是這個民族與國家”健忘',同樣的韓軍暴行也發(fā)生在越南戰(zhàn)爭,也是一樣的沒有道歉與認罪!
4?附錄<親日的韓國>
李垠,日本軍陸軍中將,李氏朝鮮最后的王位繼承者。
李鍵,日本軍陸軍大佐,李氏朝鮮王族。
李鍝,日本軍陸軍中佐,李氏朝鮮王族。
樸正熙(日本名:高木正雄),韓國前總統(tǒng)。滿洲國新京軍官學校畢業(yè),日本在中國戰(zhàn)場撤退時,高木正雄(樸正熙)正任“滿洲軍”步兵第八團團長副官,滿洲軍中尉。
洪思翊,日本軍陸軍中將,乙級戰(zhàn)犯。
李秉武,日本軍陸軍中將。
魚潭,日本軍陸軍中將。
趙性根,日本軍陸軍中將。
趙東潤,日本軍陸軍中將。
金應(yīng)善,日本軍陸軍少將。
李熙斗,日本軍陸軍少將。
金錫源,日本名:金山錫源,畢業(yè)于日本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日中戰(zhàn)場上,任日本陸軍大佐。后任參加朝鮮內(nèi)戰(zhàn),任師長,后任韓國國會議員。
蔡秉德,日本軍陸軍少佐,韓國陸軍大將,韓國陸參謀總長。
金貞烈,日本軍陸軍大尉,韓國空軍大將。
張都映,日本軍陸軍少尉,韓國陸軍中將,韓國陸參謀總長。
丁一權(quán),日本軍憲兵將校。韓國前總理,韓國陸軍大將,韓國陸參謀總長。
白善燁,滿洲軍將校,韓國陸軍大將,韓國陸參謀總長。